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试就近入学为“机会公平”添加砝码

2014-05-14 01:05线教平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14年3期
关键词:择校热免试大城市

线教平

近日,继年前发文要求各地“小升初”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后,教育部针对19个大城市再度重磅出击,打击择校热。这19个重点大城市涵盖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10个副省级省会城市。到2015年,重点大城市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到2017年,重点大城市95%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

消息一出,立即引发舆论关注,可谓“有人欢喜有人忧”。“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难觅出处的口号让无数家长倾尽全力挤破择校的“独木小舟”,争渡,争渡,是否又将“挤落水中无数”?

笔者发现,针对“就近入学”的招生范围、特长招生、学区化办学等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政策都做了较明确的回应和具体细致的要求。兴奋之余,人们不禁担忧:教育部明令的时间表、路线图能否有效遏制“择校热”?能否实现进一步的教育公平?诚然,改革成效尚需时间检验,但此番重磅出击无不向众人传递出一种信号:教育公平的关键在“机会公平”。

联系前不久一则红极一时的名为《“幼升小”名校试题精选》的帖子,该帖收集了某市一些小学“幼升小”入学试题。不少网友跟帖称,题目“很难”、“很雷人”,甚至难倒了不少在校大学生和教授。同时据北京一位资深教育研究者调查发现,京城现有一批高学历妈妈为了孩子前途辞掉工作,整天带孩子上各种各样的智力开发班、训练班,专门琢磨如何提高孩子“幼升小”的通过率。对他们而言,突围“幼升小”只是为挣到通往“教育高地”的门票罢了。

而伴随择校问题的愈演愈烈,“好学校挤破了头,一般校招不满生”的两极分化现象亦是愈演愈烈。

这些年,教育行政部门不断加大力度推进“免试就近入学”,引导家长不为择校疲于奔命,但人人都想让孩子上好学校的愿望无可厚非。试想,一个孩子“就近”的小学很不堪,而另一个孩子却能“就近”到名牌小学,那么“就近”的原则自然会被扭曲,沦落为以平等的名义强迫人们接受不平等的现实。因此,“就近入学”原则,究其根本仅仅为孩子们和家长提供了一种政策保障,在形式上试图规避已经泛滥的择校热,保证了某一局部区域的相对公平,其实最大的不公,恐怕还在于校际之间、区域之间在资源配置尤其是管理方式、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不均衡,这将是一项必须坚持不懈的系统工程,需要耐心,更需要勇气。

智利诗人加布里拉·米斯特说:“我们所需要的很多东西都可以等待,但孩子所需要的东西不能等待。”治标尚需治本,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就要打造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根本之策还在于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让家长和学生在身边就能找到好学校。

(来源:《人民日报》)

猜你喜欢
择校热免试大城市
教育公平视角下的我国义务教育“择校热”问题研究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动漫show :《肆式青春》:大城市的温情,北上广的爱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全国24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率达98%
大城市里的小象
北边
刍议“择校热”背景下薄弱初中学校的语文教学
关于义务教育择校热政府责任的文献综述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的政策归因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