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蓝光联合维胺酯胶囊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2014-06-01 10:59李奇俊易顺强刘敏董玲王占想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3期
关键词:丙酸毛囊蓝光

李奇俊 易顺强 刘敏 董玲 王占想

痤疮是由多种原因单独或相互作用一种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性反应。痤疮是多因素性疾病, 病因复杂, 微生物感染、毛囊皮脂腺分泌旺盛、内分泌失调等被认为是痤疮发病因素, 长期以来药物治疗痤疮是传统的方法, 但效果不甚理想, 治疗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非常重要。临床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雄激素、皮脂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管的角化、腺管内痤疮丙酸杆菌移生、炎性介质及炎性反应均会引起。本科于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应用红蓝光联合维胺酯胶囊诊治痤疮102例患者, 患者自觉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2例痤疮患者全部为皮肤科门诊患者, 年龄16~37岁, 平均年龄24.3岁, 其中男50例, 女52例, 病程2~42个月, 平均病程24个月。发病部位主要在面部,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51例, 治疗组为口服维胺酯胶囊联合红蓝光照射的患者, 对照组为仅口服维胺酯胶囊的患者。患者肝肾功能正常、1年内不打算生育者、孕妇及哺乳期不入选、无光敏体质者,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三蕊胶囊(维胺酯胶囊), 50 mg, t.i.d., 1个月为1个疗程(共4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采用武汉奇致生产的ML—1201型红蓝光治疗仪, 以LED(发光二极管治疗头)为光源, 开始剂量:其中蓝光波长为(470±10)nm, 输出强度15 mW/cm2, 红光波长为(625±10)nm, 输出强度15 mW/cm2, 根据患者病情,适当地增减剂量, 面部皮肤常规清洁护理, 治疗时其光源距离患者面部25 cm, 治疗时嘱患者闭眼并使用眼罩保护眼睛,每次治疗20 min, 每周2次, 8次为1个疗程, 其中均以红蓝光混合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程度, 计算总有效率, 判断临床疗效, 具体划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疗效指数痊愈为90%~100%, 显著为60%~89%, 有效为20%~59%, 无效为<2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经过统计学处理, 治疗组的疗效明显超过对照组的疗效,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 P<0.01)。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6例有轻度面部发红、瘙痒, 症状持续4 h后消失, 不影响继续治疗。其余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痤疮俗称青春痘, 好发于青年学生, 寒暑假皮肤科门诊数量较多, 临床表现为毛囊皮脂腺分泌旺盛, 皮疹好发于头面部、胸、背等, 重度痤疮时自觉瘙痒、疼痛并严重影响患者心理, 自觉不美观, 临床上需要进行早期、及时、规范和有效的治疗[1]。

痤疮的治疗理论和方法:各种治疗方法尽可能地作用在痤疮发病的尽可能多的环节, 治疗目的为适度减少和调节毛囊皮脂腺分泌、有效控制痤疮丙酸杆菌的数目, 避免过敏;常用的西药口服的有抗生素和维甲酸类,外用药过氧化苯甲酰和硫磺制剂, 适用于轻度和中度的痤疮,口服加外用适用于中到重度的患者;瘢痕痤疮、囊肿性痤疮适合曲安奈德注射液皮损内注射, 主要不良反应为皮肤萎缩、脱色、毛细血管扩张、坏死、溃疡等;抗雄激素治疗:如口服避孕药或安体舒通, 仅适用于女性;痤疮的中医药治疗;痤疮的手术治疗:皮肤磨削术、胶原填充术。光学疗法现已经渐渐成为一种治疗痤疮的新途径, 作者研究应用红蓝光治疗仪治疗痤疮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分析痤疮的病因, 作者认为,以痤疮丙酸杆菌为主的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引起炎症反应是痤疮发病的主要原因, 红蓝光治疗则是通过使用特定波长的光,激活痤疮丙酸杆菌代谢的卟啉,通过光毒性反应,诱导细胞死亡以及刺激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治疗组采用红蓝光治疗技术原理:现代医学利用LED输出窄谱415 nm的蓝光及633 nm的红光, 应用光动力原理治疗痤疮。痤疮丙酸杆菌代谢产生大量内源性卟啉(主要为原卟啉Ⅲ)吸收高纯度蓝光(415 nm)后,细菌代谢产物卟啉被激活为高能量的不稳定卟啉, 进而与三态氧结合形成不稳定的单态氧, 最后单态氧与细胞膜上的化合物结合后损伤细胞膜, 从而导致细菌死亡;蓝光还可通过干扰痤疮丙酸杆菌的跨膜质子的流入各改变细胞内的pH值, 蓝光光照刺激细胞, 使细胞的pH发生变化, 减少油脂分泌和炎性反应, 部分细菌的内环境改变引起死亡。相比来讲红光对卟啉的作用较弱, 但红光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与痤疮有关的红斑反应, 可以影响巨噬细胞或其他细胞释放细胞因子, 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并产生生长因子, 从而加快损伤组织的修复过程最终减少瘢痕的形成, 蓝光虽然对痤疮丙酸杆菌有杀灭作用, 但它不能有效地穿透组织, 其穿透深度<0.25 mm,而人面部毛囊的深度是3 mm。采用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维胺酯胶囊口服, 取得良好疗效, 维胺酯胶囊具有调节和控制上皮细胞分化与生长, 抑制角化, 减少皮脂分泌、 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角化过程, 调节角化异常, 抑制座疮丙酸菌的生长、并有调节免疫及抗炎作用。两种方法,红蓝光照射联合维胺酯胶囊治疗痤疮较单独口服维胺酯胶囊进行疗效比较, 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红蓝光联合维胺酯胶囊有协同抗炎作用, 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 可以成为临床治疗痤疮一种有效的方法。

综上所述, 两种光, 蓝光与红光交替、混合使用照射面部皮损部位, 并联合口服维胺酯胶囊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对痤疮面部皮疹修复和减少瘢痕的形成有更好的效果, 值得临床参考和应用,如有可能可以加用氨基乙酰丙酸(ALA)+红光治疗,针对性更强, 治疗周期短, 有效率更高。

[1]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935.

猜你喜欢
丙酸毛囊蓝光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2例
饲料中丙酸、丙酸盐的测定方法改进研究*
WHY 我的小脸蛋为什么长满了青春痘?
蓝光特别推荐
常见毛囊细胞角蛋白在毛囊周期中的表达研究
食醋固态发酵中丙酸含量变化及生成机理研究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产后脱发怎么办
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