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整合导学模式下数学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和实践

2014-05-12 07:44张燕云
新课程·上旬 2014年2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教学设计数学

张燕云

摘 要:首先分析了三元整合导学模式的基本思想以及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再通过具体实例“等差数列”,谈谈新课改下的教学设计,主要讨论了导学案的编写、具体实施过程及实施后的反思与小结。

关键词:三元整合导学模式;数学;教学设计;教学实践

在三元整合导学模式下,我们采用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目标导向教学设计理论是皮连生教授创立的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的组成部分,它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包括四个环节:首先,分析学习任务;其次,依据任务分析,陈述教学目标;再次,依据教学目标和课型特点,设计教学过程;最后,对照教学目标,检测和评价教学结果。

下面结合《等差数列》一课做简要分析:

【导学稿】

一、课题

2.2等差数列1(人教A版数学新课标教材必修5,P36-38)

二、教学目标

1.能陈述等差数列的定义,并能根据定义判断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

2.能推导并记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知三求一(已知首项、末项、项数、公差中的三个,求第四个)

3.能描述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三、课时安排

1.5课时。

四、学习过程

1.回顾旧知识

(1)试写出下列数列的递推公式。

(2)观察数列有什么特点。

2.学习新知识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6页至第37页,并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整个自学时间要求不超过15分钟。(第1、2、3题对应目标1,第4题对应目标2、3)

(1)展示课本例题。

(2)得出等差数列的定义:一般的,如果一个数列从第__项起,每一项与它__一项的__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___,常用字母___表示。

5.强化训练

根据实际情况,布置一些难度适中的习题。

五、教学实施

1.提前发导学稿,让学生对照目标自学等差数列一节,完成课堂练习之前的题,限制时间20分钟。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讨论。

2.检查导学案,让小组报上自己有疑难的问题,或有争议的问题。

经过自学和讨论后,学生基本可以完成目标1、2,但是对于等差数列的公差是否可以为零,存在疑问。

3.教师总结知识点:

首先,请某个小组的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怎样的数列是等差数列;继而,我又问,公差是否可以为零,让学生看书,书上有没有说公差不为零?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学会学习,首先学会阅读,教材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学生自学首先从阅读开始。可能刚开始有些学生还不太懂阅读的方法,不善于思考,对于抽象的数学符号、数学专用术语不解其意,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引领学生精读,分析定义、公理或公式的内涵和外延,帮助学生对数学语言理解透彻。

六、教学反思

1.课时需求过多。完成这张导学案,使学生透彻理解导学案中的3个目标,我们用了1.5个课时,而等差数列2的完成我们用了1个课时,总共2.5个课时,而大纲要求等差数列的课时是2个课时,关于这一点,也是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

2.导学案中,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没有很好的体现,这是我们今后编写导学案需要改进的地方。

3.导学案中,有些问题太抽象,例如,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学生不知如何回答,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采用成功教学法,在导学案中,将自己想要问的问题,分解成很多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尽量让大部分学生体会成功的经验和进步的喜悦,从而渴望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

通过这种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更强,对教师的依赖性越来越小。对于自己不会的题,学生不是等着教师来讲,而是查阅资料,寻找答案,或者问同学解决。其次,课堂气氛也很活跃。相比传统的课堂,学生更加投入,而且在讨论中,这种兵教兵的方式,不仅团结了学生友谊,而且学生掌握知识会更牢固。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我校会逐步完善。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面临着素质教育与升学因素等多方面的压力,因此,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深化认识,改变教学方法,努力配合素质教育的改革,积极响应学校的教改工作,才能让学生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更牢地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巧,同时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谭国华.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0.

[2]安德森.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

(作者单位 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广雅小学)endprint

摘 要:首先分析了三元整合导学模式的基本思想以及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再通过具体实例“等差数列”,谈谈新课改下的教学设计,主要讨论了导学案的编写、具体实施过程及实施后的反思与小结。

关键词:三元整合导学模式;数学;教学设计;教学实践

在三元整合导学模式下,我们采用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目标导向教学设计理论是皮连生教授创立的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的组成部分,它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包括四个环节:首先,分析学习任务;其次,依据任务分析,陈述教学目标;再次,依据教学目标和课型特点,设计教学过程;最后,对照教学目标,检测和评价教学结果。

下面结合《等差数列》一课做简要分析:

【导学稿】

一、课题

2.2等差数列1(人教A版数学新课标教材必修5,P36-38)

二、教学目标

1.能陈述等差数列的定义,并能根据定义判断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

2.能推导并记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知三求一(已知首项、末项、项数、公差中的三个,求第四个)

3.能描述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三、课时安排

1.5课时。

四、学习过程

1.回顾旧知识

(1)试写出下列数列的递推公式。

(2)观察数列有什么特点。

2.学习新知识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6页至第37页,并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整个自学时间要求不超过15分钟。(第1、2、3题对应目标1,第4题对应目标2、3)

(1)展示课本例题。

(2)得出等差数列的定义:一般的,如果一个数列从第__项起,每一项与它__一项的__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___,常用字母___表示。

5.强化训练

根据实际情况,布置一些难度适中的习题。

五、教学实施

1.提前发导学稿,让学生对照目标自学等差数列一节,完成课堂练习之前的题,限制时间20分钟。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讨论。

2.检查导学案,让小组报上自己有疑难的问题,或有争议的问题。

经过自学和讨论后,学生基本可以完成目标1、2,但是对于等差数列的公差是否可以为零,存在疑问。

3.教师总结知识点:

首先,请某个小组的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怎样的数列是等差数列;继而,我又问,公差是否可以为零,让学生看书,书上有没有说公差不为零?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学会学习,首先学会阅读,教材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学生自学首先从阅读开始。可能刚开始有些学生还不太懂阅读的方法,不善于思考,对于抽象的数学符号、数学专用术语不解其意,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引领学生精读,分析定义、公理或公式的内涵和外延,帮助学生对数学语言理解透彻。

六、教学反思

1.课时需求过多。完成这张导学案,使学生透彻理解导学案中的3个目标,我们用了1.5个课时,而等差数列2的完成我们用了1个课时,总共2.5个课时,而大纲要求等差数列的课时是2个课时,关于这一点,也是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

2.导学案中,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没有很好的体现,这是我们今后编写导学案需要改进的地方。

3.导学案中,有些问题太抽象,例如,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学生不知如何回答,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采用成功教学法,在导学案中,将自己想要问的问题,分解成很多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尽量让大部分学生体会成功的经验和进步的喜悦,从而渴望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

通过这种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更强,对教师的依赖性越来越小。对于自己不会的题,学生不是等着教师来讲,而是查阅资料,寻找答案,或者问同学解决。其次,课堂气氛也很活跃。相比传统的课堂,学生更加投入,而且在讨论中,这种兵教兵的方式,不仅团结了学生友谊,而且学生掌握知识会更牢固。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我校会逐步完善。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面临着素质教育与升学因素等多方面的压力,因此,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深化认识,改变教学方法,努力配合素质教育的改革,积极响应学校的教改工作,才能让学生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更牢地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巧,同时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谭国华.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0.

[2]安德森.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

(作者单位 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广雅小学)endprint

摘 要:首先分析了三元整合导学模式的基本思想以及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再通过具体实例“等差数列”,谈谈新课改下的教学设计,主要讨论了导学案的编写、具体实施过程及实施后的反思与小结。

关键词:三元整合导学模式;数学;教学设计;教学实践

在三元整合导学模式下,我们采用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目标导向教学设计理论是皮连生教授创立的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的组成部分,它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包括四个环节:首先,分析学习任务;其次,依据任务分析,陈述教学目标;再次,依据教学目标和课型特点,设计教学过程;最后,对照教学目标,检测和评价教学结果。

下面结合《等差数列》一课做简要分析:

【导学稿】

一、课题

2.2等差数列1(人教A版数学新课标教材必修5,P36-38)

二、教学目标

1.能陈述等差数列的定义,并能根据定义判断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

2.能推导并记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知三求一(已知首项、末项、项数、公差中的三个,求第四个)

3.能描述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三、课时安排

1.5课时。

四、学习过程

1.回顾旧知识

(1)试写出下列数列的递推公式。

(2)观察数列有什么特点。

2.学习新知识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6页至第37页,并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整个自学时间要求不超过15分钟。(第1、2、3题对应目标1,第4题对应目标2、3)

(1)展示课本例题。

(2)得出等差数列的定义:一般的,如果一个数列从第__项起,每一项与它__一项的__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___,常用字母___表示。

5.强化训练

根据实际情况,布置一些难度适中的习题。

五、教学实施

1.提前发导学稿,让学生对照目标自学等差数列一节,完成课堂练习之前的题,限制时间20分钟。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讨论。

2.检查导学案,让小组报上自己有疑难的问题,或有争议的问题。

经过自学和讨论后,学生基本可以完成目标1、2,但是对于等差数列的公差是否可以为零,存在疑问。

3.教师总结知识点:

首先,请某个小组的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怎样的数列是等差数列;继而,我又问,公差是否可以为零,让学生看书,书上有没有说公差不为零?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学会学习,首先学会阅读,教材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学生自学首先从阅读开始。可能刚开始有些学生还不太懂阅读的方法,不善于思考,对于抽象的数学符号、数学专用术语不解其意,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引领学生精读,分析定义、公理或公式的内涵和外延,帮助学生对数学语言理解透彻。

六、教学反思

1.课时需求过多。完成这张导学案,使学生透彻理解导学案中的3个目标,我们用了1.5个课时,而等差数列2的完成我们用了1个课时,总共2.5个课时,而大纲要求等差数列的课时是2个课时,关于这一点,也是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

2.导学案中,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没有很好的体现,这是我们今后编写导学案需要改进的地方。

3.导学案中,有些问题太抽象,例如,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学生不知如何回答,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采用成功教学法,在导学案中,将自己想要问的问题,分解成很多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尽量让大部分学生体会成功的经验和进步的喜悦,从而渴望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

通过这种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更强,对教师的依赖性越来越小。对于自己不会的题,学生不是等着教师来讲,而是查阅资料,寻找答案,或者问同学解决。其次,课堂气氛也很活跃。相比传统的课堂,学生更加投入,而且在讨论中,这种兵教兵的方式,不仅团结了学生友谊,而且学生掌握知识会更牢固。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我校会逐步完善。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面临着素质教育与升学因素等多方面的压力,因此,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深化认识,改变教学方法,努力配合素质教育的改革,积极响应学校的教改工作,才能让学生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更牢地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巧,同时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谭国华.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0.

[2]安德森.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

(作者单位 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广雅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教学设计数学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