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 商业作为学术的分泌物

2014-05-21 02:38
艺术汇 2014年4期
关键词:蜂巢画廊当代艺术

从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转变为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并不仅仅是名称上的更改,这同时意味着其从非盈利机构向盈利机构的转型。在调整商业运营模式及完善商业服务的同时,转型后的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继承并延续了丰厚的学术资源及学术传统,力图与美术馆模式形成对接。在艺术家及作品的选择上体现出一个时期内以梳理并展现东方美学为主要线索的展览方向。作为商业机构仅一年时间的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正在有条不紊地从本土出发,以扎实稳健的步伐逐渐实现其在区域上的拓展。

2010年,在巴西圣保罗当代美术馆策划展览“趣味的共同体:200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夏季风,在工作间隙参观了当地比较重要的美术馆与画廊,希望以此了解拉美艺术家的创作状况。“逛了几天之后,我特别失望。虽然很多艺术家的文化背景是南美,但是作品背后透露出的信息是很含糊的、暧昧的,既没有民族特征、地域特征,也没有文化特征,那种作品随处可见,成为了具有全球化特征的事物。我认为这种作品与艺术本身的定义是相违背的。这样的现象在中国也很严重。”

自此之后,夏季风一直在思考艺术中心应当如何转型才能使其符合中国本土画廊行业发展的问题。“之前国内很多画廊选择的艺术家、举办的展览基本上是以西方的审美作为标准,针对的是国外观众,基本上不考虑国内观众。而艺术家的创作也会受到机构、展览的影响,不知不觉就会往这个方向靠,把自己与传统隔离开了。”夏季风相信,中国当代艺术如果想要展现更深层次的内在,就需要从丰厚的传统文化中发掘。在他看来,西方主流对中国艺术的评论还是停留在非常肤浅的政治社会层面上,而没有涉及到美学经验上。这也是令夏季风下定决心要梳理东方美学线索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些思考也直接影响了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对艺术家及作品类型的选择。从2013年在蜂巢举办的展览中可以发现,具有本土性、东方性美学特点的作品占有较大比重,这也正体现了蜂巢在学术方向性上的定位。在去年三十二个展览项目中,当代水墨占据了约五分之一的比例。这其中包括徐累、梁铨、刘庆和、雷子人、肖旭等艺术家的个展。“他们的艺术创作都是在固守着自己学术方向、美学系统的基础上向前推进的。不管是传统技法还是传统修养,都在这些具有当代性的作品中体现出来。”而在选择具备传统文化内涵的当代艺术作品时,蜂巢并没有局限于传统的媒介范畴,而是涵盖了包括油画、装置、摄影、影像等类型在内的多种艺术形态。“选择这类作品的关键在于艺术家的创作在与中国传统发生关系的同时,又体现出对当下社会现实的特别关注。”

夏季风特别强调的是,东方性、本土性的作品首先并不是一个狭隘的民粹概念。“我们希望艺术到了一定层面上是全球性的交流,艺术的价值也应当是形成某种共识的。”在即将于今年11月举办的“东亚水墨展”中,蜂巢将展示该领域包括港台地区在内的中日韩三国艺术家的作品,并期待从中梳理出不同区域内水墨艺术发展的脉络及相互间的关系,从而展现出一种更大范围内的东方美学形态。“这也说明我们的关注点不仅是中国本土艺术,还包括东亚地区艺术,这可能恰恰也是我们可以拿出来跟西方进行艺术交流的资本。”在夏季风看来,东西方不同美学版块之间并不是纯粹的对抗关系,而是应当带有一种交融。故而,引进西方优秀艺术家的作品也同样是蜂巢未来的展览方向之一。年底,西班牙艺术家戈雅的大型个展将在蜂巢举办。与此同时,包括安东尼奥·洛佩兹、丹尼尔·里希特等艺术家的展览计划也正在酝酿之中。

与蜂巢合作的艺术家涵盖了老中青三个年龄层。对青年艺术家的挖掘亦是蜂巢在艺术家选择上的重点工作方向之一。“从成本角度来看,年轻艺术家作品的销售价格比较低一些。假如同样的成本投入,做一个稍具成熟的艺术家,回报可能就会很快。但是我认为,这块工作必须有人做,如果不做的话,可能意味着三五年之后,会出现青黄不接的状况。”夏季风相信,在年轻艺术家需要帮助的时候助其一臂之力,在他们成名成家的时候也会反哺,终会实现一个画廊与艺术家之间的良性循环。“挖掘青年艺术家的渠道很多,比如朋友推荐,媒体人推荐,策展人推荐,最主要的是我们自己的主动寻找。我们会特别关注各大美院的毕业展及媒体报道。”夏季风坦言,有的时候,找到好的青年艺术家如同大海捞针,但他坚持亲自前往艺术家工作室,与艺术家本人进行长时间的交流。“因为有的时候纯粹看一件作品仅仅会有一个大致的判断,我们更多希望通过交流了解到艺术家的短板在哪里,长处在哪里。此外,通过观察艺术家工作室的现场摆设,我们也可以看出他的创作习惯。”可以看出,对于青年艺术家的选择,夏季风是严谨而审慎的,他期望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推出的每一个青年艺术家都是真正优秀的艺术人才。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与艺术家的合作关系基本分为两类,即“紧密的合作关系”与“项目合作关系”。“例如屠宏涛、李青、金石、董文胜、冷广敏等,都与蜂巢保持着一种紧密的合作。他们的个展及所有的对外关系都是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帮助他们处理。”夏季风分析到,“另外一块就是项目合作关系。因为也存在这样的现实,好多我们中意的艺术家或许已经在和其它的画廊合作,那么我们能为他们做的就是举办一些特别的项目。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铺垫,例如前两年很多画廊倒闭之后,不少艺术家会流落在外,我们希望通过一些项目的合作,慢慢地建立起一些长期的合作关系。一家机构和艺术家相互之间的信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建立的,草率对彼此都不好。”

在谈到经营理念的时候,夏季风指出,基于目前的现状而言,中国画廊业的整体门槛非常低,这是由于很多工作没有做到位所导致的。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不完善也为画廊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增长空间。无论是为vip客户特别举办的开幕酒会,还是为改进展览环境而进行的空间整改,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始终在服务上进行着持续不断地完善。而对学术的重视更体现了蜂巢在商业之外所寻求的自身价值。在作为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时积累的丰厚学术传统与资源,在现今的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得到了继承与延续。“我希望蜂巢的学术方向及做法是跟美术馆模式对接的。在我看来,商业是学术努力后自然而然产生的分泌物。只要艺术家选择得非常好,展览做得非常好,商业自然就变得极其简单了。反过来,如果在商业上特别着力,其它工作不做,实际上是会有问题的。”除了在学者型策展人的选择上体现出对学术性的重视之外,蜂巢当代艺术中心还十分重视文献资料的整理与出版。例如,年鉴的制作在梳理艺术中心全年工作的同时,亦呈现出了一个较为明确的学术线索。在大环境并不理想的情况下,画廊业的发展也自然面临着挑战。而夏季风认为,“基本上每个行业80%的资源掌握在该行业20%的企业手中。我们希望通过努力成为这20%中的一员,所以我感觉需要去做的工作太多了,而且必须要做到位。”(采访/撰文:王薇 图片提供: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猜你喜欢
蜂巢画廊当代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当代艺术拓展城市文化新“绿洲”
走进科学
换蜂巢
克里夫兰当代艺术三年展论坛
画廊
画廊
画廊
火星上的“蜂巢”
中国当代艺术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