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2014-05-02 01:55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22期
关键词:耐药性抗菌耐药

罗 昭

(广东医学院附属东莞厚街医院,广东 东莞 523945)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罗 昭

(广东医学院附属东莞厚街医院,广东 东莞 523945)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干预措施,观察和探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的影响。结果:经治疗,干预组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为0.9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合理用药;抗菌药物;多重耐药菌

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指临床采用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且呈现耐药性的细菌[1],其主要机制为抗生素靶位点改变、孔蛋白改变、细胞壁或膜通透性改变等[2]。随着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新技术的开展,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普遍呈高度耐药、多重耐药的态势[3],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安全。本研究观察和探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2012年9月1日起对呼吸科抗菌药物采用合理性干预,选取干预前1年内入住的50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92例,女214例,年龄18~90岁,平均年龄为(46.5±10.6)岁;选取干预后1年内入住的524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其中男304例,女220例,年龄18~88岁,平均年龄为(48.2±11.3)岁。两组年龄、性别、护理方法、检测方法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2.1 诊断标准 院内感染:据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检查确诊; MDRO感染:依据《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1]检查确诊。

1.2.2 排除标准 由我院其他科室转入我科已感染多重耐药菌患者;药敏试验结果出自外院微生物实验室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其药敏试验结果均来自我院微生物实验室。

1.3.2 干预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主要采用干预措施:成立抗菌药物监管小组,建立临床抗菌药物处方审核制度[5],以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指导和监督;实行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4]: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等三级;精确各种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包括给药剂量、给药次数及疗程等;对全科临床医师进行相关培训,组织卫生部《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文件学习,要求严格按照用药规定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定期考核与评比;建立抗菌药物应用预警机制:耐药菌感染发生率大于30%给予科内预警,耐药菌感染发生率超过40%给予警示慎重用药,耐药菌感染发生率超过50%需参照药敏试验合理用药,耐药菌感染发生率超过75%需暂停使用该抗菌药物并进行耐药性监测;请专职临床药师参与科室查房和病例讨论,提供合理用药建议并监控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经治疗,干预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为0.9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多重耐药细菌会导致患者住院天数、治疗费用、病死率等均明显增加,细菌耐药问题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当前感染领域的主要难题[5]。同时多重耐药菌感染难以治疗,且传播途径广泛,易引起暴发流行,是导致医疗费用增长和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因素[6]。目前,由于抗菌药物临床的滥用导致细菌多重耐药性的问题日益突出,若继续发展下去,中国将率先进入“后抗菌药物时代”,也将成为新一代的“耐药一族”,势必造成重大灾难。

因此,医院需实行耐药菌监测报告制度,确保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同时还应加强防控意识,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制定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制度,建立抗菌药物应用预警机制;此外积极开展临床医生尤其是一线医生的培训工作,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指导和监督,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危害的认识[7]。临床医师还应提高自身的警惕性和责任感,坚决执行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规定,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尽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和给药方案[8],从而减少给药的盲目性、多重性,提高用药准确性、单一性[9],以最大限度控制耐药细菌的产生,预防和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降低医疗成本,保障患者健康。

综上所述,研究采取一系列合理用药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因此,临床上可通过推广多种措施控制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包括成立抗菌药物监管小组、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精确给药方案、对临床医师进行相关培训、建立抗菌药物应用预警机制、科室查房和病例讨论等,从而共同应对和解决细菌多重耐药的难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2):65.

[2] 叶高峰,龙江丽,张镝,等.强化医院超级耐药菌感染监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3):2679.

[3] 杨平满,周建英.常见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及防治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2):1434-143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2,5(4):193-196.

[5] 梁智明. 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今日药学,2011,21(11):697-701.

[6] 熊燕.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分析和耐药性监测[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26-28.

[7] 王靖.重症监护病房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9):860-861.

[8] 陈萍.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25(8):962-968.

[9] 屈丹.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09(12):147-148.

(责任编辑:李岚春)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microbial Drugs on The Incidence of Multiple Antibioti Resistant Bacteria Infection

Luo Zhao

(Dongguan Houji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Guangdong 523945,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on multiple drug-resistant bacteria infection incidence. Methods:To analyze the infection of multi-resistant bacteria retrospectively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ing measures of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in the department of respiration. Results:The infection incidence of multi-resistant bacteria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2.57%, and intervention group was 0.95%. The difference of them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multiple drug-resistant bacteria infection.

Rational Use of Drugs;Antibiotics;Multi-Resistant Bacteria

2014-07-23

罗昭(1971-),男,广东医学院附属东莞厚街医院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为医院合理用药监控和管理。

R969.3

A

1673-2197(2014)22-0131-02

猜你喜欢
耐药性抗菌耐药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婴幼儿感染中的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美洲大蠊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