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急症康复期临床观察

2014-05-02 01:55柴桂霞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22期
关键词:急症心脑血管中医药

柴桂霞

(鄢陵县中医院 康复科,河南 鄢陵 461200)



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急症康复期临床观察

柴桂霞

(鄢陵县中医院 康复科,河南 鄢陵 461200)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急症康复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康复期心脑血管急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43/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药治疗康复期心脑血管急症患者临床效果显著,该方法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医药;心脑血管急症;康复期;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康复期心脑血管急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为37~64岁,平均年龄(50.4±3.4)岁,男26例,女2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38~65岁,平均年龄(51.0±3.6)岁,男24例,女26例。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参与试验。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均采取常规方法治疗,同时结合适量康复训练。给予患者常规治疗药物进行支持性治疗,同时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所有患者均在护理人员监护下完成适量康复性训练,主要包括患者四肢关节主动及被动运动、平衡能力恢复训练、定期转换体位、步行及上下楼训练等。

1.2.2 观察组 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给予中医药治疗,根据患者临床症状采取相应方法,主要包括推拿、针灸及中药疗法。采用中药二仙汤方剂临证加减,主要药物包括罗布麻叶、地龙、天麻、丹参、钩藤等;阴虚者加用白芍、玄参、玉竹等;气虚者加用木香、厚朴等;高血脂者加用蒲黄、黄芩、黄连、泽泻、银杏叶、决明子等;脑中风者配合化瘀活血方剂治疗,加用三棱、红花、桃仁、丹参、川芎、坤草等;风盛者加用天麻、石决明等。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2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研究疗效判断标准如下[1]:痊愈:患者能够独立进行日常基本生活,所有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患者肌力恢复可达到Ⅴ级;显效: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能够独立完成大部分日常活动,肌力恢复达到Ⅲ~Ⅳ级;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减轻,基本生活难以独立完成;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痊愈率分别为96.0%(48/50)、36.0%(18/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和痊愈率分别为86.0%(43/50)、20.0%(10/50)。结果表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心脑血管急症已成为导致人类发病或死亡的最重要及最常见病因之一[2-3]。心脑血管疾病病机主要为心脑血管供血不足,进而造成系统性病变,引起心脑损伤。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起病快、突发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又被称之为急性心血管意外或脑血管意外。因此,临床治疗需采用保护心肌、预防脑缺血等方法。单纯西药诊治极易引起血肿增大情况,中医药治疗以内外协调为主。依据患者临床具体症状,对致病因子进行整体治疗,高效保护脑血管与心血管,提高颅内血肿吸收率,结合针灸方法,疏通经脉,确保气血通畅。推拿疗法可采用推、拿、按、拍等方式,直接作用于肌肉,增加肌肉与局部皮肤的营养供应,促进毛细血管扩张。临床上快速诊断和尽早治疗是防治心血管急症的关键。中医药治疗主要特点为整体观及辨证论治,治疗过程着重从患者整体病情出发,采用多部位、多环节的手段治疗,强调整体疗效[4]。

综上所述,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 (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43/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中医药治疗康复期心脑血管急症患者临床效果显著,该方法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陆向英.心脑血管急症康复期中医药循证治疗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1(14):83.

[2] 叶丽燕.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急症康复期临床效果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3(11):160-161.

[3] LAU KK, WONG YK, CHAN YH, et al. Visit-to-visit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as a prognostic marker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 Relationships and comparisons with vascular markers of atherosclerosis [J]. Atherosclerosis,2014(1):230-235.

[4] 李永乐.系统评价针刺康复疗法治疗中风恢复及后遗症期的临床疗效[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

(责任编辑:李岚春)

2014-07-08

柴桂霞(1973-),女,河南省鄢陵县中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与治疗。

R259;R277.7

A

1673-2197(2014)22-0108-01

猜你喜欢
急症心脑血管中医药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夜间急症多 千万别忽视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甚者独行理论在急症救治中的应用探析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