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宗师李老能生平新考

2014-05-15 15:28王攀峰刘定一梁冲焱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王攀峰 刘定一 梁冲焱

摘要:李老能是中国形意拳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目前关于李老能的生平事迹,前人、时贤已多有考辨,有些问题已获澄清。但近年来,笔者在研究形意拳源流的过程中,又陆续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或源于事语简略,歧义间出;或限于物证晚出,未能深考。主要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考查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形意拳宗师李老能为研究对象,对其生卒年、名、字、号及师承等问题做一个新的考辨。论证了李老能,本名李能,字能然,号飞羽,后人尊称为李老能,约生于道光年间,卒年不可确考,师承于戴龙邦。

关键词:形意拳;李老能;生平考证;武术史

中图分类号:G81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4)02-0054-05

Abstract:Li Lao-neng is an influential figur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Xing Yi Quan.At present,the predecessors have many textual research about Li Lao-nengs life story,and some problems have been clarified.But in recent years,some new problems have been found in the research of the process of Xing Yi Quans origin.Some mistakes are caused by simple text,some caused by limited evidence.This paper takes Li Lao-neng as the subject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expert interview,investigation and logical analysis to carry out a new research on birth,death,names,nickname,alias and life.At last, a conclusion drew that Li Lao-neng is named Li Neng,nickname Nengran,and alias Feiyu,descendants respectfully called him Li Lao-neng.He was born in the period of Tao-kuang,taught by Dai Long-bang.The date of his death can not be comfirmed.

Key words:Xing Yi Quan;Li Lao-neng;textual research;history of Wushu

武术名人生平的考证是武术史研究的基础,武术史研究者一直都很重视。历史上武术名人众多,一些武术名人的生平资料颇难觅得,这成为武术史研究的一个障碍。形意拳宗师李老能即属于此类。有关李老能的生平事迹,前人、时贤已多有考辨,有些问题已获澄清。但近年来,笔者在研究形意拳源流的过程中,又陆续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或源于事语简略,歧义间出;或限于物证晚出,未能深考。本文根据新发现的几则材料,试图对李老能名、字、号、生卒年及师承关系作进一步的梳理、考订和补正。

1李老能名、字、号的考证

笔者在检索文献的过程中,发现有关李老能名、字、号的材料,主要有:民国九年刘文华的《形意拳术抉微》载:“龙邦传其子文英、文雄及郭维汉、李飞羽,飞羽字能然,皆为及门弟子[1]。”民国十二年孙禄堂的《拳意述真·形意拳家小传》载:“李先生讳飞羽,字能然,世称老能先生,或曰洛能、洛农、老农,皆一音之转也[2]1。”民国十四年的《车君毅斋纪念碑记》载:“戴氏祖传心意拳,少林外家之派,外传李老农[3]416。”民国十八年朱国福的《形意六合拳撮要》载:“后又从山西戴隆邦(应为戴龙邦)先生传至李洛能[4]。”民国十八年姜容樵的《形意母拳》载:“有李洛能先生,讳飞羽,字能然者,素喜拳术,常经商于太古(应为太谷)[5]。”民国十八年薛颠的《形意拳术讲义》载:“李振邦为李太和之子,李老能(飞羽)之孙[6]。”民国十九年凌善清的《形意五行拳图说》载:“深州李能闻二戴名,特至晋访之[7]。”民国二十三年孙培基在《山西国术体育旬刊·车君毅斋纪念碑记》载:“戴氏祖传心意拳,外传李老农(李本名洛能,老农音相近,恐系传闻之误)[8]。”民国二十四年高降衡的《形意拳秘法》载:“厥后李洛能慕技往访,至则希贤已就木矣[9]。”民国二十九年徐哲东的《国技论略》载:“深州李能(亦作洛能),李游晋,闻戴名,访之[10]。”

仔细阅读以上材料会发现:凌善清所著的《形意五行拳图说》和徐哲东编写的《国技论略》中写作“李能”,疑似漏掉一个“然”字。其实不然,这两条材料恰好可纠正诸多文献中李老能名的错误。李老能,本名李能。而在刘文华的《形意拳术抉微》、孙禄堂的《拳意述真·形意拳家小传》和姜容樵的《形意母拳》中都提及到李老能,字能然。其名“能”,字“能然”,诚如李白字太白,名与字互为补充说明,字引申于名,亦代替名以供人称呼,所以名和字之间应有意义上的联系。“‘汉朝班固的《白虎通义·姓名》指出:或旁其名为之字者,闻其名即知其字,闻字即知其名。若名赐字子贡,名鲤字伯鱼。可见古人取名立字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严格遵守名与字相辅相成的原则,使名与字如同血与脉,唇与齿”[11]。古人有名,又有字,后又有号。据姜容樵《形意母拳》记载:“有李洛能先生,讳飞羽,字能然者,素喜拳术[5]。”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李洛能亦称“飞羽”,名“飞羽”与字“能然”,并不互训。那么何为“飞羽”?“飞羽”何来?作者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得知,“飞羽”的解释有以下五种[12]:

⑴ 指鸟类。《文选·班固<西都赋>》中写到:“毛羣内阗,飞羽上覆。”明代刘基的《石末公再赋元夕见寄用韵酬之》中写到:“听尽残钟成不寐,那无飞羽入玄间。”

⑵ 比喻轻微。《淮南子·览冥训》中写到:“夫瞽师庶女,位贱尚葈,权轻飞羽。”

⑶ 飞箭。唐代张友正的《射巳之鹄赋》中写到:“镞破的兮流光散,出弦应手兮飞羽相追。”

⑷ 宫殿名。《汉书·元后传》中写到:“冬飨饮飞羽,校猎上兰。”

⑸ 张飞和关羽的并称。《晋书·秃发傉檀载记》中写到:“张穆、边宪,文齐杨班;梁崧、赵昌,武同飞羽”。

从以上解释可知,“飞羽”不仅是武功高深莫测的刻画[解释(3)],也是武艺技冠群雄的忠勇之士“张飞”、“关羽”的并称[解释(5)]。因此,作者认为“飞羽”二字是李老能作为心向武林高手、忠勇之士的生动写照,应为李老能之号,而非名或字。

“老能”“洛能”和“老农”。据了解,在河北一带,男子年过花甲,常在其名前加一个“老”字,以示尊敬,故“李老能”为“李能”的尊称;笔者认为“洛能”既不是“名”,亦不是“字”,应是“老能”之口误,又据《山西国术体育旬刊·车君毅斋纪念碑记》记载,“老农”系传闻之讹[18]。导致口误的主要原因是在山西太原、晋中一带“老”和“洛”发音一致(皆读lao),“能”和“农”发音一致(皆读nong)。

2李老能生卒年的考证

史料谓李老能享年八十余岁,如孙禄堂著《拳意述真·形意拳家小传》记载:“李先生讳飞羽,……年八十余岁,端坐椅上,一笑而逝[2]1。”但只有李老能大致寿龄,具体的生卒年不可确考。

在没有进一步的证据前,今人多从吴秀峰、孙石轩《形意拳发展史略》的说法,即李老能生于1803年,卒于1888年[13],但没有说明依据。

据民国二十五年鼍舞在《山西国术体育旬刊》中今存的文章《形意拳中兴祖师戴龙邦先生志略》来考证,吴秀峰、孙石轩二位先生的说法欠妥。鼍舞在《形意拳中兴祖师戴龙邦先生志略》一文中写到:“形意拳之流传于山西也,在昔无可考,可考者,惟自戴龙邦先生始,先生字尔雷,又曰二闾,山西祁县小韩村人,生于道光初年[14]。”这则资料明确记载了戴龙邦生于道光初年。据《车君毅斋纪念碑记》记载:“拳术,中国绝技也。有少林内外家之别,吾郡则自咸同年间此术独盛。一曰王长乐弟子,一曰戴文雄弟子。长乐,交人。戴氏小字二闾,则祁人也。戴氏祖传心意拳,少林外家之派,外传李老农[3]。”可知王长乐、戴文雄和李老农(应为李老能)三人于咸同年间拳术高深超群,非一日之功。进而推出三人咸同年间非初出毛庐,应正当青壮年。咸丰在位年限是1851-1861年,同治在位年限是1862-1874年,咸同年间即为1851-1874年。据了解,在直系传承上戴龙邦的辈分高于李老能,故应年长于李老能。既然戴龙邦生于道光初年,戴文雄为戴龙邦之子,那么,李老能和戴文雄最早应该出生于道光年间。

初步得出:李老能约生于道光年间,卒年没有明确记载。

3李老能师承的考证

关于李老能的师承,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目前流传较广且具有代表性的说法有以下三种:

3.1师承戴龙邦说

查阅有关李老能师承戴龙邦的早期材料主要有:民国四年孙禄堂的《形意拳学》记载:“戴龙邦先生传李洛能先生(直隶人)[15]。”民国九年刘文华的《形意拳术抉微》记载:“龙邦传其子文英、文雄及郭维汉、李飞羽,飞羽字能然,皆为及门弟子。飞羽复传先父奇兰公及郭云深(深县人)、白西元(铙阳人)、李太和(深县人)、车永宏(太古人)、贺运亨(太古人)、李广亨(榆次人)、宋世荣(北京人)、张树德(祁州人)、刘晓兰(高阳人)等[1]。”民国十二年孙禄堂的《拳意述真·形意拳家小传》记载:“李先生讳飞羽,字能然,世称老能先生,或曰洛能、洛农、老农、皆一音之转也。直隶深县人。经商山西太古,喜拳术。闻精有戴龙邦先生者,善形意拳,往访焉。觌面一见,言谈举止,均甚文雅,不似长武术者,心异之,辞去。他日倩人介绍,拜为门下[2]1。”一九六三年布学宽先生的《太谷形意拳沿革纪略》记载:“清代中叶,河南李政精通形意拳术,并开门收徒。其时祁县戴隆邦在河南佘其镇开设十家店,接待来往客商,闻李政名,拜李政为师,尽得其诀。以后,河南申州人李洛能拜戴龙邦为师,得其真传[16]136-137。”一九六四年三月宋铁麟先生的《形意拳史》记载:“李榛先生传授戴龙榜先生,祁县人,先生继传戴文雄先生,……龙榜先生相传李能然先生,字飞羽,河北深县人,当地都称李老能[16]137-139。”

仔细研究这几则材料,发现存在几处纰漏:

⑴ 刘文华的《形意拳抉微》中“太古”实为“太谷”;

⑵ 孙禄堂的《拳意述真·形意拳家小传》中的“太古”亦为“太谷”;

⑶ 布学宽的《形意拳沿革纪略》中“戴隆邦”实为“戴龙邦”,“佘其镇”实为“社旗镇”,河南申州“李洛能”实为河北深州“李老能”;

⑷ 宋铁麟的《形意拳史》中“李榛”实为“李政”,“戴龙榜”实为“戴龙邦”。

这些字皆是音同字异,系口传手写之误,而非另有别地、他人。

据孙禄堂著的《拳意述真·形意拳家小传》第十一节“李奎垣先生”中记载,“余从先生受教时,先生之技术未甚精妙,先生自得道后,常为书记,不轻言拳术矣。余遂侍从郭云深先生受教”[2]8。孙禄堂是李奎垣先生的弟子,又从郭云深先生受教。刘文华是刘奇兰之子。宋铁麟是宋世德之子,宋世荣之侄。布学宽是车毅斋之徒。孙禄堂、刘文华、布学宽、宋铁麟先生言李老能师承戴龙邦,实为郭云深、刘奇兰、车毅斋、宋世荣、宋世德口传。郭云深、刘奇兰、车毅斋、宋世荣、宋世德是李老能的弟子,师承戴龙邦之说应该出自李老能之口。李老能师承戴龙邦之说是信史,比较准确。

3.2师承戴文雄说

此说首见于黄新铭在《少林武术》发表的《形意拳首传人李洛能》,文中认为李老能为戴文雄的弟子。黄新铭所言的依据是祁县的口碑材料“戴二闾传李老能”与《车君毅斋纪念碑记》基本相合。吴殿科在《形意拳术大全》一书中也认为李老能是戴文雄的弟子。吴殿科所言的依据为光绪二十一年李广亨的《心意精义》(墨本)和民国十四年的《车君毅斋纪念碑记》。《心意精意》记载:“道光十六年(1836),直隶深州(今河北深县)人李老农(应为李老能)闻戴二闾大名,遂变卖部分家产,别离妻母,千里迢迢到祁县小韩村学习戴家心意拳艺,然而,多次登门求教,均遭拒绝。在这里以租地种菜为生,等待时机。此后三年间,每日为戴家送菜,风雨无阻,未曾取过分文。戴二闾感其心诚,尊母命于道光十九年(1839),正式收其为徒,传授心意拳术。”民国十四年(1925),《车君毅斋纪念碑记》记载:“戴氏小字二闾,则祁人也。戴氏祖传心意拳,少林外家之派,外传李老能[3]13。”从以上文献资料可以明确得知的是:戴二闾传李老能。

仔细研究《车君毅斋纪念碑记》得知:此碑是由车毅斋的弟子李复祯、王凤翙、孟兴德、白普光、孟天锡、李发春、布学宽、刘俭、王之贵、郭昆、武杰、王丕春、贾桢、王培本、赵钰及徒孙邱凤鸣、邱凤岐等人树立的。碑文中提到“拳术,中国绝技也。有少林内外家之别。吾郡则自咸同年间此术独盛。一曰王长乐弟子,一曰戴文雄弟子。长乐,交人;戴氏小字二闾,则祁人也,戴氏祖传心意拳,少林外家之派,外传李老农。老农为吾世仗,孟綍如先生座上客,再传车毅斋”。经笔者考证:在咸同年间,王长乐、戴文雄、李老能皆为身怀绝技之人,且三人对车毅斋都有授业之恩。王长乐是车毅斋少林拳的师父,李老能、戴文雄是车毅斋形意拳、心意拳的师父。碑文中提此三人,是车毅斋的弟子对师爷的一种悼念。文中的“戴氏”指戴文雄,毫无疑问,但戴文雄,字二闾,名和字在意义上没有关联,令人费解。民国二十三年鼍舞在《山西国术体育旬刊·形意拳中兴祖师戴龙邦先生志略》中写到:“形意拳之流传于山西也,在昔无可考,可考者,惟自戴龙邦先生始,先生字尔雷,又曰二闾[14]。”其中“戴龙邦,字尔雷,又曰二闾”一句较为合理,在“说卦传,震为雷,为龙”[17],“雷”和“龙”皆为震之取象。戴龙邦,字尔雷,名和字意义互训。因此,笔者认为戴文雄,字二闾是传闻之讹,戴龙邦应为戴二闾。碑文中“戴氏小字二闾,则祁人也,戴氏祖传心意拳,少林外家之派,外传李老农”一句,笔者认为“戴氏祖”是车毅斋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对师爷戴文雄的父亲(戴龙邦)的尊称,“‘戴氏祖传心意拳,外传李老能”一句,意在言是戴文雄的父亲戴龙邦传李老能。这恰好与布学宽在《太谷形意拳沿革纪略》中“李老能拜戴龙邦为师”相吻合。

总而言之,认为李老能师承戴文雄,系两方面原因:⑴ 撰写碑文之人误以为戴二闾与戴文雄是同一个人;⑵ 之前学者误认为祁县口碑材料“戴二闾传李老能”与《车君毅斋纪念碑记》基本相合,而得出李老能为戴文雄弟子的结论。

3.3师承郭威汉说

笔者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之前学者认为李老能师承郭威汉,是根据民国二十四年高降衡的《形意拳秘法》一书提出的。书中有两则材料是说郭威汉和李老能关系的:一是“形意拳法系统表”[9](见图1示,图2为图1内的传系表);二是文字记载“厥后李洛能(应为李图1图2老能)慕技往访,至则希贤就木矣。文量等以其远道访师,行端情诚,遂与之相友善,于是四人日究斯技,行功弗辍”[9]。“形意拳法系统表”中把李洛能(应为李老能)写在郭威汉、戴文薰(与上文中的戴文雄文同一人,系口传之误)、戴文量的传承之下,而文字记载的内容却没有指出李老能师承郭威汉。据笔者考证:形意拳法系统表中的贾大俊、温老六、戴五昌、孙淑伦、戴梁栋、李老能六人并不是郭威汉、戴文薰、戴文量三人共同的徒弟。贾大俊、温老六、孙淑伦三人师承郭威汉;戴五昌、戴梁栋师承于戴文薰(戴文雄);李老能师承于戴二闾。研读《形意拳秘法》一书得知,高降衡认为:“戴文薰即戴二闾。世以龙邦为二闾,误矣。盖二闾之父也[9]。”高降衡著的《形意拳法》是根据其师贾大俊所传及个人经验所得。主要内容以弓箭步,站丹田,奔丹田,练六合,五行拳(劈、钻、崩、炮、横),以及十二形拳(龙、虎、猴、马、鸟台、猫、燕、鹞、鹰、鸡、鹤、蛇)为主。而李老能所传的形意拳主要以三体势,五行拳(劈、钻、崩、炮、横)、十二形拳(龙、虎、猴、马、鼍、鸡、燕、鹞、鸟台、蛇、鹰、熊),连环拳、四把拳、闸势锤为主。高降衡习练的形意拳与李老能习练的形意拳有明显的区别。据此,笔者认为高降衡的《形意拳秘法》把李老能单独列在一旁,且列在郭威汉、戴文薰(戴文雄)、戴文量的传承之下,系两方面原因:一、高降衡认为戴文薰(戴文雄)是戴二闾,李老能师承于戴二闾;二是高降衡认为李老能的形意拳和贾大俊、温老六、戴五昌、孙淑伦、戴梁栋所练的形意拳有区别。高降衡本人并没有提出李老能师承过威汉,前人、时贤提此说,是拜读“形意拳法系统表”时产生歧义所致。

综上考述,李老能师承戴龙邦为信史比较准确;师承戴文雄之说,是因为之前学者误认为戴文雄和戴二闾是同一人;师承郭威汉之说是因为后人误读了高降衡的《形意拳秘法》,且高降衡本人也误以为戴文薰(戴文雄)和戴二闾是同一个人,造成了以讹传讹。

4结语

经考证和逻辑分析:形意拳宗师李老能,本名李能,字能然,号飞羽,生于道光年间,卒年不可确考,师承于心意拳大师戴龙邦。因资料有限,只能做此简述,至于更深层次的生平研究,还待其他有价值文史资料的整理。同时,也借此文以抛砖引玉,有知之者可正本之缺漏,诚为幸事。

参考文献:

[1]刘殿琛.形意拳术抉微[M]北京:中国书店,1988:11.

[2]孙福全.拳意述真[M]北京:中国书店,1988.

[3]吴殿科.形意拳术大全[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

[4]朱国福.拳形意六合拳撮要[M]山海:文明书局,1929:9.

[5]姜容樵.形意母拳[M]北京:中国书店,1984:3.

[6]薛颠.薛颠武学录[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3.

[7]凌善清.形意五行拳术图说[M]上海:大东书局,1930:2-3.

[8]孙培基.车毅斋纪念碑记[J].山西国术体育旬刊,1934,1(5):13.

[9]高降衡.古拳谱《形意拳秘法》(上)[J].精武,2003(5):19.

[10]徐哲东.国技论略[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4.

[11]张建勇.关于古人名、字相协和字、号应用的几个关键问题——兼与顾海兵先生商榷[J].学术界,2011,(163):98-104.

[12]百度词典.飞羽[EB/OL].http://dict.baidu.com/s?wd=飞羽.

[13]吴秀峰,孙石轩.形意拳发展史略[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16-73.

[14]鼍舞.形意拳中兴祖师戴龙邦先生志略[J].山西国术体育旬刊,1934,1(7/8):9-10.

[15]孙剑云.孙禄堂武学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9.

[16]中共太古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太古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太古地方史志资料选第一辑[M].太古:太古印刷厂,1985.

[17]金景芳,吕绍纲.周易全解[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548-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