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斋急应奇方》的文献研究*

2014-05-07 11:52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4期
关键词:居士急症文献

郑 红

(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

《亟斋急应奇方》的文献研究*

郑 红

(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

《亟斋急应奇方》系清代康熙五十六年丁酉(1717年)亟斋居士所著,是一部以应对急症为特色的方书,对中医急症医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对其进行作者、版本、学术特色进行研究。

亟斋急应奇方 急症 文献

《亟斋急应奇方》,又称《急应奇方》,是清代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公元1717年)亟斋居士所著。全书共6万余字,分为24门,后附备急方,是一部以应对急症为特色的方书。每病之下详论其症而慎于选方,每症只取一二屡验奇效之方,所用药物亦多为家常易得之品,并详述药物的煎煮、炮制、服用等。书中专列急救门,介绍了缢死、溺水死、跌死、打死、压死等急症的诊断及临床救治方法。本书编撰完成以后未能付梓,有抄本存世。此书为孤本,是中医学史上为数不多的急症著作之一,对中医急症医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

1 作者考辨

关于作者的姓名和身世,一直无从知晓。在他所编撰的书中均署亟斋居士,或时自谓“守恒山人”。在《亟斋急应奇方·急救门》的“旁批”中,写有“张亟斋记”4字。王乐匋先生在其主编的《新安医籍考》一书中,在《达生篇》项下的考记中言道:“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霍山县志·卷十一·人物志》下《文苑》曰:叶风,字维风,号亟斋。父升籍休宁,奉母居于霍。为行学古,诗文皆力追唐宋以上,风发逴厉。中年曾参南昌郡幕,厌棼浊,弃而返棹,隐于医。著诗文集若干卷,医书数种,贫不能梓,仅刻《史论》数篇。风前在南昌幕中,曾刻《达生篇》,发挥生育常理,自署亟斋而不著姓氏”[1]。由此推知,亟斋之父姓叶,名升,休宁人,其母姓张,霍山人。亟斋从父姓则名叶风,字维风,从母姓张。至于亟斋的藏名之用意,在《达生篇》咸丰九年(1859)的温州刻本中,南阳刘可鹤的题《叙》中认为“诚以事属妇道,猥陋俚俗,欲著其姓氏,未免贻笑方家而欲不传,犹恐有误于妇道,余窃其救世之心,诚亟亟业,此亟斋之名,所由起乎?”[2]从而可推测,亟斋有可能是位男士,因写妇产之书有所避讳,不便在著作中书其姓氏,故而皆署“亟斋”。亟斋的著书地点,或为“南昌郡舍”,或为“南昌郡署之西堂”。在《亟斋急应奇方》中解毒汤方中有“又行医者云”以及治喉肿烂中“或疑方内山羊角是犀角或羚羊角者,未知孰是存疑”等行文中推断,亟斋可能并不是位专职的行医者,其身份很有可能是位文士,曾为南昌幕僚。

2 文献概况

2.1 版本 现存《亟斋急应奇方》手抄本,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全书共116页,书高20.6 cm,书宽11.7 cm,行楷体字,有印记2枚,竹纸,书品状况良好,无扉页,无牌记。

2.2 脱字 原书中共有5处脱字。如在小儿奶癣疮,外用温水洗。此乃胎毒,不可医治,只好听其日久毒尽而愈,□□搽药。治杨梅去毒煮酒方中若毒疮在头上,加辛夷、防风;在身上加□仙。

2.3 异体字、古今字、俗写字 书中常用的异体字、古今字、俗写字,如甦作苏、麪作面、竈作灶、洩作泄、牀作床、盃作杯、筯作箸、搥作捶、挿作插、蠏作蟹、稈作秆、鉢作钵、韮作韭、尅作克、舉作举、鐡作铁、鑰作钥、衆作众、麯作曲、焔作焰、蠱作蛊、痾作屙、礶作罐、撚作捻、踈作疏、欛作把、蔔作卜等。

2.4 药物异名 圆眼即龙眼、虫退即蝉蜕、僵虫即僵蚕、鸡肫皮即鸡内金、大土贝即土贝母、皮硝即朴硝、官粉即铅粉、朝脑即樟脑、黄占即黄蜡、白占即白蜡、庄黄即大黄、信即砒霜、牡蛤即牡蛎、杜瓜即栝楼、小粉即小麦粉、奇良即土茯苓、马屁勃即马勃、三奈即沙姜等。

3 学术特色

3.1 突出急症,兼顾杂病 《亟斋急应奇方》是一本着重论述急症的方书。书中专列急救门,共收载缢死、溺水死、跌死、打死、压死、冻死、热死、烧酒醉死、服信石、服金、服铜物、刀砍斧伤、中鸟枪、中药箭等24类危急病症。提出这类急症多为无病之人的一时致死,强调临床凡遇此等急症,事不宜迟,应立即施术抢救,以争得时机,惟务生还。同时,作者认为小儿脐风撮口、难产、疼痛、疟疾、出血、大小便不通、肿胀、黄疸等病症,亦具有发病急,病势重的特点,若不及时有效的治疗,也会危急生命,故在妇人门、小儿门、疝门、诸痛门等中亦记载了治疗这类急症的方药。作者不仅认识到急症在医学中的重要,也提出了急症救治的社会意义,指出“但救得一人,则全一人性命,免一家骨肉分离,省一家官非口舌”。

此外,书中也收载了临床各科中的部分杂病,如小儿口疮、经久不孕、雀斑、脚裂、带下、豆眼等。这类病症病情虽不危重,但临床发病率高,给患者的生活亦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扰,故一并论治。除此以外,书中也选录了一些去油污、去墨污、补瓷器、补石器之类的方法以及喂养和救治动物的验方等,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

3.2 急症救治,贵在效速 亟斋居士在急救门中强调急症救治的时机和方法最为关键,如对“缢死者”,缢死的时间尤为重要,自早至晚,虽已冷必可治;自夜至明则难,然夏夜短,犹应可救。对“跌死、打死、压死者”,但心头温皆可治。急症的治法多以简便易行、疗效奇速为原则。如溺水死者的治疗,抬放门板上,将脚后一角垫起,二砖打斜二角,各垫一砖,只头边一角着地,使水从口角流出,切记不可倒提及挤其肚腹,一面以盐擦在肚脐内,一面以生姜二三片捣炒,分为四包,每用二包,熨其胸膛肚腹,冷了又换热的,俟水出,多用皂角细末数分,以生姜自然汁调灌之,取去脚后垫砖,又以皂角末绵包塞入肛门,使水从下出。

在192首备急方中,多为经过临床反复试用且奇效神速者。如治疗顽癣并杨癣的“效妙散”,服之七日全愈;治疗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的“蒲黛散”,竹管吹之,立愈;治消肿行热的寸金丹,其功立效。

3.3 据病立法,内外并重 《亟斋急应奇方》依据病症的特点立法选方用药。在各科杂病的治法上,有内服、外熨、点吹、薰洗、擦涂、蜜导、艾灸等,可谓是内外并重。书中所选的方药,以疗效确切、家常易得、药性平和为基本原则,博收约取,简便效廉,多切实用。尤其是经过作者亲身体验或目击他人用过的屡验甚效之方,一病若无必效之方,宁缺勿滥。由此也反映了作者对苍生百姓的高度责任感和仁怀恻隐之心。

[1]孟庆云.《达生编》作者考[J].中华医史杂志,2009,39(5):308-309.

[2]孟庆云.亟斋居士和他的 《急应奇方》[J].中医药文化,2006,1(2):48.

Documentary Research on Ji Zhai Ji Ying Qi Fang

ZHENG Hong. Basic Medicine College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dong,Jinan 250355,China

Ji Zhai Ji Ying Qi Fang was a book of medical formulary about emergency medicine,published in Qing dynasty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Kangxi (1717).The author is Ji Zhai.The book,as a unique copy,has certain literature value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to emergency medicine of TC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is focused on the author,edition and 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Ji Zhai Ji Ying Qi Fang;Emergency;Document

R22

A

1004-745X(2014)04-0663-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4.04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2010GJ01-65)

2013-12-13)

猜你喜欢
居士急症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青塘居士诗词选
成双结对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趣味语文
甚者独行理论在急症救治中的应用探析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