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赏析刻瓷艺术作品

2014-05-12 06:00黄玉双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4年1期
关键词:刻瓷釉面瓷器

黄玉双

山东省淄博市丁邦海刻瓷艺术工作室 淄博 255000

通过对刻瓷艺术作品的赏析,对刻瓷作品进行科学的、客观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评价,从而提升刻瓷艺术作品的市场价值。

瓷质、构图、形象、色彩、技法

世间任何一件作品,都会引起人们的批评、鉴赏和分析,但艺术品更需要被赏析。所谓赏析,就是欣赏分析。刻瓷艺术作品主要是以山水、花鸟、鱼虫、动物、仕女人物、肖像及书法等各类题材来装饰。因而人们对于刻瓷艺术作品赏析,习惯上是用赏析书画的标准来欣赏刻瓷作品。其实书画艺术与刻瓷艺术在使用材料、工具、创作技法、创作步骤等多个方面相差甚远,对创作者要求具备的条件也不尽相同。说白了,书画艺术与刻瓷艺术还是有点区别的。因此对刻瓷艺术品的赏析虽然可借鉴赏析书画作品方法,但不完全相同,刻瓷艺术有其独特的标准。

笔者从事刻瓷艺术20余年,使用过多种器型创作刻瓷作品,熟练掌握刻瓷艺术的点刻、线刻、面刻工艺技法及釉雕工艺。创作的作品多次在国家级大赛评比中获奖。同时笔者亦对刻瓷艺术理论有所研究,并取得较好成果。根据这些经历、经验,笔者以为对刻瓷艺术品应从瓷质、构图、形象、色彩、技法等几方面来进行赏析。

《普贤菩萨》 │ 刻 瓷盘 │ 直 径410mm │黄玉双 丁邦海

一、看作品的瓷质

刻瓷是在瓷器的釉面上雕刻艺术作品,每个时代的使用的刻瓷瓷质都有不同的特点。

刻瓷艺术诞生于清乾隆时期的宫廷,工匠为使皇帝即兴在喜爱的瓷器上提写的墨迹永久保存,使用硬质刀具雕刻后敷以墨色,于是出现了刻瓷。这时期雕刻的瓷器瓷中精品多,都是官窑烧制的宫中用瓷。工匠的雕刻既不是对瓷器的装饰,也不是在瓷器釉面上创作,而只是为了把皇帝的墨宝留存。

当刻瓷由宫廷传出,形成一门艺术后,虽然作为刻瓷的载体使用的瓷器与宫内瓷器有较大不同,但依然对瓷质要求很高。这也是传统刻瓷的特点。

图1 故宫展品,乾隆笔洗图片2 (1)

图1 故宫展品,乾隆笔洗图片2 (2)

传统刻瓷主要在白色瓷釉面上雕刻国画或书法作品。北京是传统刻瓷的集中地。艺人们最喜欢使用景德镇和醴陵的白瓷。因其釉色纯正洁白,无脏无杂、无气泡、无裂痕、晶莹光洁。而且瓷器造型,如瓶、盘、壶、盆等线美优美、胎体周正、底足平稳。在其上雕刻出精美画面,真是锦上添花了。因而,北京的传统刻瓷中有许多传世艺术精品。

当代刻瓷艺术在使用瓷器方面比传统刻瓷又有了较大变化。这主要是因为刻瓷艺术工艺的丰富,以及表现题材的多样性导致的。传统的刻瓷以线刻工艺为主,当代刻瓷则有点刻工艺、线刻工艺、面刻工艺、和釉雕工艺。传统线刻工艺主要使用浅色釉瓷器,雕刻后必需敷色显形。而当代釉雕工艺使用深色釉瓷器雕刻,利用釉面与内胎的色差显形,无需敷色。因此,当代刻瓷所使用瓷器,无论是器型、釉色要比传统刻瓷使用的瓷器更广泛。包括各种材质、形状及各种规格尺寸的瓷盘、瓷瓶、瓷板、及其他器形的瓷器等。刻瓷艺术从重视瓷质的高贵,发展到目前既重视瓷质也重视工艺、题材和画面的创作。因此,在赏析刻瓷作品时需考虑这一特点,通过观看瓷质,对刻瓷作品进行赏析。当代刻瓷艺术创作遍及全国多个省区,陶瓷产地的刻瓷艺人们以使用当地瓷为主,非陶瓷产地的刻瓷艺人则就近购瓷或去名窑购瓷。实践证明,名窑生产的瓷器依然是创作名贵刻瓷作品的重要保证之一。

二、看作品的构图

何谓构图,构图是造型艺术术语。美术创作者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内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将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或“布局”。

刻瓷艺术是以刀代笔在瓷釉上创作绘画、书法作品,因此,在赏析刻瓷作品时,和赏析书画作品相同的是,首先映入眼睑的是作品的构图如何,是否给人以美感。

因为刻瓷作品除了在瓷板上创作外,还大量使用各种规格形状瓷瓶以及圆形瓷盘和其它瓷器型。所以,创作时的构图要比在瓷板上难度大。构图时需根据器型的空间、弧度、曲线的变化来安排创作内容。

在赏析瓷瓶刻瓷作品时,由于器型上的弧度、曲线能使画面上的图形随着器型弧度、曲线变化而变化、扭曲变形,所以要看其构图是否跟着器型的弧度、曲线变化而变化,是否形象与器型形成统一体。由于瓷瓶是圆形的,观看赏析时,不可能在一个角度上就能把整个画面全部看到,必须转动瓶身或观者移动角度观看。这样在瓶身上原本完整的画面被分割成多个局部构图。好的作品构图无论从哪个局部观赏,都是非常美的,并且有一个个小的画面主题。

瓷板、瓷盘上的作品构图与在纸上绘画相同,也较容易些。赏析这类刻瓷作品时要根据画面内容、题材等来评价。如风景画,至少要有近景、中景、远景三层景物,构图是否强调了层次感。采用国画中的‘平远’构图,是否突出了‘平远’、‘深远’、‘高远’三种方法的特点。人物、人物肖像、动物题材的作品构图,无论是写意工艺,还是写实工艺,除了看其是否形似外,更重要的要看其是否神似。

三、看作品的形象

形象即形状相貌。社会生活和自然界都是文艺作品的描写对象,但文艺作品中的形象主要是指人物形象。文艺作品是通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来描写人物形象。由于各种文艺作品塑造形象的材料和手段不同,形象的构成和特点也不相同;文学用语言来塑造形象,特点是具有间接性;音乐用音响、旋侓来表现;绘画运用色彩、线条来表现;戏曲除语言外,还借形体动作(肢体语言)来表演。因此,它们的形象具有直感的鲜明性。刻瓷艺术是以刀代笔在瓷面上雕刻形象,那么,对于刻瓷艺术的形象赏析就要看其线条的表现、色彩的运用。

赏析刻瓷作品表现内容的形象是否美,和赏析绘画一样,主要看其线条的表现力。线,在造型艺术中体现的既具象又抽象。它既能构成具象的美,也能体现出抽象的美。各种造型艺术的轮廓、形状都离不开线的应用。线是构成形象是否美的关键。知道线构成形象的重要性,就可以对刻瓷作品进行正确的赏析。

四、看作品的色彩

刻瓷作品的形象和绘画作品中的形象一样,还要通过颜色来表现内容。但如何显现颜色,两者看似相同,实则并非一样。绘画是使用颜料在构图后或无需构图在纸或布上设色,显形表现内容。刻瓷作品是在瓷器釉面上雕刻后敷上颜料显形,表现内容。这指的只是在浅色瓷器釉面上创作时的工艺。在深色釉面上运用釉雕工艺创作时,雕刻至白色内胎,利用深色釉面与白色内胎的色差显形表现内容,无需敷色。再者,绘画设色与刻瓷敷色使用的工具也不完全相同。

赏析刻瓷作品的色彩分为敷色作品和不敷色作品两种:

图2 陈智光刻瓷作品之一

图3 《国色天香》 │ 刻 瓷板 │ 5 70mm×570mm │黄玉双

一、敷色作品:所有浅色瓷器釉面雕刻的作品都需敷色显形,另外,也有个别作品是在深色釉面上雕刻后敷以颜色。创作刻瓷作品运用的是雕刻工艺,它的工艺必须以刻为主,敷色只是为了显形。无论敷何种颜料,都会对雕刻工艺有所遮盖。好的刻瓷作品,除了让人们看到丰富多彩、赏心悦目的色彩同时,更重要的是可以清晰地欣赏到雕刻工艺的刀迹、纹理以及刻瓷艺术特有的“金石韵味”。

二、无敷色作品:运用釉雕工艺创作的刻瓷作品,根据深色釉面与白色内胎之间的色差层层雕刻而成。赏析时一是看其雕刻后色彩的对比度,二是重点看其釉面与内胎之间灰色层次,灰色层分层越多,则雕刻越细腻,层次越丰富,视觉效果越好。

五、看作品的工艺技法

刻瓷作品的创作有四种工艺,分为点刻工艺、线刻工艺、面刻工艺和釉雕工艺。其中点刻、线刻和面刻工艺又分浅色釉面和深色釉面雕刻法。另外,在许多刻瓷作品创作时,则是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工艺完成的。因此对刻瓷作品从工艺技法方面来赏析也显得尤为重要。

点刻工艺是雕刻大小、疏密、深浅不同的点,以点组成写实的立体形象后敷色显形。赏析点刻工艺作品时,要看其刻点是否疏密有致,聚散是否有序,布点是否均匀,渐变是否明显,过度是否自然,层次是否丰富等。

线刻工艺是刻瓷艺术传统的创作工艺。在瓷器釉面上雕刻线条,以线造型。赏析线刻工艺作品时,要看其所刻线条是否有粗细、宽窄、刚柔、强弱、轻重、缓急等变化。线条刀迹排列是否均匀,行刀是否连贯。是否达到刻线刀断气连,迹断势连,形断意连之境界。

面刻工艺是在瓷器釉面上雕刻出各种不同肌理效果的块面组成形象,以面造型,然后敷色显形。赏析面刻工艺作品时,看其敷色后的浓淡和层次是否丰富,由此可以得知其刀刻的是否有轻重、深浅、疏密之分。看其是否只是按照落稿把釉面刻除,然后完全借助颜料涂擦、修饰来分出明暗关系的浓淡、深浅变化。

釉雕工艺大约出现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是指在深色瓷器釉面上利用釉面层与白色胎体的色差分层雕刻出丰富、细腻的层次以表现立体形象。因为釉雕工艺无需敷色显形。赏析时要重点看其雕刻的层次是否丰富、细腻。雕刻的层次越多、越丰富、越细腻,其表现力就越强,视觉效果也就越佳。还要注意作品亮面、灰面和暗面多种雕刻技法所表现的不同效果。

现实中,没有量化标准的评判,往往一人一个标准,这在艺术品赏析方面司空见惯。对于任何一件艺术品,每个人都会从不同的标准,不同的角度去赏析。刻瓷作品也常出现小展获小奖,大展获大奖,A展获大奖,B展不入围的现象。但只要具有较高的审美水平和深厚的艺术修养,通过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刻瓷艺术作品赏析,就可以对任何一件刻瓷作品做出科学的、客观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分析与评价。

猜你喜欢
刻瓷釉面瓷器
窑变刻瓷,工巧合一
刻瓷艺术浅谈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解析元代瓷器——釉里红瓷器和钧窑瓷器
民间工艺介绍(二十三)
一种高温镁质无光釉的研制*
工艺参数对日用陶瓷镁质无光白釉的影响
镁质无光白釉的研究
浅谈“刻瓷”艺术
一种陶瓷釉配方的调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