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脉活血散治疗兔急性下肢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2014-05-07 11:52冒卫华薛正俊谢翠华张秀红陈晓燕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4期
关键词:通脉尿激酶抗凝

冒卫华 薛正俊 谢翠华 张秀红 陈晓燕

(江苏省如皋市中医院,江苏 如皋 226500)

通脉活血散治疗兔急性下肢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冒卫华 薛正俊 谢翠华 张秀红 陈晓燕

(江苏省如皋市中医院,江苏 如皋 226500)

目的观察通脉活血散治疗兔急性下肢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8只建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模型后随机分为尿激酶联合肝素组(A组)、通脉活血散外敷组(B组),每组24只。各组在血栓形成3 d后给药,分别在用药后3、7、14 d检测各组凝血指标,评估其安全性,通过静脉彩超评估其有效性。结果B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时间较A组短(P<0.05),纤维蛋白原(FBG)较A组小(P<0.05),A组和B组的D-二聚体值(D-D)均逐渐降至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溶栓效果均较好,其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活血散治疗兔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是有效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疾病模型 动物 静脉血栓形成 通脉活血散 抗凝药

深静脉血栓形成与纤溶功能低下有密切联系。抗凝、溶栓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抗凝、溶栓药物存在出血的副作用[1]。通脉活血散是本院长期临床应用的有效方剂,具有清营凉血、活血化瘀、溶栓通脉的作用。本实验通过通脉活血散治疗兔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对比尿激酶联合肝素治疗方案的实验研究,观察脉活血散治疗兔急性下肢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8只,6月龄,体质量2500~3000 g,雌雄不拘,由南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通脉活血散1200 g(由徐长卿、当归、丹参、鸡血藤、葛根、延胡索、桃仁、川芎、姜黄、郁金、血竭、乳香、没药、五灵脂、木香、白檀香、蒲黄、王不留行、三七、穿山甲、樟脑、冰片、白芥子、降香各、麝香、细辛等组成,由本院制剂室提供);肝素钠(河北常山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30211);尿激酶(天津生物化学制药公司,生产批号20130101);血常规分析仪(日本,Sysmex公司,XE-2100型);凝血分析仪(日本,Sysmex公司,CA-1500型);彩超(美国,飞利浦公司,IU-22型)。

1.2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模型的制作 3%苯巴比妥钠40 mg/kg静脉麻醉,固定于兔台上,左下肢及腹股沟区备皮,常规消毒,在腹股沟区以股动脉为中心稍偏内侧作一长约2 cm切口,于股动脉内侧解剖并游离出股静脉约3 cm,直视下置无损伤血管夹于其近端,在静脉充盈状态下,再与远端置无损伤血管夹,暂时阻断股静脉1.5 h,经25 G细针穿刺无血液流出,证实该段静脉内血栓已形成,去除血管夹,并在近心端先前阻断处,绕以1号医用丝线,不完全结扎,缩窄血管腔约1/3,以防止血栓脱落。造模后不用抗凝药物,自由饮水、进食。血栓形成模型制作成功率为100%。

1.3 动物分组 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尿激酶联合肝素组(A组)和通脉活血散治疗组(B组),每组24只。A、B组再分为用药后3、7、14 d 3个时相亚组,每个亚组段8只兔。

1.4 药物治疗 成功建模后3 d,A组给予耳缘静脉注入尿激酶10000 U/kg和皮下肝素钠500 U/kg,用药量参照人和动物体表面积剂量换算法[2]。B组给予通脉活血散每只10 g,用蜂蜜调制后,外敷整只患肢,外用专制护套保护,每2日换药1次。

1.5 观察指标 血栓形成3 d后开始用药,为了便于整个治疗疗程的连续观察,分别于用药后的第3、7、14日进行观察和检测,疗程为14 d。(1)血液学指标包括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 d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2)静脉血栓的溶栓效果:血栓形成后的第3日及用药后的3、7、14 d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了解血栓再通情况。

1.6 疗效标准 以采超结果评定。显效:下肢静脉完全通畅。有效:下肢静脉部分通畅。无效:下肢静脉不通畅。

1.7 统计学处理 血液学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NK-q检验),静脉血栓的溶栓效果以等级资料表示,采用多个样本两两比较的轶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液指标变化比较 见表1。溶栓后A组和B组相比较,在不同的时间段均出现PT值延长、FBG值降低(P<0.01),A组和B组的值在用药后的第3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在用药后的第7、14日D-D值逐渐降至正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不同时间凝血酶原PT、FBG值比较s)

表1 两组不同时间凝血酶原PT、FBG值比较s)

与A组比较,*P<0.05。

组 别D-D(μg/L)A组 血栓形成第3日 0.015±0.004(n=24)用药后第3日 0.029±0.005用药后第7日 0.018±0.003 7.17±0.19* 4.42±0.17*(n=24)用药后第3日 8.64±0.14* 4.13±0.17* 0.033±0.004*用药后第7日 10.80±0.23 3.96±0.21 0.027±0.003 PT(s) FBG(g/L)7.20±0.15 4.47±0.20 11.71±0.18 3.26±0.15 12.56±0.30 2.73±0.19 B组 血栓形成第3日 0.016±0.003*

2.2 两组静脉血栓的溶栓效果比较 见表2。在用药后第3、7日,A、B组的溶栓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4日时,两组溶栓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不同时间溶栓效果比较(n)

3 讨论

抗凝、溶栓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方法,但外周静脉溶栓治疗也加大了大出血的风险[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Virehow提出其病因与患肢局部血流缓慢、血管内膜损伤、血液高凝状态3大因素有关[4]。各种手术后、创伤与骨折、产后、恶性肿瘤及长期卧床的慢性疾病,是导致该病形成的主要诱因。抗凝治疗是目前治疗深静脉血栓的基石[5],肝素是最普遍的抗凝药物。本病属于中医学“脉痹”、“血痹”等范畴,其发生与湿热、气滞、寒凝、血瘀等因素有关,以瘀血阻滞、脉络不通为主要病理机制[6],故活血化瘀为基本法则而贯穿于治疗的始终,并根据辨证结合清热利湿、理气行滞、温阳通脉等,可有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疗效。本方以中药局部外敷为主,遵吴师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之说。中药经皮肤,腧穴、五官、九窍渗透吸收,达到治疗目的,有简、便、廉、验等特点和无胃肠道反应及肝肾损害等毒副作用,为国内外医药界所瞩目。正基于此,本实验就“通脉活血散”治疗兔急性下肢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探讨。

本实验证实通脉活血散可以有效的溶解血栓,起到抗栓的作用,出血风险低,具有相对较高的安全性。血液学指标检测表明,溶栓后的3 d、7 d、14 d,A组和B组相比,A组的PT延长时间大于B组,A组的FBG值较B组小;PT延长、FBG值降低说明溶栓有效,但是随着PT延长、FBG值降低伴随而来的出血的风险性也会增加,可见A组出血的危险性较B组大,这可能与尿激酶激活全身纤溶系统有关,由此提示通脉活血散治疗组的安全性较高。目前,尿激酶治疗剂量无统一标准,现有增大剂量的趋势[7]。尿激酶剂量过大可引起全身纤溶系统激活而导致严重出血等并发症,所以不能通过不断追加剂量来维持溶栓效果。另外,尿激酶和肝素的主要副作用是出血,两者同时应用更容易发。而从本方配伍及治疗来看有如下特点。(1)本方均以益气活血为主,特别是活血通络更为重要,活血化瘀之品数量多且量较大,如当归、丹参、玄胡、桃仁、川芎、姜黄、郁金、血竭、乳香、没药、五灵脂、蒲黄、王不留行、三七、穿山甲、降香等具有行气活血、破瘀之功效;徐长卿为活血解毒、利水消肿;葛根生用能破血治疮、散郁火;白芥子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鸡血藤补血活血、舒筋通络;白檀香有辛温行散、利气之功效。(2)为了促进敷于局部的药物对皮肤的穿透力,本方中还配伍了大量芳香性药物,如樟脑、冰片、细辛、麝香等。据离体皮肤实验表明,芳香类药物敷于局部,可使皮质层透皮能力提高6~8倍。(3)药物直接作用病变部位,并以蜂蜜为基质,使药力更加持久,治疗效果更加显著。(4)本方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既放宽了手术及抗凝药物溶栓对发病时间的严格要求,又避免了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减少了监测凝血功能的检验次数,为患者节省了住院时间和费用。(5)药物配置及使用方法比较简洁,适合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使用。参考文献

[1]杨冰,赵庆华,赵渝,等.溶栓抗凝联合治疗大鼠急性血栓后对局部管壁的影响[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2):262-264.

[2]苗明三.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技术[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142-145.

[3]Schweizer J,Kirch W,Koch R,et al.Short and long-term results after thrombolytic treatment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J].J Am Coll Cardiol,2000,36:1336-1343.

[4]冯友贤.血管外科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532.

[5]Joffe HV,Goldhaber SZ.Upper-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hosiss[J].Circulation,2002,106:1874-1880.

[6]于飞,张博,陈苏宁,等.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不同中医证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6):548-549.

[7]陈鸿强,李光新,李朝阳,等.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6,12(1):41-42.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ongmaihuoxue Powder Treating Rabbits w ith Acute Venous Thrombosis ofLower Limb

MAO Wei-hua,XUE Zheng-jun,XIE Cui-hua,et al. Rugao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in Jiangsu Province,Jiangsu,Rugao 22650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Tongmaihuoxue powder treating rabbits with acute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limb.M ethods:The acute venous thrombosis model was established with 48 rabbits and they were random 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combination of urokinase and heparin group (A)and Tongmai huoxue powder group(B),each group including 24 rabbits.Drugs were administrated 3 days after thrombosis.Coagulation index was tested to assess the safety.Doppler ultrasound was used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n day 3,day 7,and day 14.Results:The prolongation of prothmmbin time(PT)in group B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group A(P<0.05).Fibrinogen(FBG)value in group B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A(P<0.05).D-dimer(D-D)value in group A and group B gradually returned to normal range.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P>0.05).The thrombolytic effect was better but was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between group A and group B(P>0.05).Conclusion:Tongmaihuoxue powder treating rabbits with acute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s effective and safe.

Disease model,Animal;Venous thrombosis;Tongmaihuoxue powder;Anticoagulants

R285.5

A

1004-745X(2014)04-0635-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4.030

江苏省南通市科技社会发展计划资助项目(No.S11938)

2013-12-22)

猜你喜欢
通脉尿激酶抗凝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立普妥联合降脂通脉汤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评估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药品包装用复合膜与通脉颗粒的相容性
通脉汤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PLT、PAgR、D-D和TEG的影响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Mutually Beneficial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