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克格勃学习反盯梢

2014-05-05 07:48汤涌
博客天下 2014年10期
关键词:李克农克格勃墨镜

汤涌

文姓男演员和姚姓女星这次没能逃掉。

在已经发布出来的照片上,大家能看得出两位艺人有多努力—帽子、墨镜、口罩,人在香港被拍到,两人的事业基本在祖国的普通话地区,在香港,认识他们的人要少得多。香港狗仔兴趣不大,内地娱记至少增加一个出差和申请签证的麻烦。

爱看谍战剧谍战片的观众可能会想到“盯梢”、“甩尾巴”之类惊心动魄的地下工作,但是,用墨镜和口罩对娱记,就像是用一次性口罩对付PM2.5一样,完全就是意思一下的事,对付普通观众和粉丝还可以。真正的大手笔是防患于未然。

八卦的流出端,是大门户和大社区,这些地方的关系要及时维护。

维护的办法有几种,时不时地接受在线访谈之类的活动,开微博并且配合他们的活动,帮着代言背书,平时你可能瞧不上的人,落井下石的时候更使劲。

几个大的娱乐刊是八卦的产生端,这也要多照顾着点。

“中国内地第一狗仔”卓伟说:“明星出门总是会包装得非常严实,把自己捂得密不透风。但由于我们经常拍摄他们,他们穿什么衣服、戴什么墨镜、戴什么帽子我们心里都有数。包括他们坐什么车,助理、经纪人长什么样,我们也 都知道。”

第一是要客气。大多数没有绯闻、负面很少的人,做人都非常客气,即使是拒绝,也是尽力沟通,从来就没有对媒体粗鲁的事。和气生财,不是没有道理。

第二就是话别说太满。艺人别嗷嗷叫得激越,遇见什么事尽力不要显示道德优越感上去踩一脚,不随便发起什么抵制和爆粗口,你出事的时候,就有人拿这话来说事了。爱看笑话的人多的是。

第三是你要伤得着他们。艺人和公司有的时候太过傲慢,媒体在暗处拍你,但媒体本身也是在明处的,媒体人要脸、破绽多,他们控制自己的能力根本没有艺人强。

你手里有没有可能拿得到几个大刊总编辑的负面、乃至绯闻?这对艺人和经纪公司来说一点都不难,在他们对你关起门来完成最后一击的时候,你也要有讨价还价的筹码,这是最后一手。

第四是里面有人。这里谈点先烈们的事:1930~1940年代地下工作的大牛有三位,钱壮飞、李克农和熊向晖,三位都不是那种摆脱盯梢或者化装易容的高手,他们的特点都是有文化、有才华、善于业务和交往。

钱壮飞懂无线电,直接通过社会招聘考进了国民党的无线电训练班,后来直接进调查部门工作了,然后他把李克农招进来搞广播,当编辑。

熊向晖名校毕业,跟周恩来长谈后被收为弟子,而后去了胡宗南身边工作。几个人都是受到对手信任,在对手身边埋伏的人。

今天的媒体,比当年的国民党可是好打入得多,《无间道》里韩琛都有打入警方的努力,为什么不能安排自己亲近信任的粉丝年轻人进去实习?留下工作了,就是耳目眼线。这就是情报工作的高级阶段—“打入敌人内部”,这点上,什么口罩啊墨镜啊,都是学前班水平。

如果觉得这样麻烦,也可以从年轻的记者当中交几个朋友,好好发展一下。

如果真的需要逃避盯梢,根据克格勃的一些经验:

1.衣服别穿平时穿的,包别背平时背的。

2.到有两个门的地方中转,换了衣服从另一个门离开。

3.中转处备几个,时不时换。

4.发现有人盯梢,就直接取消会见,你以为甩掉了,可能根本就没甩掉。

5.如果对方长时间盯梢你,到午饭晚饭时间别硬熬,要去餐厅吃饭,这样盯梢的也能吃上饭了。克格勃的经验是,顾不上吃饭导致血糖异常的盯梢者会暴躁易怒,他们会扎盯梢者的车胎。现实中,如果对方是娱乐记者,会更凶险。

上面说的,有些做法也许是无奈之举,但我们都在无奈的社会里头无奈地活着,保护自己比原则上正确更重要。另外,最好的办法,当然还是做正确的事,做坦荡的人。endprint

猜你喜欢
李克农克格勃墨镜
失焦
雪季墨镜
柴可夫斯基都招了
太阳好大,你的墨镜买好了吗
聪明反被聪明误
李克农三戏侦缉队长
克格勃“预防警告”工作机制及其影响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