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 写在人生边上

2014-05-25 00:28黄薇子瞳
37°女人 2014年1期
关键词:钱钟书杨绛

●黄薇 子瞳

杨绛 写在人生边上

●黄薇 子瞳

100多年的岁月难掩她的风华。多年前,钱钟书便给了她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现在,她是这个喧嚣躁动时代里一个温润的慰藉,让人看到“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102年无情而漫长,她一如既往地柔韧、清朗、独立,充满力量,也给人温暖……

最贤的妻

1911年7月17日,杨绛在北京出生,取名季康,小名阿季。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学养深厚,早年留日,后成为江浙闻名的大律师,做过浙江省高等审判厅厅长。在父亲的引导下,杨绛开始迷恋书里的世界,中英文书都拿来啃,读书成了她最大的爱好。1928年,杨绛17岁,一心要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但因为没有名额,只得转投苏州东吴大学。

1932年初,东吴大学因学潮停课,21岁的杨绛与朋友一起北上,考上了燕京大学。但她临时变卦,毅然去了清华当借读生。就是在那里,她遇到了钱钟书。母亲后来打趣说:“阿季的脚下拴着月老的红丝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

1935年7月13日,钱钟书与杨绛在苏州庙堂巷杨府举行了结婚仪式。多年后,杨绛在文中幽默地回忆道:“(《围城》里)结婚穿黑色礼服、白硬领圈给汗水浸得又黄又软的那位新郎,不是别人,正是钟书自己。因为我们结婚的黄道吉日是一年里最热的日子。我们的结婚照上,新人、伴娘、提花篮的女孩子、提纱的男孩子,一个个都像刚被警察拿获的扒手。”

婚后,杨绛中断清华学业,陪丈夫远赴英法游学。钱钟书满腹经纶,在生活上却笨手笨脚,学习之余,杨绛几乎揽下生活里一切杂事,做饭制衣,翻墙爬窗,无所不能。钱钟书的母亲曾称赞杨绛:“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钟书痴人痴福。”

不仅如此,杨绛的沉稳周到,是痴气十足的钱钟书与外界打交道的一道润滑剂。1945年的一天,日本人突然上门,杨绛泰然周旋,第一时间藏好钱钟书的手稿。新中国成立后,她带着钱钟书主动拜访沈从文和张兆和,愿意修好两家关系,因为钱钟书曾作文讽刺沈从文收集假古董。钱家的猫与林徽因家的猫打架,钱钟书拿起木棍要为自家猫咪助威,杨绛连忙劝止,她说林徽因的猫是他们家“爱的焦点”,打猫得看主人面。

在短篇小说集《人·兽·鬼》的样书上,钱钟书为妻子写下这样的情话:“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钱钟书的小说《围城》被搬上荧幕前,导演黄蜀芹曾专门来征询夫妇俩的意见。杨绛边读剧本,边逐段写出修改意见。而每集片头那段著名旁白,“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被无数人引用,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段话其实出自杨绛之手,可以说,她是最懂《围城》的人。

杨绛曾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的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她把这段话念给钱钟书听,钱钟书当即回应说:“我和他一样。”杨绛答:“我也一样。”

金刚怒目和淡泊宁静

“文革”期间,钱钟书和杨绛都成了“牛鬼蛇神”,被整得苦不堪言,杨绛还被剃了“阴阳头”。那天晚上,她找出女儿钱瑗几年前剪下的两条大辫子,花了一夜时间给自己做了一顶假发,第二天照常出门买菜。

那时,钱钟书被分配去打扫大院,杨绛的任务则是清洗厕所。她仔细看过那两间污秽的厕所,然后置备了几件有用的工具,如小铲子、小刀子,又用竹筷和布条做了一个小拖把,还带些去污粉、肥皂、毛巾之类的东西和大小两个盆,放在厕所里。不出10天,污垢重重的厕所被她擦得焕然一新,毫无秽气。她还把便池帽擦得一尘不染,闲时就坐在上面掏出书看。在任何困苦面前,内心的安宁都能为她撑起一方天。

钱钟书被贴了大字报,杨绛就在下边一角贴了张小字报澄清,这一举动立刻遭到了批判。批斗会上,其他人都低着头,只有杨绛跺着脚,激动地据理力争:“就是不符合事实,就是不符合事实!”这“金刚怒目”的一面,让许多人刮目相看。

10年“文革”,钱钟书夫妇备受折磨。从干校回来后,杨绛动笔写了《干校六记》,记录了干校日常生活的点滴。胡乔木曾对这本书下了16字考语:“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缠绵悱恻,句句真话。”赞赏杨绛文字朴实简白,笔调冷峻,无一句呼天抢地的控诉,无一句阴郁深重的怨恨,就这么淡淡地道出一个年代的荒谬与残酷。

女儿钱瑗一语中的:“妈妈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还是芳香沁人。爸爸的散文像咖啡加洋酒,浓烈、刺激,喝完就完了。”就连钱钟书自己也承认:“杨绛的散文比我好。”他还说,“杨绛的散文是天生的好,没人能学。”

其实文如其人。世人多谓她善顺,却不知她也是幽默、强悍、坚韧、豁达的,她从未刻意隐藏生活的苦痛,却有着敢于直面现实的淡泊宁静。

“我却要捧杨绛”

1947年《围城》刚出版的时候,当人们打听作者钱钟书是谁时,回答是杨绛的丈夫。就在全力辅佐钱钟书创作《围城》时,杨绛利用闲暇时光,尝试写了部四幕剧《称心如意》。《称心如意》上演时引来阵阵喝彩声,一鸣惊人,她所署的笔名“杨绛”也就此叫开。

此后,杨绛又接连创作了喜剧《弄真成假》《游戏人间》和悲剧《风絮》。夏衍看了杨绛的剧作,顿觉耳目一新,说:“你们都捧钱钟书,我却要捧杨绛!”

不仅如此,杨绛更是一位出色的翻译家。杨绛在清华没能拿到硕士学位,后陪钱钟书西方游学,也未攻读任何学位,但她一路旁听,一路自修,坐拥书城,遍读英国文学。其实早在大学期间,杨绛就自修法文,拜一位比利时的夫人为师,学了一口让清华教授梁宗岱称赞不已的法语。

而她的翻译生涯最早可追溯到清华读研时。一次钱钟书的老师叶公超请她到家里吃饭,饭后拿出本英文刊物,让杨绛译出其中一篇政论。

在此之前,她从未做过翻译,那次只得硬着头皮“应考”。交稿时叶公超连连称赞“很好”,推荐发表到《新月》杂志。从此杨绛一发不可收拾,走上了翻译的道路。

她翻译的47万字的法国小说《吉尔·布拉斯》,受到朱光潜的高度称赞:“我国散文(小说)翻译,杨绛最好。”

1958年,47岁的杨绛,利用大会小会间隙,开始自学西班牙语,打算从原文翻译《堂吉诃德》。译稿历经“文革”的摧残,“被没收、丢弃在废纸堆里”,最后“九死一生”,逃过劫难。1978年4月,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出版。同年6月,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访华,她应邀参加国宴。1986年10月,西班牙国王专门奖给75岁的杨绛一枚“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表彰她的杰出贡献。

写于1980年的《洗澡》,是杨绛迄今为止唯一一部长篇小说。这部18万字的小说被施蛰存誉为“半部《红楼梦》加上半部《儒林外史》”。

走到人生边上

1994年,钱钟书住进医院,缠绵病榻,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不久,女儿钱瑗也病重住院,与钱钟书相隔大半个北京城,当时80多岁的杨绛来回奔波,异常辛苦。

钱钟书已病到不能进食,只能靠鼻饲,医院提供的东西吃不下,杨绛就亲自来做。做各种鸡肉鱼肉蔬菜泥,炖各种汤,鸡胸肉要剔得一根筋都没有,鱼肉也要一根小刺都不能留。

只是,病魔还是夺走了她最心爱的人。1997年,被杨绛称为“我平生唯一杰作”的爱女钱瑗去世。1年后,钱钟书临终,一夜未合眼,杨绛附在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哪!”内心之沉稳和强大,令人肃然起敬。“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钱钟书留下的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多达7万余页,杨绛接过手来,陆续整理得井井有条——2003年出版了3卷《容安馆札记》,178册外文笔记,20卷的《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也于2011年面世。

2003年,《我们仨》出版,这本书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而时隔4年,96岁高龄的杨绛又令人意想不到地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被评论家称赞:“96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

平时生活中,杨绛严格控制饮食,少吃油腻,喜欢买了大棒骨敲碎煮汤,再将汤煮黑木耳,每天一小碗,以保持骨骼硬朗。她还习惯每日早上散步、做大雁功,时常徘徊树下,低吟浅咏,呼吸新鲜空气。年龄渐长后,她改为每天在家里慢走7000步,直到现在还能弯腰用手碰地,腿脚也很灵活。

当然,她长寿的秘诀更多在于内心的安宁与淡泊。她有篇散文名为《隐身衣》,文中直抒她和钱钟书最想要的莫过于“隐身衣”,隐于世事喧哗之外,专心治学。生活中的她的确几近“隐身”,低调至极,几乎婉拒一切媒体的来访。

2004年《杨绛文集》出版,出版社准备大张旗鼓筹划其作品研讨会,杨绛打了个比方,风趣地回绝了:“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2013年6月22日,在北京举办了一场“《也是集》——钱钟书书信手稿专场”拍卖会,集中拍卖钱钟书的书信和手稿。由于书信内容涉及个人隐私,杨绛对此强烈反对:“我不明白,完全是朋友之间的私人书信,本是最为私密的个人交往,怎么可以公开拍卖?”

百岁高龄的她,不过是想过一个普通老人的生活,“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这个时代喧嚣躁动,而杨绛却如一支幽兰,在岁月的轮回中芬芳隽永。

(据《文苑》《文史博览·人物》《东方养生》相关资料整理)

猜你喜欢
钱钟书杨绛
钱钟书清华园养猫
选择
选择
最短的情书
赛珍珠受到钱钟书斥责原因探析
钱锺书还是钱钟书?
杨绛:高雅如兰 静若止水
钱钟书被女儿“难倒”
钱钟书的读书笔记
杨绛:把一生活成传奇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