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联合治疗小儿反复发作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

2014-05-07 11:52陈雪亮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4期
关键词:二陈汤利巴韦小儿

邵 荣 陈雪亮

(1.浙江省浦江县浦阳街道北站社区卫生服务站,浙江 浦江 322200;2.浙江省浦江县人民医院,浙江 浦江 322200)

中药联合治疗小儿反复发作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

邵 荣1陈雪亮2

(1.浙江省浦江县浦阳街道北站社区卫生服务站,浙江 浦江 322200;2.浙江省浦江县人民医院,浙江 浦江 322200)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治疗小儿反复发作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上呼吸道感染患儿6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6%,明显高于对照组之87.50%(P<0.05),各项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治疗小儿反复发作型急性呼吸道疾病疗效明显,尤其在减少复发率、镇咳化痰疗效突出,且副作用少。

小儿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中药联合 二陈汤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是最常见的一种儿科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占儿科疾病的首位,一年中平均患病3~5次[1]。该病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而小儿身体抵抗力差,自愈率低[2]。笔者研究西药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同时联合中药二陈汤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笔者所在医院儿科门诊就诊患儿62例,男性34例,女性28例。均符合AURI诊断标准[3],排除过敏体质;禽流感、鼻炎、消化道疾病。年龄0.5~14岁,平均(8.90±3.70)岁;病程2 h至3 d,平均(1.10±0.50)d。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 14例;平均年龄(8.50±2.60)岁;病程(1.30± 0.40)d;体温(38.40±0.30)℃;咳嗽时间(1.9±0.5)d。对照组32例,男性18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8.90± 2.70);病程(1.40±0.30)d;体温(38.30±0.40)℃;咳嗽时间(2.00±0.60)d。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采用相同的物理治疗方法,即多饮水、物理降温、充分休息等,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头孢呋辛钠进行抗感染治疗。治疗组予以利巴韦林(郑州卓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3268),小儿按体质量每日10~15 mg/kg,分2次静滴给药。每次20 min以上,疗程3~7 d。治疗组联合中药二陈汤:陈皮9 g,制半夏6 g,连翘9 g,薄荷3 g,牛蒡子9 g,辛夷花9 g,前胡9 g,桔梗5 g,茯苓9 g,甘草3 g,厚朴6 g。4剂,水煎服。2剂后症状即有好转,出现痰多,纳差,给予二陈汤加竹茹6 g,白术9 g,砂仁5 g,枳壳6 g,防风6 g。继续服1周。

1.3 疗效标准 参考文献[4]标准。治愈:24 h内发热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其他伴随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显效:24~48 h内体温恢复正常,其他伴随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明显改善。有效:48~72 h内体温恢复正常,其他伴随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有所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各项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见表2。治疗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各项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比较(h,±s)

表2 两组各项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比较(h,±s)

组 别 n 流涕 咳嗽 咯痰治疗组 30 51.30±5.80△ 81.90±16.10△44.70±1.90△对照组 32 74.10±17.90 101.80±15.80 63.70±14.10发热 咽痛25.50±1.40△51.20±4.60△49.90±5.10 71.90±14.80

3 讨论

AURI血常规检查多为病毒性,但细菌性、支原体等也可引发此病的发生。引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致病因素多种多样,但是病毒感染仍是其最主要的因素之一[5],主要的病毒为柯萨奇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埃可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6]。

利巴韦林为广谱抗病毒药,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病毒感染的细胞内发生磷酸化反应后,生成利巴韦林单磷酸和利巴韦林三磷酸,这种抑制剂对病毒复制中肌酐单磷酸脱氢酶、流感病毒RNA多聚酶、mRNA鸟苷转移酶等进行抑制,干扰病毒进行复制,使病毒复制中断[7]。

二陈汤最早记载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等组成,为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代表方,适用于痰湿引起的痰厥、眩晕、痫证、痛证、咳嗽、喘证等多种疾病,方中半夏为主药,陈皮具有行气化痰的功效;茯苓健脾利湿,具有安神、宁心静气的功效,能防止患儿因高热引发惊厥,并且还能够增加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患儿抗病毒能力;厚朴宽中;前胡止咳化痰;甘草合中。

笔者应用中西药结合的方式,采用联合用药,以利巴韦林为主要抗病毒药物,辅以中药联合治疗,能有效地促进治愈率,并缩短病程,提高机体免疫力,更够快速缓解患儿的症状,临床效果较好。

[1]车莉,卢竞,刘莹,等.冬春季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唑病原学监测及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2):724-727.

[2]尤士军.中医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0):613-614.

[3]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1-263.

[4]江儒文,尤允杰,余德钊,等.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4):523-549.

[5]孙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机制及诊治[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5):77.

[6]王慕狄.儿科学[M].5版.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72.

[7]李咏梅.热毒宁和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9):1-2.

R725.6

B

1004-745X(2014)04-0719-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4.075

2013-08-20)

猜你喜欢
二陈汤利巴韦小儿
注意利巴韦林的生殖毒性和溶血性贫血
应用中药“二陈汤”合“止嗽散”加麻黄、杏仁、黄芪、党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2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这些人群慎用利巴韦林
One Case of Professor ZHAO Jun's Effective Intervention in Children's Height After Menstrual Onsets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浅论二陈汤的衍变
小儿涵之三事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