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工业“三废”排放的EKC假设实证分析及对策探讨

2014-05-25 00:35孙忠英
镇江高专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库兹涅三废江苏

于 江,孙忠英

(镇江市行政学院科研处,江苏镇江 212003)

江苏省工业“三废”排放的EKC假设实证分析及对策探讨

于 江,孙忠英

(镇江市行政学院科研处,江苏镇江 212003)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当今社会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难以把握的一个发展难题。国外学者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研究似乎表明:一个国家的环境质量随经济发展水平先抑后扬,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到达某个“拐点”以后,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现以江苏省工业“三废”排放(1994—2011年)为例,引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工业废气和废水的排放总量与人均GDP之间呈现“N”型曲线,工业固废与人均GDP之间呈现倒“U”型左侧曲线。对此,江苏不能坐等EKC“拐点”的到来,而是要客观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工业经济提档升级,严格环境监督与管理,改革国民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和政府官员考核制度,实现经济与环境友好发展。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工业“三废”;人均GDP;经济与环境友好发展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当今社会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难以把握的一个发展难题。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所采用的经济发展模式大都是“先发展,后治理”,实践证明,这种发展模式让社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江苏作为中国经济发达的省份,面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加剧的现实问题,应该汲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避免再走老路,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与环境友好发展。本文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研究方法,对近十几年来江苏经济发展与环境变动趋势进行实证分析,为江苏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1 EKC理论研究综述

1.1 国外研究情况

美国经济学家Kuznets在1955年针对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发展关系提出倒“U”型曲线假设,1991年经济学家Grossman和Krueger研究发现一些污染物质的变动趋势与其地区的人均国民收入之间也呈出倒“U”型的关系[1],之后,Shafik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1993年Panayotou首次将这种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3]。早期的学者们普遍乐观地认为环境质量的改善是经济发展内生的自然结果,伴随着经济的转型,环境必然会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很快一些学者提出了新的观点,Lopez[4]、Copeland-Taylor[5]等就认为环境的改善是由于污染会通过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从高收入国家转移到低收入国家,使发达国家环境质量好转,同时造成发展中国家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而Deacon[6]、Grainger[7]、Torras和Boyce[8]则认为环境的改善主要源自政府的环境政策更加积极严格,而与居民收入无关。一些学者[9]认为EKC模型在前提假设、变量选择以及计量方式上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DeBruyn等[10]学者甚至认为EKC模型忽略了收入变化与环境质量间的动态关联效应以致从根本上影响了该模型的准确性。

1.2 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许多学者也开始尝试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中国的经济与环境问题。韩贵锋[11]、张学刚[12]对EKC理论进行了综述研究,不仅厘清了该理论的学术沿革,也将学界对于该理论的质疑一一指出,为实证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张晓[13]、凌亢和王浣尘等[14]、范金和胡汉辉[15]都运用EKC理论对我国一些省市的若干环境指标和经济发展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一些学者[16]认为我国不仅存在EKC现象,而且与外商直接投资有关;有的学者[17]则认为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系在我国不同区域表现各异,并非所有地区都表现出EKC曲线,比如马妍、朱晓东[18]对于江苏省的研究显示,江苏表现出来的并非倒“U”型而是“N”型特征;更有研究者[19-20]认为EKC研究忽略了更广泛的环境指标,缺乏发展中国家的有力实证支持,是否适合我国情况有待进一步证实。

综上所述,虽然EKC理论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是在实证领域,多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支持者都相信一个国家的发展尤其在工业化的初始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环境恶化,但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经济的增长会变得有利于环境的改善。本文认为,EKC研究的重大意义并不在于提供某种安慰性的预言,而是表明了一种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的可能方向和预期区间。因此,运用EKC模型对“经济—环境”关系进行分析和预测,有助于认清经济与环境变动的现实,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向人们——尤其是政府指明有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行动方向。

2 江苏省工业“三废”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江苏经济增长进入快车道,1994—2011年江苏省经济总量从4 057亿元增长到了49 110亿元,人均GDP从5 801元增长到62 290元。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江苏资源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1994—2011年18年间江苏省的工业“三废”明显增加,其中,工业废气排放从5 772亿标准立方米增长到40 000亿标准立方米以上,工业废水排放从21.2亿吨增长到59.18亿吨,工业固废排放从2 725万吨增加到约10 399万吨。江苏省的经济发展与污染物排放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可预测的发展趋势,我们将进一步加以探讨。

2.1 EKC实证设计

为了便于数据的获取,本文选取1994—2011年按当年价格计算的人均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见表1),再选取对应的工业“三废”(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作为环境质量指标,代入EKC模型,推演江苏省经济发展与环境变化的形态和趋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适用的拟合模型通常为线性、二次多项式、三次多项式、对数函数、逻辑函数和指数函数,前4种模型较为经常,分别表现为[21]:

其中,Ei为某地i时刻受到的环境压力,本文中以工业“三废”数值表示;Y为i时刻此地的经济产出,本文用人均GDP表示,β0为模型常数指标,β1,β2,β3为模型的一、二、三次项系数;ε为随机误。

表1 1994—2011年江苏省工业“三废”排放与经济发展数据

2.2 结果及分析

使用SPSS15.0软件,利用线性、二次、三次和对数回归模型对江苏省1994—2011年的工业“三废”排放量与人均GDP数量关系进行模拟,通过检验选择最优拟合方案,最终获得模拟方程和图形如下(见表2、图1):

表2 1994—2011江苏省工业“三废”排放库兹涅茨模型估计

图1 1994—2011年江苏省工业“三废”库兹涅茨曲线

以上拟合模型和曲线显示,江苏省“三废”排放量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一定的相关关系,“三废”各自模型的拟合优度R2均大于0.9,各模型均在0.000 1水平上显著,且各模型主要参数也在0.01水平上显著,所以本文认为三组拟合方案是能够有效描述现状预测趋势的。

其中,工业废气和废水的排放总量与人均GDP之间呈现三次函数关系,即出现库兹涅茨“N”型曲线,工业固废与人均GDP之间呈二次函数关系,似乎出现库兹涅茨倒“U”型左侧曲线。由表2可见:

1)工业废气排放与人均GDP。拟合结果显示,江苏省工业废气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关系符合模型(3)特点,并且β1>0,β2<0,β3>0且|β1|>|β2|>|β3|,模型图呈“N”型,即随着Y的增加,Ei呈现“增高—下降—持续增高”的发展态势。也就是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废气的排放在经历一个小的波动后,呈不断上涨态势。从图1可见,伴随着人均GDP的不断增长,江苏省废水排放量除了在2007—2009时间段有所放缓以外,一直呈高速增长态势。

2)工业废水排放与人均GDP。与工业废气拟合模型类似,工业废水排放与人均GDP也呈“N”型曲线关系,其下降和上升的两个时间节点分别为2006年和2010年,与废气曲线的拐点时机类似。

3)工业固废排放与人均GDP。与废气和废水的拟合结果不同,江苏省的工业固废排放呈较为明显的二次曲线特征,即具有库兹涅茨倒“U”型左侧曲线特征。据此计算出的排污拐点大约在人均GDP10.58万元左右,固废排放的峰值大约为12 069万吨左右。2012年统计数据表明,江苏省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达到62 290元人民币。按照近3年的经济增长速率,江苏省工业固废有望在5年内达到排放拐点,可能呈现向倒“U”型曲线右侧变动的趋势。

总体上看,江苏省的经济与环境相关曲线尚未呈现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所描述的“拐点”。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长期以来江苏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工业经济拉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近十几年来,江苏第二产业的比重一直在50%~66%左右。其中,火电、钢铁、化工、水泥、印染等行业居多,这些都是能耗高、污染重的行业,这种重化产业结构是导致环境污染增加的主要原因。二是在引来国际资本和国际产业的同时,也承接了国际产业转移来的环境污染。近十几年来,江苏加快改革开放的速度,加大招商引资,外资企业大量涌入,一方面壮大了江苏经济发展的实力,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在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和信息化时代后,其国内的环境管制力度加大,一些能耗高、污染重的产业便纷纷转移到国外。从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来看,江苏省的化工、纺织、造纸、冶金等传统相对污染重的产业也成为了外商投资的重点行业。如今,在新的发展时期,江苏必须重新选择发展之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减少污染排放,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

3 促进江苏经济与环境友好发展的对策建议

1)正确认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只是经济学的一种假说,是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而设计的一种模型和方法。它是对西方工业化过程中所显现的经济与环境关系变化模式进行的规律性描述,反映出来的是一种客观现象和经验总结,而不是一条必然规律或发展定律[22]。因此,江苏在发展中不能坐等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的到来,而要变被动为主动,采取有效措施,进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发展的轨道。

2)客观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目前,江苏人均GDP已进入1万美元的重要阶段。如果江苏的EKC成立,按照国际公认的规律,江苏应该进入倒“U”型曲线的拐点,但现实是江苏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拐点。那么江苏EKC的拐点应该是多少?即使到达了拐点,是否就一定呈倒“U”型,不至于出现反弹,从倒“U”型又会变为“N”型?对于这个问题要客观地分析。因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模式、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环境政策、环境法律和国民素质等因素有关。因此,综合考虑影响环境的多项因素,科学设计工业发展水平,降低工业“三废”排放,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3)加快工业发展提档升级。总结西方国家发展经验,环境治理和产业转型是发达国家能够突破EKC拐点的两个重要手段[23]。对江苏来讲,优化工业经济发展方式,加大企业环境治理力度,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是主攻方向。无论工业企业改造还是新建项目,都要把环境资源作为内在生产要素考虑,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不再盲目承接跨国产业的转移,新建企业以绿色、环保、低碳为标准。通过工业发展的换档升级,迫使企业减少“三废”排放。

4)严格环境监督与管理。根据国家新的环保法,结合江苏发展实际,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体系。加强企业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环境检查、监测、监控等技术信息系统,让环境信息公开透明,为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建立全社会普遍重视、主动保护环境的制度,通过公众监督、社会监督以及执法部门的介入,加大环境检查、监督和处罚的力度,使一些违法企业得以严格查处,污染严重的企业被依法取缔,从源头上、从总量上减少企业“三废”排放。

5)改革国民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和政府官员考核制度。一是改革国民经济发展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当地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24]。二是改变唯GDP的政绩观,改革现行政府考核体系,把经济发展、生态环保和社会进步等指标统筹考虑,按一定比例合理分配到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体系之中。从考核方式上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4 结论与展望

以江苏省工业“三废”排放(1994—2011)为样本,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工业废气和废水的排放总量与人均GDP之间呈现“N”型曲线,工业固废与人均GDP之间呈现倒“U”型左侧曲线。说明江苏的经济发展依然承受着巨大的环境压力,传统的以工业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势必增加工业“三废”的排放总量。而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客观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加快工业发展换档升级,加大企业“三废”治理,严格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改革国民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和政府官员考核制度等具体措施,才能实现江苏经济与环境友好发展的目标。当然,有理由相信,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加快,现代化建设有序推进,江苏能够在全国率先突破EKC拐点,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参考文献:

[1]GROSSMAN GM,KRUEGER A B.Environmental Impact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NBERWorking Paper,NO.3914[R].Cambridge(Mass):[s.n.],1991.

[2]SHAFIK N.Bandyopadhyay S.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Time Series and Gross-Country Evidence[C].David O.Biomass:Background Paper for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1992.Washington,DC:the World Bank,1992.

[3]PANAYOTOU T.Empirical Tests and Policy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t Different Stag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Working Paper WP238[R].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Technology and Employment Programme.Geneva:[s.n.],1993.

[4]LOPEZ R.The Environment as a Factor of Production:The Effect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Trade Liberalization[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1994,(27):163-184.

[5]COPELAND B R,TAYLOR M S.Trade,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4,(42):7-71.

[6]DEACON R.Deforestation and the Rule of Law in Across -section of Countries[J].Land Economics.1994,(4):414-430.

[7]GRAINGER A.The Forest Transit ion:An Alternative Approach[J].Area,1995,27(3):242-251.

[8]TORRAS M,BOYCE J.Income,Inequality,and Pollution:A Reassess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J].Ecological Economics,1998,(25):147-160.

[9]钟茂初,张学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及研究的批评综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2):62-67.

[10]DEBRUYN SM,VAN DEN BERGH JC JM,OPSCHOOR JB.Economic Growth and Emissions:Reconsidering the Empirical Basis of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s[J].Ecological Economics,1998,25(2):161-175.

[11]韩贵锋,徐建华,苏方林,马军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研究评述[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6(2):1-3.

[12]张学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批评综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9(5):51-57.

[13]张晓.中国环境政策的总体评价[J].中国社会科学,1999(3):88-99.

[14]凌亢,王浣尘.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统计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统计研究,2001(10):46-52.

[15]范金,胡汉辉.环境Kuznets曲线研究及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2,32(6):944-951.

[16]杨海生,周永章,王树功,赵宇鷃.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J].生态经济,2005(9):41-44.

[17]高静,黄繁华.贸易视角下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的内在机理研究——基于中国30个省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面板数据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1,13(5):66-73.

[18]马妍,朱晓东.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江苏省经济增长的环境效应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4):38-41.

[19]周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不适合中国国情[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27(3):87-91.

[20]吴瑞林.不能躺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上等拐点[N].中国环境报,2006-8-4(3).

[21]陈强强,窦学诚.甘肃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估计及其驱动因子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1(9):865-872.

[22]赵云君,文启湘.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其在我国的修正[J].经济学家,2004,(5):69-77.

[23]孙忠英.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再思考[J].生态经济,2009(10):69-71.

[2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EB/OL].[2013-4-20].http:/www.gmw.cn/sixiang/2012-11/18/content_ 5725672.htm.

〔责任编辑:胡 菲〕

Em pirical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the discharge of“Three W astes”in Jiangsu Province under EKC Hypothesis

YU Jiang,SUN Zhong-ying
(Scientific Research Department,Zhenjiang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Zhenjiang 212003,Chin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today's society.The EKC hypothesis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n inverted“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a country's economy.This thesis tried to test the hypothesis using the GDP and some figures of the“three wastes”in Jiangsu Province.The results of the testing show that there isn't an perfect coincidence between the reality and the hypothsis.So people should notonlywait for the“turning point”,but do their best to take effective action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s.

EKC;discharge of industrial“ThreeWastes”;GDP per capita;economy and environmen friendly development

X5

A

1008-8148(2014)04-0032-05

2014-06-04

于 江(1982—),女,江苏镇江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社会学研究;孙忠英(1965—),女,甘肃陇西人,教授,主要从事生态环境研究。

猜你喜欢
库兹涅三废江苏
数读江苏
上海港内河水域船舶三废项目运营发展分析
数独江苏
烧结烟气石灰石-石膏脱硫法三废治理研究
数读江苏
江苏
GDP之父 西蒙·库兹涅茨
GDP之父 西蒙·库兹涅茨
三废治理及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环境生物技术在“三废”治理中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