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治疗急性腘肌损伤临床观察

2014-05-07 11:52张善东梁建新胡寿春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4期
关键词:首都医科大学体征手法

张善东 梁建新 胡寿春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 10073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100010)

手法治疗急性腘肌损伤临床观察

张善东1梁建新2胡寿春1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 10073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100010)

目的观察以手法为主治疗急性腘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急性腘肌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采用手法治疗配合中药薰洗或热敷;对照组46例,采用口服西药消炎止痛,同时配合中药薰洗或热敷治疗。结果治疗1疗程后,两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评分升高更为显著(P<0.01);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95.24%,优于对照组的73.81%(P<0.01)。结论以手法为主治疗急性腘肌损伤疗效确切。

急性腘肌损伤 手法

腘肌损伤在临床并不少见,但多被漏诊,文献报道也不多。多是由于膝扭伤后临床体征不易被查出,患者主诉多、体征少,未引起门急诊医生的重视。有专家称在各种膝关节损伤的患者中,单独或伴有腘肌损伤者高达20%[1]。笔者采用手法为主治疗本病患者46例,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均来自2006年6月至201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门诊,共计92例。年龄14~65岁;病程1 d至2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侧、病史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诊断标准 (1)急性损伤时膝关节疼痛较剧烈,下蹲不完全,起立、上楼或爬坡时疼痛加重,行走时腘窝处有牵拉感,略呈跛行。(2)可伴有小腿后侧及足底疼痛等胫神经症状,但不能指出具体痛点部位,自主屈伸活动时症状加重。(3)膝关节外观无明显异常,俯卧位时,腘窝偏外略显肿胀,从外上到内下可摸到一斜行的条索状物,按之有明显深压痛(双侧可对比),有时向腓肠肌深层放射。(4)浮髌试验、研磨试验、抽屉试验、内外翻试验、麦氏征等均阴性。(5)影像资料:膝关节X线片无明显异常。

1.3 治疗方法 (1)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口服双氯芬酸钠25~50 mg,每日3次。患膝中药薰洗或热敷每日2次,处方采用《中医伤科学讲义》中的下肢损伤洗方(经验方),每日1剂。(2)治疗组采用手法+中药薰洗,手法治疗隔日1次。手法治疗:①理筋手法。患者俯卧位,术者用法在腘窝处滚3~5 min,而后用右手拇指腹按压腘肌找压痛点,在压痛点处行按揉弹拨,弹拨方向与腘肌纤维方向垂直,用力要轻揉均匀,持续5~8 min,弹拨后沿腘肌纤维方向上下按揉3~5遍。②运动关节。俯卧位,患肢外展床边屈膝90°,助手用双手按患者大腿部,术者弯腰双手握患侧胫骨上端,并将患足背搭在肩上。先沿胫骨纵轴上提下压数次,再沿股骨纵轴前推后拉数次。接着一手放腘窝处,另一手握住踝部,在沿股骨纵轴牵拉的同时,将患小腿内旋-屈曲-外旋-伸直,然后再反向行小腿旋转、牵拉、屈伸运动,反复3~5遍。两组均治疗1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评分。

1.4 疗效标准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改良Larson膝关节韧带损伤评分表[2]的评定方法,计算症状的改善率[3]。治愈:症状及阳性体征基本消失,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改善率≥80%。显效:症状及阳性体征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50%≤改善率<80%。有效:症状及阳性体征好转,膝关节功能改善,10%≤改善率<50%。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改善率<10%。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患者改良Larson评分情况(分s)

表1 两组患者改良Larson评分情况(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组 别 n 治疗前 治疗1疗程治疗组 46 49.6±4.2 91.6±2.3*△对照组 46 50.7±3.7 74.7±3.5*

2.1 两组改良Larson评分比较 见表1。结果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改良Larso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疗程后,两组改良Larson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评分比较,治疗组评分升高更为显著(P<0.0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腘肌位于膝关节后部,被认作是起动肌[4],在膝关节的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临床常见腘肌损伤患者在蹲下、起立或上下楼梯时,膝关节处于半屈状态,该肌收缩常使疼痛加剧,造成下蹲困难或下蹲不完全。当腘肌损伤后继发无菌性炎症、组织粘连刺激或压迫、牵拉胫神经,从而导致其支配区疼痛或放射痛,疼痛表现在膝关节前面、小腿后面及足跟部。因此临床上极易误诊为膝关节脂肪垫劳损、半月板损伤、腓肠肌损伤、跟骨痛等。为了避免误诊,临床上对膝关节扭伤要常规检查腘肌,只要仔细查体分析,结合其他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尤其对膝关节疼痛剧烈或久治不愈和疼痛位置说不清楚、痛点难以找到者更要高度重视。腘肌损伤属于中医学的筋伤范畴,理筋手法治疗筋伤已被无数临床实践所证实是行之有效的方法[5],筋伤无论是急性期或慢性期,疼痛、肿胀是其主要症状,手法治疗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和淋巴的循环,加速局部组织水肿、瘀血和各种代谢产物的吸收,改善局部组织的代谢,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缓解肌肉痉挛,从而起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同时采用被动运动关节的手法,可以起到松解粘连、滑利关节,促进无菌性炎症的吸收。因此腘肌损伤如果诊断明确,手法和部位选用得当,膝关节疼痛减轻或消失非常明显,应用手法治疗结合中药薰洗或热敷更能获得迅速的疗效。

[1] 王文德,王晔来.中国针刀临证精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3.

[2] 曲锦域,田得祥.运动创伤检查法[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271-272.

[3] 张善东,戴军,胡寿春.手法结合肌力训练治疗膝骨性关节病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59-60.

[4] 郭世绂.临床骨科解剖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810.

[5] 孙树春,孙之镐.中医筋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7.

R685.4

B

1004-745X(2014)04-0746-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4.091

2013-08-20)

猜你喜欢
首都医科大学体征手法
睡前一杯奶,到底好不好?睡眠专家告诉你真相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七步洗手法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2017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之二)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2017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之一)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