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婚夫妻合葬之争

2014-05-04 09:27杨学友
检察风云 2014年21期
关键词:口头遗嘱被告

文/杨学友

再婚夫妻合葬之争

文/杨学友

一对再婚老人立下口头约定:“百年之后合葬在一起,争取下辈子还做夫妻!”然而,一方去世后,其子女坚持主张“我母亲一定要与我父亲合葬”,而再婚老伴却要求按“约定”合葬,法律会支持谁呢?

谁对谁的好,谁都不会忘记

吴师傅早年系一家国企的大客车司机。1991年年初,吴师傅48岁那年,老伴因病去世。尽管因为给妻子治病花光了存款,可为人老实厚道,性格又好的吴师傅单身没几天就有许多同事朋友为他介绍对象。可为了三个未成年的儿女,吴师傅迟迟不肯做出决定。

1993年立冬时节的一天傍晚,吴师傅开车送下班职工,车到一家医院附近时,一位中年弱女子急切地向他挥手。吴师傅立即停下来,女子上前仔细一打量,满脸愕然地说:“对不起,我还以为是公交车呢。”“想去哪儿,有急事吧?”吴师傅问道。女子告诉吴师傅,她丈夫重病住院,得赶紧去火车站,回乡下老家张罗钱。

吴师傅立即打开车门,决定送她去车站。大约10分钟工夫车站到了。临下车时,吴师傅还特别叮嘱一句:带车票钱了吧?这一问提醒了女子,因着急身上分文未带。不知如何是好之时,吴师傅立即拿出20元钱递给了她。女子不无感激地告诉吴师傅,她叫肖燕,并再三表示事后一定还钱。

约三个月后的一天早上,吴师傅接上早班员工回到厂,肖燕带着一大兜粘豆包、冻豆腐等年货,已在厂门卫室等候多时了。看着眼前穿着质朴仍不乏美丽的肖燕,吴师傅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见东西多、不好拎,肖燕爽快地说:“要不介意,我帮你送家去吧。”吴师傅点头同意。走进吴师傅家,许是没女主人的缘故,房内显得有些零乱。当得知家中只有吴师傅与三个孩子生活,肖燕主动介绍了自家情况,丈夫上月因病去世,16岁的儿子在城里打工,13岁的女儿刚上初中一年级。肖燕还告诉他,她下一步打算到城里租个小门市干裁缝。说话间,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因吴师傅还要出车,两人只好依依不舍告别。吴师傅紧紧握住肖燕的手说,我们都是过来人了,又都是单身,你若不嫌弃,常来我家坐坐。肖燕害羞又深情地注视着吴师傅,点头答应。那一瞬间,吴师傅真想一把将肖燕抱在怀里,可毕竟认识没几时,只是紧握的手越发用力……

善有善报,有情人终成眷属。北国六月花开满山冈的日子,在吴师傅的帮助下,肖燕顺利地在一小区内租下一间小房,开起了裁缝铺,并与吴师傅过起了同居生活。或许是二人性格都非常随和,对婚姻又别无他图,短短半年的共同生活,双方的感情如同新婚一样恩爱甜蜜,日子过得十分和谐。双方子女相互往来也如同亲兄弟姐妹似的,非常融洽。

1995年国庆前夕,在双方子女的支持下,两人办理了结婚登记。婚后,吴师傅与肖燕恩爱有加,两个大一点的孩子一个结婚成家,一个在外打工;三个与父母共同生活的孩子也都非常懂事。更难能可贵的是,吴师傅与肖燕在对待对方的子女时都远远超出对自己的孩子,且数年如一日。依靠勤俭持家、勤劳致富,在他们的操持下,未婚孩子也先后成家,并陆续有了孙辈,三代人的大家庭依然和谐如初。

恩爱夫妻立下口头“合葬”约定

2012年一个初春的傍晚,已是71岁高龄的吴师傅与肖燕饭后如往常一样来到东湖岸边休闲散步,双方谈论起早晨参加邻居大哥葬礼一事时颇有感慨。“人都会有那一天,将来百年之后,你想与谁在一起?”肖燕试探地问吴师傅。吴师傅笑而不语,坚定的目光凝神注视着肖燕反问道,“那还用问吗?你说呢?”仿佛从丈夫的目光里读出了答案,那一瞬间,肖燕的双手紧紧抱着丈夫粗壮的臂膀,生怕丈夫被别人抢走似的。吴师傅也动情地将肖燕紧紧搂在怀中,并贴着肖燕的耳朵说道:“谁也不离开谁,永远在一起,到来世!”而后的日子里,夫妻俩还不止一次地在亲朋好友及周围邻居面前公开表示:“百年之后合葬在一起,下辈子继续做夫妻!”

幸福的光阴总是易过。转眼到了2013年春节。此前的整个冬天,已经67岁的肖燕几乎不停地感冒、咳嗽,严重时呼吸和喘气都困难。去市中心医院检查确诊肖燕患的是肺癌,而且一发现就是中晚期。尽管全家人全力协助,几经转院医治,但却无力回天。肖燕临终时,当着查房护士与一名实习生的面,对病床前的子女们说:“妈怕是不行了,我与你爸早有约定,后事由他决定和操办!”翌日夜间,肖燕告别了心爱的丈夫与子女们,撒手而去。

逝者与谁合葬,引发矛盾

谁也没想到的是,当商量如何安葬肖燕骨灰时,原本和谐的大家庭的空气顿时凝固了。不等吴师傅说出他们的“约定”,肖燕的大儿子赵楠楠当即抢先坚定地表示:“我妈必须和我爸安葬在一起。”而吴师傅的子女也表示支持。当吴师傅也毫不相让地说出那个“约定”时,双方的五个子女都惊呆了。过了好一会儿,赵楠楠低声说道:“爸,我们都知道你们二位老人再婚20多年来感情一直都很好,您待我母亲和我们的恩情没说的,这辈子都忘记不了。可我老家乡下早有习俗:原配夫妻合葬,天经地义,晚辈不敢违背祖辈习俗。再说,我与妹妹也无法接受让已经过世多年的父亲一个人孤零零地埋在乡下。这事儿,你看着办吧!”那言外之意是明确的,习俗不能破!鉴于赵楠楠兄妹如此坚持,经吴师傅提议,子女们接受,肖燕的骨灰火化后暂时存放在殡仪馆,等双方考虑成熟、达成一致意见后,再决定如何安葬。

对簿公堂,法律为谁做主?

2013年清明节前夕,吴师傅将双方子女召集到一块儿,解决老伴安葬问题。吴师傅的想法是明确的,希望晚辈们尊重、理解二位老人的约定与遗愿。可赵楠楠兄妹二人依然不同意,无奈之下,吴师傅以赵楠楠兄妹为被告,起诉到区人民法院,请求法院判令尊重原告与死者的约定,按死者遗愿处理后事。

为了打赢这场官司,吴师傅找来几位邻居、老友作证,证明二位老人确有“百年之后合葬”之口头约定;又请来肖燕临终前所在医院护士及实习生做见证人,以证明肖燕临终前留有“我与你爸早有约定,后世由他决定和操办!”之口头遗嘱。

法庭审理过程中,原告吴师傅出示上述证据后,被告(赵楠楠兄妹)辩称,原告与案外人(被告母亲)生前口头约定,只是一种随意性的口头流露,并非正式的书面约定;更主要的是,该口头约定违反了我国法律公序良俗的原则。被告所在的乡下,祖辈流传下来的合葬习俗就是原配夫妻一起合葬。至于被告的母亲临别前的留言中虽有“由他(指原告吴师傅)决定和操办”,包含有按“约定”合葬之意,也因该意愿违背社会公序良俗而无效。

对此,原告方答辩认为,我国《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这说明口头约定也是合同的一种,只要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且不违背法律,口头约定与书面合同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而且,这一约定在原告妻子的遗言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该遗言系原告妻子临别前所留,且有医院护士、实习生两名见证人见证,该遗言(遗嘱)是立遗嘱人真实意思的表示,同样应当是合法有效的。法庭在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意见后,为及时化解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和谐家庭关系,办案法官决定下力气调解结案。经法官多次做被告方工作,重点说明了社会习俗与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法律规定,最终达成了一致的和解意见:被告同意由原告按逝者遗愿处理后事,被告不予干涉!

法博士点评

肖燕于病危时留下了口头遗嘱,该遗嘱有医院护士、实习生两名无利害关系人见证。符合口头遗嘱构成要件,而且系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是合法有效的。

我国民法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民事行为自治”,即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民事主体以协议、遗嘱等方式处分自己的财产以及其他权益。骨灰作为身体遗物,除传染病亡者、特殊战犯等法定特殊情形外,死者有权对自己的骨灰等生前作出安排。

《婚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对夫妻之间相互抚养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夫妻一方死后,安葬义务依然属于法定的抚养义务内容,安葬义务在法律的角度上已确定为夫妻一方承受,这种义务是法定的。同时,从我国《婚姻法》角度考量,一方死亡就意味着二者的婚姻关系结束,如死者在生前没有特别声明,应与再婚后的配偶合葬。更何况,肖燕遗嘱中明确了与再婚丈夫合葬之事由再婚丈夫吴师傅办理。

至于赵楠楠所在乡下有“原配夫妻合葬”的习俗,但该习俗与法律规定相冲突且不具有法律效力。可见,人民法院的调解是有法律依据的,体现了公平原则。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

猜你喜欢
口头遗嘱被告
双被告制度的检视与重构——基于《行政复议法》的修订背景
直击现场:“我单位成了被告”
口头传统所叙述的土尔扈特迁徙史
被偷的遗嘱
口头传统新传承人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新一代江格尔奇为例
我被告上了字典法庭
这样写遗嘱无效
口头表达一点通
遗嘱
分期还款约定落空 债权人主张全数还款未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