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后阶段的提分空间与策略

2014-05-28 17:02钱珏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考纲答题题型

钱珏

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它的临门一脚不在于做多少试题,而在于回归阅读与写作的本质。在大阅读观的统领下,让学生在构全知识网络的基础上实现阅读写作能力的质的飞跃。

一、大小阅读

【重点】通读文本,深读文本。

【策略】四个方面。

1.精选典型的文章,涵盖各种类型的文章

加强对学生整体阅读的指导,强调“裸读”。所谓裸读,是指不给题目的文本阅读,指导学生从标题、行文思路、主旨思想、写作技巧、语言特色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阅读,培养学生潜心研读文本的意识。同时强化学生整体阅读的习惯,从标题开始,读懂读通每一个段落,能理清段落间的基本关系,提取出行文的线索。

强调裸读文本,是因为在一轮复习中学生已经基本建立起“建模”的概念,对各种基本、常见题型的基本答题方向已基本明确,而语文教学的实质应该是对语文素养的培养,高考题型是根据不同的文本设题的,角度是动态变化的,所以在后阶段强调对学生基本阅读能力的培养才是教学的本质,读懂文本才是准确答题的关键。不同文本应区别对待,先建立感性基础,再进行理性指导。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可以有针对性设题。

具体操作时,备课组应集中挑选好文章,分时段给学生阅读,比如每次早晚读课可以让学生读文章,先自行朗读,再用三分钟时间进行小组的交流讨论,讨论的内容是在阅读前规定的文章的一些基本信息,标题、行文思路、主旨思想、写作技巧、语言特色等。每天的课堂教学环节应给学生五分钟时间班级整体展示与分享阅读的成果。

2.立足考纲变化,根据变化弥补学生在一轮复习中的遗漏问题,寻找盲点

今年考纲最大的变化是大小阅读中能力层级的打通:大阅读中体现理解能力;小阅读中体现探究能力。在选题设题中,要注意增设体现考纲变化的题型:大阅读中词语和句子的含义理解题;小阅读中的探究题。另外一轮复习中没受太多关注的题型也要注意:小说阅读中的叙述结构和角度题,借助不同风格的小说,以特色风格为媒介,全方位审视小说匠心之所在。散文和一些论述类及哲理性散文中联系作者和创作背景,挖掘情感意蕴,探究民族心理、人文精神(比如对学生不太能够理解的中华民族心理诸如中庸之道,知足常乐等的基本介绍也是很有必要的)。当然,先前见过的常见题型可以让学生归纳整理,对重点题型要进行分文体的强化训练,比如文本段落中的插入段,区别于文本中的其他段落,并且在不同的文体中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可以精选文段加以分析,归纳。

3.在深度阅读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审题指导,化大为小

弄清命题意图,是准确有效答题的前提。学生不一定能仔细揣摩命题人的意图,加上前一轮中已有相关知识的积累,这时的答题往往量够而质不高,答非所问的情况比较明显。二轮复习中应强化审题的指导,并能对文章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作一些介绍。比如艺术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概念外延的介绍;对抒情方式和描写手法等概念内涵的区分等,能让学生在读题时明确知道答题的方向。另外如小说的场景描写、心理描写、叙事角度和结构知识等,也要引起注意。

4.加强调查,及时反思

经常询问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教学得失,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考点复习完之后,在“考讲”训练时,着重抓“查漏补缺”的工作,力争在“效率”上取得成功。

二、写作

【重点】强化审题,深度立意,规范写作,突出亮点。

【策略】三个方面。

1.强化审题的思维训练

根据不同材料的类型,进行审题指导。着重训练两大类材料类型:叙事性和哲理类材料。审题训练要有针对性,材料的特点是影响审题角度的重要因素。叙事类材料侧重指导学生从广度挖掘立意,哲理性材料侧重深度挖掘立意。根据江苏高考的实际和今年考纲例题的特点,重点关注上海卷的哲理性材料的思考和研究。考前同时兼顾漫画类和社会新闻现象类的审题体验,确保每周至少一次审题训练,确保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在写作的第一步走准、走好。

2.重申立意的深度广度

在指导学生准确审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追求立意的深刻与创新。首先是对学生方法论和认识论的指导。比如看问题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让学生在立意时对任何事物的认识符合科学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而不是用简单的成功论来判断。这些认识恰恰是很多学生欠缺的。借助正确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引导考生对自然进行正确的认识和思考:比如,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对自然变迁的冷静思索等;引导学生正确认知社会:如对美丑的思考,对当今社会道德问题的审视,对当代人价值观取向的判断,对社会发展进程的反思,对历史的正确态度等。通过这些方面的指导,让学生对自己写作的主题有一个明确的纲要性理解。高考作文不是在考场上一个小时所能构筑的,它体现的是考生多年来的知识积累和素养,考前的这些归类和整理显得尤其必要。

3.加强材料的深度剖析

考前新素材的积累未必有多大的效果,这时应向前期的积累要效果。应指导和建议学生拿出前阶段的摘抄和阅读的成果,进行深度剖析。比如人物类素材,可以扩充人物的行为品格,拓展适合的话题,也可结合阅读的优作,看看别人是如何来用的。材料是定的,关键是看使用的灵活性。像2008年的“好奇心”中许多考生写到了苹果砸在牛顿的头上这一例子,引起当年阅卷老师“苹果丰收”的吐槽,可阅卷组提供的高分作文中就有这样的例子,可见,关键不在事例本身,而在于如何巧妙地为自己所用。考前对积累素材的拓展应更注重其实用价值,让同样的事例焕发不同的光彩,这需要学生对素材的高度熟悉和深入思考,真正咀嚼透一则材料,才能得心应手。

[作者通联:江苏海门市教师研修中心]

猜你喜欢
考纲答题题型
邀你来答题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邀你来答题
用联想的方式复习考纲动词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通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一)
一次函数中的常见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