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还需“勇追穷寇”

2014-05-15 07:47杨兴培
检察风云 2014年8期
关键词:腐败现象贪腐腐败

文/杨兴培

在中国,中共十八大产生了新的执政集体。新政伊始,治国安邦之策迭出、清淤除恶之举频施,国家面貌为之一新,民众希冀为之重生。其中,在反腐惩贪方面,尤显突出。毋庸讳言,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中国社会存在较为严重的腐败现象已为公开的秘密。对于新的执政团队来说,已经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如果一个社会腐败丛生,就会民怨四起,国基动摇,执政者也会丧失其长久执政的可能性。于是,新的执政团队重药治沉疴,刮骨疗深毒,在中国大地刮起一股反腐惩贪的廉政风暴,将反腐败、惩贪墨作为既定的新政国策。在练就打铁需要自身硬的功夫基础上,定“八规”,发“六禁”,反“四风”,提出了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反腐出重拳,要做到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工作作风、完善制度建设,以推进反腐倡廉。

新政既出,立竿见影,苍蝇固不待说,“老虎”也纷纷倒下一大片。打“老虎”,既打“小老虎”,也打“大老虎”。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2014年3月10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披露:仅2013年全年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37551件51306人,同比分别上升9.4%和8.4%。突出查办大案要案,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挪用公款100万元以上的案件2581件,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871人,其中厅局级253人,而省部级就达到8人。而在中央纪委立案待查的省部级以上大案要案更有23件之多,也许后面还有更多、更大的大老虎案件。这既说明新政以来反腐惩贪已取得的成就,无可否认这是当今中国政治生活中一抹亮丽的景色,但反过来也说明当前中国社会的腐败依然十分严重。

然而,深毒入骨已非三日之久,重药治疴岂在一日之间。贪腐现象在中国可谓是源远流长,历朝历代的贪墨故事远比清廉故事的记载来得浩如烟海,汗牛充栋。腐败现象从中国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在路上,虽有时迅跑,有时慢走,但从未有过一天停止。这是因为专制制度下,权之所在,必定利之所生。社会奉行的是丛林规则,成者一旦为王,便是“天之骄子”,一朝权在手,便把利来谋。例如,秦始皇一统天下,为了帝王的穷奢极欲,于是“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秦爱纷奢”,于是整个秦国上下沉溺声色,游宴无度,“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唐人杜牧的一曲《阿房宫赋》分别从宫室建筑、宫中美女和宫中珍宝三个方面详细叙写了秦朝统治者贪得无厌、穷奢极欲、荒淫奢靡的无耻生活,可谓腐败至极。晋武帝司马炎一统三国,却不思民间疾苦,以为大功告成之日,正是享乐穷奢之始。其实,早在东吴平定之后,晋武帝就开始怠于政事,思想淫乐之事。即位第一年就大兴土木,修太庙以显尊贵,建宫殿以为豪华。又沉湎于女色,曾下诏公卿以下子女不许嫁娶,以作六宫备用。平吴之后,又下诏尽选吴宫后妃为其所用,一时间后宫妃妾竟达数万之众。国家如此腐败,焉有不败之理,司马炎死去不久,“八王之乱”遂起,西晋政权由此覆灭。但是,这种称王称霸就可以穷奢极欲,当官升迁就可以发财享乐的思想在中国可谓是根深蒂固。正是由于这种贪墨腐败的官文化心理潜移默化滋润着整个官场心理,甚至渗透在中国的土壤里和弥漫在中国的天空中。历久弥新,代代相因,以致在今天北京城中违规兴建的“将军府”,内充珍宝奇货、二奶小蜜,简直就是缩小了规模的“阿房宫”。

腐败要亡国败家,这是人尽皆知的普通道理。因此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一个朝代不主张反腐败或一点儿不反腐败的。腐败贪墨在路上,反腐败、惩贪墨也在路上,两者在赛跑。腐败跑过反腐败,国家则中途衰落而败亡;反腐败跑过腐败,则国家涅槃而重生,历史上诸多中兴盛世由此而现。然而,尽管历朝历代也经常上演杀贪官、惩腐恶的血腥场面,但由于腐败贪墨是专制制度的副产品,只要专制制度的母体还在,腐败贪墨就会像寄生虫一样在这一制度身上十分滋润地成长发育。明朝朱元璋整肃官场,惩贪治腐,其用心不谓不良苦,决心不谓不坚决,措施不谓不周密,手段不谓不果断,刑罚不谓不严酷,甚至明文规定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还动辄以挑筋、断指、削膝盖、断手臂等酷刑以为恐吓手段,还推出“剥皮实草”的极刑,把那些被判死罪的贪官污吏拉到“皮场庙”去生扒活剥,然后在人皮中塞上稻草石灰,做成“臭皮囊”,挂在公座之旁,以为后来者戒,但却未能从根本上遏制住贪墨现象的滋生与蔓延。贪官污吏们虽然心存惕息,然行为依然故我,贪墨者前仆后继,着实让后来者用尽心机费思量,一时难以参透其中玄机。然玄机不玄,人性本然,制度纵容而已。

时序轮回,江山重整,新一代执政集体居高望远,眼有所见耳有所闻,乃至心有所忧。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物必自腐,然后虫生。”其实,执政高层的担忧和提醒并非是空穴来风,其中自有深意在。这是因为执政团体再对这个国家的腐败现象熟视无睹,反腐败仅仅作些表面文章,现实可以糊弄一时,历史不可欺负长久。所以,在党的十八大上,习近平代表执政高层发出“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的警示。新的执政团队对反腐惩贪表现出如此用情,就是根据中央对腐败问题的共同看法,不反腐败,可能就会亡党亡国。由此拉开的反腐败、惩贪墨风暴的序幕无非告诉人民、告诉时代甚至告诉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已无选择地会吸取历史的深刻教训,我们要不做亡国亡党、败坏家业的历史罪人,反腐惩贪必须永远正在进行的路途中。现在的问题是,今天中国的反腐败能反到什么程度?能反到什么地步?

贪腐现象可以说是人类社会的副产品,只要有社会的存在,就会有腐败现象的出现和存在。但人类也必须认识到,贪腐现象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同样可以通过人类社会自身的净化而得以消灭。其实静静想去、细细究来可以得出结论。贪腐的本质是人贪得无厌的精神欲望,贪腐的动力在于人经不起诱惑的社会化环境和贪腐文化的侵袭,但贪腐的条件却是权力的推动和权力的通吃。但反过来说,贪贿既然是社会化的产物,那就意味着完全可以通过社会化的过程或社会化的改造加以防止和消灭的。当今世界已有一些地区如北欧诸国为人类社会作出了榜样的作用,通过明断的决心,制度的完善,具体的措施,反腐败,除恶政,能够做到反腐有效,除恶务尽,以致出现人类社会少有的一块政治净土。

论点

反腐惩贪永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只有在路上。反腐败行动不但不能以为胜利到家,而且必须在路上加快步伐,让反腐惩贪的步伐赶过腐败行为。即使中国的反腐惩贪在今天被认为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我们也千万不要忘了,中国的反腐惩贪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的地步。行百里者半九十,所以反腐惩贪,战斗正未有穷期,还需“宜将剩勇追穷寇”。

西谚有语: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不管人类怎样宣称自己已成为具有多么灵性的“人”了,人的本性和他的原罪之欲仍然会时时折磨着他,一不小心就会支配着他。阿克顿勋爵说过“权力生产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会产生腐败”。众多腐败案例一再发生,一再证明了绝对的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这一真理。诸多贪腐者们是聪明的,他们时时关注着国家、世界的政治、经济和世事的风云变幻,顺风时不失时机地积极为自己寻找进身之台阶,逆境时也会为自己预先留好退路之余地。原先的理想是否还能如期实现已不得而知,但退不失为一代富翁以颐养来日已成了这些人间精英们“将来进行时”的规划打算。黑道人生和国家大义不可兼得、从道还是从君不能并取时,这些已经看破红尘,不再拥有崇高理想的官家精英就会从恶如流。今天人们已经清楚地看到和认识到,当诸多社会精英和各级官员选择从政,本来就已经不是为了公共责任的担当和社会荣誉的评价,而是作为一个社会“经济人”准备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由此对手握重权的官员进行必要的监督和制约,于公于私都是一件双赢之事。所以,遏制各类腐败现象,不但要把权力关在人民编织的笼子里,而且也让权力在阳光底下运行,就变得刻不容缓。

无疑,打铁需要自身硬,新一代执政集体率先垂范已经给了中国社会一个清新的榜样作用。正是这种无形的蔚为清新之风或将能够改造中国传统的官场价值观,并以此改变中国社会的旧有文化走向。但在中国目前时刻,一个个的腐败事件的爆发,一次次腐败案件的披露,让人们着实一次次看到中国的腐败现象依然在路上悠然自得,所以反腐惩贪永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只有在路上。反腐败行动不但不能以为胜利到家,而且必须在路上加快步伐,让反腐惩贪的步伐赶过腐败行为。即使中国的反腐惩贪在今天被认为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我们也千万不要忘了,中国的反腐惩贪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的地步。行百里者半九十,所以反腐惩贪,战斗正未有穷期,还需“宜将剩勇追穷寇”。

猜你喜欢
腐败现象贪腐腐败
魏晋时期的清廉与贪腐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对腐败现象哲学根源的几点探析
水利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研究
隐性贪腐不“隐”,仅是违法犯罪性质不“显”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
贪腐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消除对策
给企业家腐败现象开“药方”
村官贪腐背后的权利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