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2014-05-26 17:38课题组
西部金融 2014年3期
关键词:经济结构产业结构

课题组

摘 要:本文重点研究经济结构调整中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支持的关系,分析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机理,并以陕西省为例,分析了自1990年至2012年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持作用。分析结果显示:金融发展水平和融资结构对产业优化结构的影响比较显著,特别是融资结构水平对第二产业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对第三产业的影响,金融深化程度和融资规模水平对于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持续时间较长,金融效率对产业结构优化作用能够在短期内发挥作用,但持续的时间较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产业发展方面突出支持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并通过创新金融工具、优化融资结构等途径支持产业结构升级,实现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关键词: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金融深化

17世纪,英国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研究发现,“工业的收益比农业多得多,而商业的收益又比工业多得多。”因此劳动力必然由农转工,而后再由工转商。这一发现开辟了产业结构这一重要研究领域,为建立经济发展理论奠定了基础。20世纪四十年代,克拉克研究发现,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由第一产业依次向二、三产业转移。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调整和变化。第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并且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我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及外需拉动,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2013年,我国主动放缓经济增速,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并于当年7月颁布了《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如何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支持作用,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1969年,美国经济学家戈德史密斯(Goldsmith)通过对35个国家1860-1963年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创造性地提出了衡量一国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水平的存量和流量指标。认为金融与以产业结构变动为特征的经济增长之间是互为因果关系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推进的过程。1998年,拉简(Rajan)和津加莱斯(Zingales)运用上世纪80年代37个国家36个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把行业成长分解为两个分量:行业中现有单位平均规模的扩大和行业中单位数量的增加。结论为:对于依赖外部融资程度较高的行业,金融发展对单位数量增加的经济效应几乎是对现有单位平均规模扩大的经济效应的两倍。金融发展水平是决定产业规模、构成以及集中度的因素之一。

我国诸多学者就我国金融体系、金融机制对产业发展、结构升级所产生的作用进行了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由于指标选取与数据处理方式各不相同,模型选用与样本期也存在差异,实证检验结果并不一致。陈聪(2008)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我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和银行规模变动之间互为因果关系,金融深化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而产业结构升级对促进我国金融深化的作用并不明显。郑小霞(2011)分析认为我国金融在支持产业升级中存在两种主要路径:以银行信贷融资为主的间接融资和以股票融资为主的直接融资。她以1992-2010年数据为样本,通过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间接融资路径与产业升级互为因果,直接融资路径与产业升级关系有限。申明浩、杨永聪(2012)与郑小霞的研究结果则不尽相同,他们以我国第二产业为例,运用各地2000-2009年的面板数据探讨并实证检验了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的产业升级和金融支持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资本市场的发展对我国第二产业的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信贷市场的发展和我国第二产业的升级之间仅存在较为微弱的负相关关系。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在金融体系和金融机制对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索。国内不少学者也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从不同角度构建金融支持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模型,并据此提出了若干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的政策建议。本文以陕西省1990-2012年数据为例,通过分析产业结构比率、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结构、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发展边际效益等指标变动,总结陕西省经济结构和金融发展的纵向历史进程和现存问题,阐述陕西省金融发展对产业升级的支持效应。

二、陕西省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和金融发展现状

(一)陕西省经济结构调整转型情况

1、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三次产业总量逐年递增。自1990年以来,陕西省经济增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总量不断上升,经济实力不断增强。1990年全省GDP为403.3亿元,2012年全省GDP达14451.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由1990年的1241元上升到2011年的33428.53元,增长了约27倍。与此同时,三次产业的总量也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其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业总量增长幅度明显较大。1990年全省第二产业产值157.14亿元,到2012年达到8075.4亿元,增长约51倍;第三产业从1990年产值140.6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5005.6亿元,增长约35倍。

2、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层次较低。20年来,陕西省三次产业有了巨大的发展,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1992年全省三次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是25.74∶45.13∶29.13,第二产业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现在的陕西省正走向以第二产业为中心、第一产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先导的新的发展阶段,2012年三次产业构成为9.5∶55.9∶34.6。全省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了优化,为今后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与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经济结构产业结构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平建设与和谐发展
我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驱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