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优化,我们能做什么

2014-05-31 09:17付文军
西部大开发 2014年5期
关键词:三农问题三农现代化

●文/付文军

当前,中国正处于从中低收入走向中高收入的转型期,更处于新旧模式交替、经济结构亟须调整的关键期,经济社会情况十分特殊。在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困难之大、矛盾之多、问题之复杂,不是轻易能够正确认识的,也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够轻易解决的。处理得好,则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处理得不好,则可能掉进“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的农村与农业应该如何发展?中国农民的命运如何改变?现时下,“三农”问题是中国未来发展中一道很难迈过去,但又必须要迈过去的“槛”。

时至今日,种种相互纠结愈演愈烈的事实表明,中国的三农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必须寻求新的解决出路。有“破”才有“立”,为了不使我们对三农的认识和解释走入片面化、“碎片化”的狭隘中,我们“关于中国三农问题的思考”,旨在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角度,从工业反哺农业,农业产业化,农业创意产业,农村公共服务,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科技、金融、信息,企业下乡助力三农等方面对改革36年来三农发展的成效,在努力客观、正确、全面、理性梳理的同时,也进一步直面当前发展中沉积的诸多问题。用理性的思维和求实的精神,对未来发展给出我们“微不足道”的建议和意见。我们选择调研三农问题的过去、现状、及未来,是因为如何有效解决三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问题。这,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3,山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2左右。各地省情、市情、县情不同,无论是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解决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三农发展存在的诸多弊端,一定要优化三农进程,必须充分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必须顺应世界农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趋势,必须充分考虑我国农业现代化新阶段所遇到的主要矛盾和急需化解的突出障碍。所以,企业下乡促进三农优化示范区,一定要源于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需要。解决三农问题的方针制定,一定要符合中国各地的区情和城乡统筹发展阶段的实情。我们既需要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但也不能完全照搬他人的模式。一定要因时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谋篇布局。

实际上,三农优化是个渐进、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我国三农研究不能停留在直觉经验层面上,更不能凭直觉经验或者是基于局部经验轻易地对全局作出判断或下结论,这样对全国的三农政策提出的对策建议可能存在较大问题。我们梳理中国三农问题,就是要总结中国三农优化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偏差,用系统、规范和科学的方法来处理和分析经验材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透析统筹解决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问题,推进城市与乡村的和谐健康发展,维护其稳定和进步,促进其良性运行。

总之,企业下乡改变三农状况,三农改变中国的愿景,建立在对国家的宏观顶层设计与农民和企业的微观实施主体的再认识和再统一之上,是事关中国未来发展成败的关键。企业能否顺利实施下乡工程,主要取决于政府各个部门的配合。优化三农,不要三方博弈,而是要合力而为。决不能以非农化解决农业问题,以城市化解决农村问题,以劳动力转移解决农民问题。企业下乡一定是农民、企业、政府之间的“三赢结果”而不是“政企合谋,农民受损”。如若不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就会成为空谈。

猜你喜欢
三农问题三农现代化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邓小平的城乡统筹发展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现代化建设中的“三农问题”
陇原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