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

2014-05-02 01:55刘宇聪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22期
关键词:胃炎病程穴位

刘宇聪

(英德市中医院,广东 英德 513000)



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

刘宇聪

(英德市中医院,广东 英德 513000)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胃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温中散穴位敷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17.78%,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穴位敷贴;慢性胃炎;临床研究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该病病程较长,症状多样,且病因较多,治疗较为棘手,西医常规方法逐渐不能满足临床需求[1]。近年研究发现,采用中医进行全面调理,改善机体内环境,可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本文对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慢性胃炎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11~65岁,平均年龄(33.8±2.8)岁,病程4个月至20年,平均病程(9.8±3.1)年;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11~65岁,平均年龄(34.9±3.0)岁,病程5个月至20年,平均病程(9.9±3.3)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纳入符合中医胃脘痛诊断标准的患者,且中医辨证为寒凝气滞型慢性胃炎。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口服西咪替丁片(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诺捷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3022274,片剂,规格:0.2g/片),每天2次,每次1片。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温中散穴位敷贴治疗,采用酒精对患者中脘穴、神阙穴、足三里穴进行局部消毒,将温中散(丁香、干姜、元胡、肉桂、白蔻仁、苍术、白胡椒、白芍、莪术各3g研成细末,加入米醋调匀)敷贴于穴位上,采用纱布块覆盖,并用胶布进行固定,每天换药1次,持续治疗10天。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经过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黏膜已恢复至正常;有效:经过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明显改善,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黏膜病变有明显好转;无效:经过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有3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其中皮肤疼痛1例,皮肤瘙痒2例;对照组患者有8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78%,其中腹泻3例,腹胀2例,头痛2例,头晕1例。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胃炎是发病率最高的胃病类型,其病因多而复杂,给治疗带来了较大困难[2]。该病导致的反复腹痛、泛酸等症状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急需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该病的治疗仍以西医为主,但尚无特效药物,一般给予胃酸抑制剂,如西咪替丁等。虽可缓解临床症状,但未能治本,因此治疗效果仍然不甚满意[3]。

现代研究发现,很多中医治疗方法符合自然科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4]。本研究采用温中散穴位敷贴对慢性胃炎进行治疗,其中干姜对腹痛、呕吐有明显疗效;元胡具有明显的胃酸抑制作用;肉桂可健脾养胃;白蔻仁可缓解胸脘胀闷及反胃症状;苍术可健脾利水,调节胃肠功能;白芍可杀菌消炎;莪术可行气止痛。诸药合用,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调节胃肠道内环境,促进胃肠功能恢复[5]。中脘穴、神阙穴、足三里均是中医理论中主治消化系统疾病的穴位,药力透过穴位直达患处,药效更加直接。

综上所述,采用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 周盼盼,王彦刚,魏娜,等.化浊解毒方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慢性胃炎失眠症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2,27(4):39-40.

[2] 李林,陈一周,田秀峰,等.胃炎合剂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1):69-70.

[3] 赵平.脾胃培元散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观察与护理[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8):786-787.

[4] 尤敏.脾胃培元散贴敷加红外线照射对慢性胃炎患者疗效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7):638-639.

[5] 王宇静,朱熔.穴位贴敷辅助治疗慢性胃病临床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0):205.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4-07-30

刘宇聪(1980-),男,广东省英德市中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内分泌、肝胆脾胃疾病、肾病临床治疗。

R244.9;R573.3

A

1673-2197(2014)22-0070-01

猜你喜欢
胃炎病程穴位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65例
穴位埋药线治疗心悸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