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为经,“思”为纬

2014-05-12 23:03梁玲霞
新课程·上旬 2014年2期
关键词:宝物寻宝左脚

梁玲霞

“疑”为经,“思”为纬是一种有效的课堂结构方式,它注重留给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更全面地把握学习材料,突破课堂教学结构的局限性,把一节课上知识的学习融入学生学习的整个历程。

特级教师华应龙在全国数学观摩课中执教了《圆的认识》一课,华老师的这节课就采用了这种粗线条的整体架构、开放的结构方式。教学中,教师创设了一个寻宝情境,以“疑”为经,以“思”为纬,在寻宝情境中充分地激疑、释疑和存疑,从而激活了整个数学课堂结构的设计。

一、情趣激疑:把孩子带入思考

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学的特点,努力挖掘数学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以趣激疑,以情激疑,开启学生数学思维的心智,促使他们兴味盎然地开动脑筋,去思考、去探究问题。华老师《圆的认识》一课伊始就有“头脑奥林匹克寻宝”这一充满数学味的活动展开。

【片段】教师(神秘的样子)说:“小明参加头脑奥林匹克寻宝活动,得到这样一张纸条——“宝物距离你左脚3米。”(稍顿)你手上的白纸上有一个红点,这个红点就代表小明的左脚,想一想,宝物可能在哪儿呢?用1厘米表示1米,请你在纸上表示出你的想法。(学生思考,在纸上尝试画)

华老师创设的寻宝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他们虽然不能一下子判断宝物有可能的位置在哪儿,但却能在尝试中找到1个点,2个点……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的思考一下被带入,让学生的思维并非无源之水。

二、适时释疑:让学生在探寻中思考

释疑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索问题、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发现、探索及思考等活动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过程中去掌握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来整体架构,在释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像一个探险者一样,虽然不知道成功的彼岸还要多久,但学习却在不知不觉中展开。

《圆的认识》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宝物可能在哪儿发生了疑问,经过充分思考后,华老师及时组织了全班交流。

【片段】教师问:“找到这个点的同学请举手。(大部分学生举手了)还可能在其他的位置吗?”(学生纷纷点头)于是,教师用课件动画出示了2个点、3个点、4个点……直至连成的点看起来像个圆。问:“这是什么?”学生惊喜地答:“圆。”教师:“这是个怎样的圆,让咱们一起来探索吧……”

在不断的探寻活动中,学生对“圆心的位置”“半径的大小”等知识都有所感悟,为后继探究圆的特征做了有效铺垫。“圆到底是什么样的图形”等问题的探究成了学生迫切想知道的需要,因此,课堂得以顺其自然地进入下一个探究环节。

三、存疑:让学生在课外拓展中留住思考

整体性、全局性的反思,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去拓展、延伸,让学生心存新的疑问是发展他们创新思维的金钥匙,同时更是建构完整课堂教学结构体系的重要方式。

【片段】《圆的认识》课堂学习结尾时,教师说:“一定这样吗?请看大屏幕:宝物距离你左脚3米,宝物一定在以左脚为圆心、半径是3米的圆上吗?”(学生陷入思考,无人应答)教师出示半个西瓜图(部分学生恍然大悟)学生:“可能在下面,可能在上面。”教师:“是啊!现在看,还可以是一个球。关于球,我们要到高中才详细研究……”

整节课下来,学生还沉浸在为小明找到宝物的快乐中,教师的教学却还未止,一句“一定是这样吗?”将孩子的思维从二维拓展到了三维。我相信,学生的学习并没有这节课的结束而结束,而是新思考的落脚点。以“疑”为经,以“思”为纬,相信,数学课堂结构会因此更有效。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宝物寻宝左脚
端午节里的“避邪宝物”
先左脚,再右脚(下)
先左脚,再右脚(上)
“左脚丢鞋”案件
抬不起的左脚
寻宝
寻宝大行动
冠军诞生记
消失的宝物
那些穿越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