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施护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应用

2014-05-06 03:18余彩云
海南医学 2014年15期
关键词:小儿肺炎患儿

余彩云

(海南省中医院急诊科,海南 海口 570203)

中医辨证施护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应用

余彩云

(海南省中医院急诊科,海南 海口 570203)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施护在小儿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6例小儿肺炎患者按入院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常规一般护理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中医证型进行辨证施护,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27例,好转6例,有效率达100%。对照组显效19例,好转10例,有效率达87.9%。两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患儿通过中医辨证施护干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治疗时间明显缩短,其效果优于常规一般护理。

小儿肺炎;中医;辨证施护

肺炎是指各种不同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及其他因素(如吸入羊水、胎粪或动植物和矿物类、过敏)等所引起的肺部炎症,是小儿的常见多发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尤以冬春寒冷季节多见,好发于婴幼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病情越重。本病属于中医的“肺炎喘嗽”范畴[1]。本院儿科针对该病的病理变化特点,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系统地对33例小儿肺炎患儿进行辨证施护,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办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l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6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褚福棠实用儿科学》小儿肺炎诊断[2]。按入院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33例,男性14例,女性19例,年龄3个月~7岁,平均(3.5±2.3)岁,病程2~15 d,平均(4.8±2.1)d;治疗组33例,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5个月~6岁,平均(3.9±2.8)岁,病程4~17d,平均(5.9±2.3)d。两组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程度及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进行常规的综合治疗,包括镇咳、平喘、祛痰、解痉和抗感染治疗,若出现缺氧症状,则给予吸氧治疗,均采用常规一般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中医证型加以辨证施护。

1.3 辨证施护

1.3.1 风寒闭肺型 本组11例。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呛咳不爽,呼吸气急,痰白而稀,口不渴,咽不红,舌质不红,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指纹浮红。治宜辛温宣肺,化痰止咳。方用华盖散加减。施护:(1)恶寒明显者注意保暖,多饮热饮料或热粥、热姜糖水,防止复感寒邪;(2)可用生姜、陈皮适量用开水冲泡,频频喂服,以辛温疏表、宣肺化痰;(3)中药宜热服,药后可给米粥热汤。

1.3.2 风热犯肺型 本组10例。表现为发热汗出,口干渴饮,咽部红赤,咳嗽痰多,色黄而黏,气促鼻煽,面赤唇红,舌红苔黄,脉浮滑而数,指纹紫滞。治宜辛凉宣肺,清热化痰。方用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施护:(1)指导进食萝卜汁、梨汁或用雪梨一个去皮心,加川贝母3 g,冰糖适量蒸服。以宣肺、降气平喘;(2)口干渴饮,鼓励多饮温开水,或用银花、茅根、薄荷、桔梗煎水代茶饮服;(3)中药汤剂宜温服,不宜过热,以免服药后汗出过多。

1.3.3 痰热闭肺型 本组7例。表现为壮热烦躁,口渴多汗,咳嗽喘促,鼻翼煽动,痰黄质粘,甚则口唇青紫,痰湿壅盛,声如电锯,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涤痰,开肺定喘。方用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施护:(1)饮食宜清化痰热、宣肺开络之品,如鲜竹沥粥、瓜萎麦冬饮,忌食肥甘厚味之品,以免碍滞脾胃,助湿生痰;(2)痰热壅盛、腹胀便秘的病儿,在用通腑攻下药后,观察大便的次数、性质和量,要向家长说明,用药后大便次数会增多、稀烂,以减少家长的顾虑;(3)大便干结者:饮食宜多食生津润肠类食物,如蜂蜜,忌吃苹果、柠檬等酸性苦涩的食品。按医嘱使用开塞露或甘油栓塞肛尽量不让小儿哭闹,以使药物停留较长时间,顺时针方向按摩结肠,每日数次;(4)高热烦躁者:按医嘱口服羚羊角粉等降温镇静类药物后,注意观察神志的变化,发生高热惊厥,即按人中、合谷、涌泉等穴位。

1.3.4 正虚邪恋型 本组5例。表现为低热起伏,无咳嗽,痰稀多汗,神疲气短,面色少华,四肢欠温,纳呆便溏,舌淡苔白滑,脉细无力。治宜养阴清肺,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施护:(1)饮食宜加加强营养、健脾补虚之品,如牛奶、鸡蛋、瘦肉、鱼类等营养丰富食物,并做好临证食疗;(2)纳呆用山药、芡实、苡仁、红枣、糯米各适量煮成稀粥,少食多餐,以补养脾胃;(3)肺阴不足,干咳痰少者用沙参、玉竹、百合、糯米、红枣、瘦肉煮粥食用,或服百合红枣汤、梨汁、橘子汁、甘蔗汁,以助养肺生津止咳;(4)自汗、盗汗者可用粳米、苡仁、赤小豆煮粥。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时间及临床疗效。

1.5 疗效标准 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2]进行评定。(1)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影像学提示肺部炎性病灶完全吸收或消散。(2)好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体征基本缓解。影像学提示肺部炎性病灶大部分被吸收或消散。(3)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影像学提示炎性病灶未吸收、甚至加重。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其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总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治疗时间比较 两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治疗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治疗时间比较(d,±s)

表1 两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治疗时间比较(d,±s)

2.2 两组患儿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76,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情况[例(%)]

3 讨论

所谓辨证施护是通过分析四诊所获得的各项临床信息进行求证,根据证候提供给患者最为合理的个性化治疗与护理的过程,其中,辨证是关键,它是中医护理的主要依据,护理措施的确定应以辨证为基础。只有辨证准确,护理措施才会有效;辨证稍有失误,其治疗护理随之而错,更易造成虚虚实实之弊,使病情更加危笃。由于小儿在生理上具有“脏腑之气软弱”,“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在病理上“易虚易实,易寒易热”[3]等特点,其形体柔嫩,气血未充,体质和功能较脆弱,不仅发病容易,且病后寒热虚实的变化,比成人更为迅速,因此,儿科病的辨证施护更应体现小儿生理病理的特殊性。本组资料结果显示,通过辨证施护的干预,观察组患儿在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治疗时间方面明显比对照组缩短,其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说明通过中医辨证施护可提高护理疗效,并能有效控制病情,缩短病程,使患儿及早康复。

肺炎喘咳是小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好发于冬春两季,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本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的临床特点,系小儿四大疾病之一。祖国医学认为,小儿为“纯阳之体”,生机蓬勃,体内新陈代谢旺盛,且内脏精气未充,卫外功能未固,故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且受邪后易从热从火而化,以致临床实证、热证较多[4]。故护理应结合其病证特点,多从实证、热证考虑,着重从祛邪、解表、消导、降温和补充津液着手,使邪去正安。另一方面,小儿脏腑柔弱,神气怯弱,病情变化迅速,邪气容易深入,正气受损,易速致正虚外脱,病证由实转虚。护理也应随证而异,即以扶正、补虚、固脱为原则,促使正气恢复[5]。故在具体实施护理计划的过程中,应边执行边注意观察询问患儿情况,对患儿情况不断进行再评估,发现新问题,补充新的措施,对已达到的目标进行评价,以使护理计划更具体、更完善[6]。总体而言,中医辨证施护不仅能提高护理质量及疗效,还能从整体上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小儿肺炎喘咳的临床护理实用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

[1]刘玉珍,张广清.临床中西医结合护理全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261.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71-1214.

[3]钱 乙.小儿药证直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7.

[4]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68.

[5]蒋利群.试论中医儿科辨证施护的基本原则及实施要素[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2):290-291.

[6]付昌萍,赵清霞,邓 岚.中医辨证施护对提高小儿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4):733-734.

R725.6

B

1003—6350(2014)15—2339—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4.15.0915

2014-01-19)

余彩云。E-mail:947232209@qq.com

猜你喜欢
小儿肺炎患儿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小儿涵之三事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