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的“零战”

2014-05-16 08:27肥内
新民周刊 2014年17期
关键词:宫崎二郎宫崎骏

肥内

已经多次声称要引退的宫崎骏,在《起风了》推出后,又再一次发表引退宣言。这一回,跟《幽灵公主》或《千与千寻》时他的两次假性引退不太一样——直到《起风了》,我们才看到宫崎似乎真的走完了他的梦想之路。

在这部封笔之作里,可以看到宫崎骏对“梦想”这件事的再度强调。事实上,为了单纯化这个理念,尽管影片选择了历史人物作为题材,但宫崎还是尽可能地淡化历史叙事,以避开日后的争议;无奈争议仍然存在,一向在作品中以反战、环保形象示人的宫崎,这回倒是被扣上了歌颂战争的大帽子。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人们背负着太过沉重的包袱在看待一件艺术品,假如早已怀抱这样的心态,那么任何作品中的风吹草动都无所遁逃。

但在我看来,为了彰显“梦想”的本体论,宫崎这回挑选了堀越二郎当作主角,绝对是必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可能性。

影片主轴讲述堀越的孩童、大学时期,以及毕业后进入三菱公司的过程,支线描述了他与得肺结核的妻子菜穗子的短暂婚姻——当然后者完全是虚构的,是宫崎从他很推崇的小说家堀辰雄的同名中篇小说《起风了》改编而来。这部小说只交代了一件事:男主角陪伴得肺结核的妻子最后的一段时间。但小说通过描述性、对话性和日记体,用多种文体交织成章,篇幅虽不大,故事也不复杂,却透出丰富性和细腻感来。

总之,就像《泰坦尼克号》安插的爱情故事一般,片中这段凄美且坚定的爱情,至少也有助于降低歌颂战争的风险。可是正因为堀越的造飞机梦想,最终成为战争的利器,才使得实现梦想这件事成为巨大的矛盾:究竟要完成梦想,让它成为别人的战争工具,还是放弃梦想,以避免成为浩劫的罪魁祸首?要是缺乏了这层矛盾性,梦想的本质便不可能凸显出来。所以我才说,宫崎的选题不但是正确的,还是很有必要的。

事实上,影片除了展现飞机之外,还花了很多篇幅去展现火车。从堀越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到他成年后的各式火车,不断穿行于片中,其实是被赋予了一种象征意义:一来表现为一种行进,将时间包裹了进去,既然堀越在完成他著名的“零式舰载战机”之前都不能让观众看到他的成果(哪怕他或许不只成功研发这架飞机),关于机械的体现就得转移到火车上;二来不同的列车和不同型号的飞机一样,同样代表了时代的演进,在车上被载送的乘客,既然无法拒绝车辆的改良与进化,那就只能接受并享受文明带来的便利。否则,在高山医院治疗的菜穗子又如何在收到二郎的信后,冲动地回到市区内与二郎相会呢?

为此,片中才设计了二郎的同窗好友本庄这个角色,对他来说,只要能利用的资源,不管是时代还是国家带来的,都不轻易放过。他过的是计算的人生,对比了堀越在从事这个行业时所经受的道德考验。所以本庄才有如是言论:即使送他们去德国学习的费用大到可以让全日本的儿童每天都享用美食,他也不愿放弃这种机会。

是呀,今天堀越二郎不再制造飞机,并不代表飞机研发的活动就这么停了下来。这就是文明的代价。堀越制造了载于史册的战争机器,就像宫崎拍摄了这部被批判风险极高的作品,但这就是梦想,你总得背负一定的社会成本,才能将梦想落实到极致。

所以,就算人们再怎么误解,宫崎还是得完成这部属于他的“零战”。endprint

猜你喜欢
宫崎二郎宫崎骏
白鱼祭
4K Pro-UHD是当下最适合家庭的技术 专访爱普生内藤惠二郎、服部大
宫崎骏的动画世界
老兵王二郎
走进“天空之城” 久石让与宫崎骏动漫作品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