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下架之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2014-05-20 03:10阙政
新民周刊 2014年18期
关键词:美剧影视剧

阙政

歇、夏歇、圣诞歇、罢工歇、季中歇……现在,美剧的歇菜理由又多了一个:下架歇。

继热播美剧《生活大爆炸》、《傲骨贤妻》之后,长寿剧《海军罪案调查组》和十年前就已经八季终的《律师本色》也陆续在视频网站下架。网站方解释很短,只有两句话,一句是“政策原因无法提供观看服务”,另一句是“影视剧播放以主管部门要求为准”。

美剧是下了架,种种的猜测却掀开了锅。

猜测一:“扫黄打非”四手联弹?

如果“美剧下架”也有“前情提要”,那就得算上4月中旬开始的“扫黄打非 净网2014”专项行动——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四手联弹,打击网络色情,为期长达半年,而且一开场就出了重拳——

4月11日,检查“新浪”涉黄,停播新浪视频的“播客”和“拍客”栏目,罚款508万,还准备吊销“两证”,其中就包括对网站视频业务至关重要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4月22日,核查“快播”传播淫秽信息,关闭快播的QVOD服务器,所有基于快播技术的视频点播和下载全面停止。

然后就轮到了美剧。不得不令人联想到,所有这些举措,都是基于今年1月2日广电总局新发的公文:《关于进一步完善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补充通知》,目的是“防止内容低俗、格调低下、渲染暴力色情的网络视听节目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既然叫《补充通知》,势必已有《通知》在先。早在2012年7月,广电总局就曾印发过《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当时是为了应对“部分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出现了内容低俗、格调低下、渲染暴力色情等问题”。

事实上,美剧并不是整治的头茬,2012年乐视网的自制剧《东北往事之黑道风云二十年》就曾被勒令下线。这几年来,一些视频网站流行的“日本AV女优加盟微电影”模式也被叫停,《第二梦》、《绿茶妹》、《上位》等剧纷纷下线。最近,搜狐视频的自制剧《屌丝男士》,也因为部分剧集话题低俗而被暂时下架。

若论渊源,从2006年开始,“扫黄打非”工作就已经在向网络倾斜。而2006年时拔地而起的众多视频网站,经历过五六年的迅速发展期后,也于近两年成为了扫黄打非的最新焦点。

如今,有视频网站业内人士透出口风,称美剧下架与“新浪涉黄”有关。但与此同时,另一批业内人士却仍深感困惑:“如果是因为扫黄禁美剧,为什么五分钟就滚一下床单的《真爱如血》没有下架,满嘴黄段子的《破产女孩》没有下架,片名就直奔主题的《性爱大师》没有下架?和它们比起来科学宅和律师算什么?”

现在去视频网站兜一圈,仍然会看到许多打着情色、重口味招牌的美剧还活得好好的,连网站推荐词都相当赤裸裸——“前方请注意,即将进入情色血腥领地”(《杀出个黎明》),“人生需要一场想吃就吃的疯狂”(《汉尼拔》),“僵尸片从未如此毛骨悚然”(《魂归故里》)……

猜测二:美剧即将全线被歼灭?

如果只是四美剧下架,失望的或许只是四剧迷,但是在“一盘大棋”思维流行的年代,大家都倾向于相信“大爆炸”预示着“无美剧宇宙”的创世,“80%美剧即将陆续下架”的消息不胫而走。

下一部轮到谁?据说会是《行尸走肉》、《童话镇》和《复仇》,等待它们的都将是“重新审核”。

不管传闻真假,起码我们从“重新审核”四个字已经可以知道,美剧并非处于中国式审查的法外之地。业内人士告诉《新民周刊》,以“网站自查”+“有关部门整改通知”为主的境外影视剧审查模式已经持续多年。

在广电总局下发给各省市电视台的公文中,对境外引进剧一直有着明确的规范,包括“每年两次受理立项申请”、“优先引进高清版本”、“长度控制在50集以内”、“不得引进涉案题材和含有暴力低俗内容”等等。对引进单位还有一系列文件要求,包括引进合同、版权证明、供片机构资质证明和《引进剧立项规划申报表》、《引进境外影视剧申请表》。

优酷土豆版权采购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视频网站引进境外剧的手续与电视台大同小异,境外剧播出之前都会经过审核,一部分需要回避的内容也会进行剪辑。即使是优酷自制或者UCG用户产生的内容也会经由技术和人工的两道审核。

和电视台一样,如果上级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发现问题,视频网站也会收到针对具体剧目的“整改通知书”。此次美剧下架,收到的则是“口头通知”。和色情、暴力等常见低俗元素相比,诋毁中国人形象的境外剧其实更容易被要求整改。比如某部美剧,有一集中描述中国特工变成恐怖分子,就接到过整改通知。

对比2012年的《通知》和2014年的《补充通知》,可以发现,广电总局对互联网视听节目的责任认定标准并没有巨大变化,一直是“谁办网谁负责”的原则,平台需要对影视剧、网络剧、微电影和用户个人制作内容全权负责。而新政策的最大补充是要求网站自制剧必须有制作许可证,并且只有实名用户才能上传个人制作的视听节目。

从审核、备案到许可证、实名制、审查、备案,看起来政策对视频网站有所收紧,但变化针对的是整个互联网视听,并非围剿境外剧。和“80%美剧下架”的悲观论调相比,视频网站的负责人在观望政策进一步动向之余,都保持乐观态度。下架的四美剧中,只有《生活大爆炸》是搜狐视频的独家版权,以拥有大量热播剧资源的“美剧频道”吸人眼球的搜狐视频在此次事件中可谓受创最大,但CEO张朝阳却在媒体采访中信心十足地表示,“美剧在中国还是很有前途的”。

张朝阳对四美剧下架的看法是“个案”,而在视频网站业,抱同样态度的并不只他一个。

猜测三:再接再厉保国剧?

2011年,“限娱令”止住了各大卫视综艺秀高歌猛进的节奏,变相促进了电视剧的发展;2014年,“一剧两星”又为每年产量高达1.5万集的国产电视剧扩大了卫视平台;此番美剧下架潮,若理解为保护国产剧,理由似乎也很充足。endprint

实际上,每个国家都有保护国产影视剧的传统,影视“配额制”到处都不鲜见。我国对境外剧的引进播出,连年都有管理法规出台——

1995年广电总局就下发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境外影视剧引进和播出管理的通知》;1999年再发一文《关于加强地方电视台重播境外电视剧管理的通知》,据当时的媒体报道,这些规定曾使“许多省市地方电视台的译制部受到很大冲击”,“比如广电总局彻底收回了上海电视台的海外进片权,使当时红极一时的《海外影视》栏目被迫取消”。

2012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境外影视剧引进和播出管理的通知》再次更新,规定“境外影视剧不得在黄金时段(19:00—22:00)播出”,“各电视频道每天播出的境外影视剧,不得超过该频道当天影视剧总播出时间的百分之二十五”,“避免个别电视频道在一段时期内集中播出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境外影视剧”。

不过,针对境外剧的政策并非一路收紧,而是时松时紧,充满了弹性的起伏。政策松动的时候,我们有过日剧潮、韩流、每晚两集连播的TVB剧……而收紧的时候,日剧消失、韩流骤减、连海外动画片都被逐出了黄金档、港剧则要等到CEPA签署才重新以“合拍剧”面貌出现在荧屏……

“抑美剧”是为了“扬国剧”?身为观众很可能有此一问。但这个问题在视频网站工作人员看来简直不成问题——早在几家视频网站率先开出“美剧频道”时,就并未对收视作过分高涨的预估,甚至已经做好了“收视平平”的打算。即使后来英美剧被众多一线城市的白领群体热追热捧,也从未动摇过国产剧的巨大受众基础。

一位网站工作人员告诉《新民周刊》:“别看网上都在说美剧说得那么热闹,其实论点击量怎么可能比得过国产剧!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好吗?”比国产剧点击量更高的还有一些三俗视频,正是“扫黄打非”工作小组的打击对象。

张朝阳回应美剧下架的话也证实了,各个视频网站的主营业务都不可能靠美剧:“美剧比国产剧的流量小,广告收入影响不大。”

猜测四:为央视开绿色通道?

美剧下架会衍生多种猜测,原因可能在于它的“黏性”:附在“新浪涉黄”上,牵扯出扫黄组;附在“一剧两星”上,容易让人往保护国产剧上想;一旦和央视再扯上关系,又诞生一种全新假想。

4月11日,央视常年的合作伙伴国广子行传媒(北京)有限公司(CBM)在官网宣布,央视已经决定引进美剧《生活大爆炸》,并且交由CBM影视译制机构进行译制,将为观众呈现一个积极向上的、健康的、绿色的译制版《生活大爆炸》。

4月26日,网民发现,原本视频网站上早已七季齐全的《生活大爆炸》不见了。而央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却表示不知此事,正在筹备第一季的翻译工作,而且是经过删减的“绿色版”。

其实呢,央视引进美剧、做译制版,这是早在国产电视机诞生之初就有的传统节目。1980年,美国科幻剧《大西洋底来的人》成为央视第一部引进播放的美剧。这之后,《加里森敢死队》、《侠胆雄狮》、《海滩救援队》等众多美剧陆续漂洋过海而来,不仅在那个没有网络的八九十年代丰富了我们的娱乐生活,也成为70后、80后们永恒的集体记忆。央视蜚声全国的“佳艺剧场”、“海外剧场”、“正大剧场”等等,当年都是美剧播出的重要平台。

然而,有了网络之后,央视美剧对我们的吸引力再不如前了。进入新世纪后,央视仍然保留了引进海外热门剧的传统——2003年时引进了《兄弟连》;2004年时引进《CSI犯罪现场调查》,改名为《法医神探》;2005年时一连引进两季《绝望的主妇》,几乎与美国本土的播出时间同步,长寿剧《人人都爱雷蒙德》也在同年引进;2010年时是《实习医生格蕾》;2012年又有《黑名单》……

央视没变,观众却早已变了。在视频网站和字幕组的双重哺育下,我们习惯了与美国播出时间“神同步”,对各大电视网的“美剧播出时间表”了如指掌,养成了每周追剧的习惯,没事还能跟着中英对照、随时能暂停的字幕练练英语……

而央视那些久已存在的译制片弊端,也在网络背景下凸显——

比如滞后。由于引进环节复杂,许多央视美剧在播出时,早已开播了多季甚至已经季终,例如《人人都爱雷蒙德》和《实习医生格蕾》。

比如删减。第一部引进美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就不是完整版,之后许多美剧,例如《法医神探》和《绝望的主妇》,也只播出两季便不再引进。而《加里森敢死队》的“腰斩”更让观众摸不着头脑:原本26集的剧集在央视只播出了21集,便已打出“本剧到此全部结束,谢谢观看”的字幕。据说理由是“播放一半时,被认为是一部打斗胡闹的纯娱乐片,没有多少艺术价值而停播”。

又比如词不达意的翻译和配音。美剧历来荤素不忌,即使是表达主流价值观的家庭剧如《绝望的主妇》、《老友记》,都会掺杂许多性话题。在美国本土播出时,《绝望的主妇》中的性话题就曾吓退过不少广告商。央视引进之后,如遇到不便剪辑之处,便会在翻译或者配音上下功夫,用“绿色台词”过滤“黄色信息”,结果也往往导致观者莫名其妙。

倘若《生活大爆炸》果真因央视要播而下架,那就难免尴尬。在网络时代,从电视台看剧的和从视频网站看剧的人群本就不是一类,堵截其中一条路,未必能将人群导流向另一个方向。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剧影视剧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浅析美剧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盘点影视剧中的那些医学误导
被影视剧带火的“胜地”
美剧翻译中的“神翻译”:准确性和趣味性的平衡
从合作原则看话语幽默——以美剧《生活大爆炸》为例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
影视剧的认同重建与文化软实力提升——从对《甄嬛传》的评价说起
美剧的人物设置模式研究
美剧台词秀——House of Cards 纸牌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