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
——以太原市部分高校为例

2014-06-01 12:29香,李强,刘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出游旅游大学生

海 香,李 强,刘 敏

(1.山西华澳商贸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600;2,3.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9)

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
——以太原市部分高校为例

海 香1,李 强2,刘 敏3

(1.山西华澳商贸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600;2,3.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9)

文章在对太原市部分高校的调查问卷基础上,采用统计和对比的方法,从旅游态度、出游方式、出游时间、信息渠道、消费构成、旅游组织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旅游行为的共性和差异性特征。

大学生;旅游行为;共性;差异性

一、大学生旅游调查概况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旅游行为特征,论文在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实际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调查。

1.调查的对象

该次调查选择太原市四所高校:山西医科大学、太原师范学院、中北大学和山西华澳商贸职业学院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涵盖了大学本科、大专的各年级的男女大学生。

2.调查内容

该次调查确定了十五个因素分别是反映大学生内因的性别、学历、年级、知识背景、旅游态度、目的地和动机;反映个人经济条件因素中经济来源、旅游消费结构以及反映外界环境因素中的距离、时间、交通、出游方式、信息渠道、安全等。

3.调查方法

该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11年3月在太原市四所高校对在校学生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6份,有效问卷192份,问卷有效率96%。其中,大一学生46份(占24%,男生22人,女生24人);大二学生52份(占27%,男生28人,女生24 人);大三学生52份(占27%,男生25人,女生27人);大四学生42份(占22%,男生21人,女生21人)。

4.分析方法

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统计和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整理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求得到客观、直观、可信的结果。

二、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

(一)大学生旅游行为共性分析

大学生活处于校园向社会的过渡状态,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与大众旅游者相比,大学生群体的旅游行为表现出以下特性:

1.出游意愿强烈

在有效问卷中,只有2%的学生不喜欢旅游,而91%的学生表示只要条件适合,他们都很愿意出游,说明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出游愿望。

2.对价格敏感

对于“旅游最关注”的问题,调查显示,大学生出游考虑最多的因素依次为:费用63%,安全19%,适合的同伴12%,适合的线路6%。可见,大学生旅游最敏感的是价格问题。究其原因,大学生的生活来源主要是父母,经济上不独立,因此在旅游消费上表现较为慎重,比较注重价格。

3.以自助方式为主

在出游方式上,62%的学生选择自助游,19%的学生喜欢跟家人出游,11%的学生愿意单独出游,8%的学生选择旅行社跟团。大学生比较偏好自由度大、能自主灵活安排但又经济实惠的自助式旅游,而旅行社提供的旅游产品相对程式化,束缚大,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4.出游时间集中

大学生不仅有周末、节假日黄金周,还有寒暑假,并且大学生也没有假期辅导班的困扰,因而闲暇时间比其他人群多,这为其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那么,在出游时间上,大学生们是如何选择的呢?调查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有72%的人选择在寒暑假出游,17%的人选择五一、十一等节假日黄金周出游,8%的人选择周末出游,3%的人选择其他时间出游。

多数学生选择在寒暑假出游,是因为经历了一个学期的紧张学习,大多数学生比较疲劳,急需放松休息,再加上寒暑假有充裕的时间安排自己的行程,使旅途中的内容更加丰富。学生选择黄金周出游,是因为时间也相对充裕,但是黄金周游客太多,交通、住宿等非常不方便,而且旅游费用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于大学生来讲,黄金周仍然比不上寒暑假适合出游。

5.旅游信息渠道相似

旅游者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需参考许多旅游信息,包括旅游景区和景点、旅游线路、交通工具、餐饮、住宿、气象、旅游经验等相关因素。大学生旅游者在获取旅游信息时有着自己的渠道。

调查显示,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获取旅游信息,占46%,其次为亲朋好友介绍占25%,电视电台广播占15%,报刊杂志占8%,而大学生很少主动向旅行社进行咨询(仅占6%)。

网络作为一个比较好的信息载体和传播渠道,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上网,非常善于利用网络的海量信息来搜寻自己需要的资料,安排自己的行程。

亲朋好友(尤其是在旅游目的地上学的同学)介绍也是大学生获得旅游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朋友们亲身的旅游经历可以降低大学生购买旅游产品的社会性风险。因此大学生在出游时,很注重亲朋好友对旅游产品的评价。

(二)大学生旅游行为差异分析

相对于大众群体,大学生群体表现出了相似的旅游行为特性。但是对于大学生群体内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经济水平,又形成了大学生特殊的心理作用,导致其产生旅游行为的差异性。

1.旅游行为的性别差异

(1)旅游兴趣的性别差异

男性和女性在生理和心理上有着不同的特性,进而使大学生在选择旅游资源和项目时也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有较强的“成就欲”,喜欢冒险与运动,在旅游选择上喜欢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和探险运动类旅游项目;女性则有较强的感性需求,喜欢求安稳、求健康和求美丽,因此,女性更喜欢民族风情、饮食烹调、节庆活动、美容保健类旅游资源和参观游览、参与性的旅游项目。

(2)消费构成的性别差异

调查显示(见图1),在旅游消费构成中,男女大学生用于基本消费的食、住、行、游的比例基本是一致的,而在购物、娱乐上则表现出了明显的性别差异。在旅游活动项目上,女大学生多偏爱参与性、观赏性、趣味性的活动项目;而男大学生则多偏爱挑战性强或娱乐性强的活动项目;女生用于购物的费用明显高于男生,如购买纪念品、特色小吃、民俗服装及装饰品等;而男生在参加娱乐体验项目的消费则多于女性,如骑马、漂流、攀岩等。

2.旅游行为的年级差异

结合本科(四年制)和大专(三年制)情况,这里将大学分为大一、大二与大三、大四这三个年级段,分别代表新生阶段、中期阶段、毕业阶段。

(1)出游率和出游距离的年级差异

在旅游经历方面,新生阶段曾到过市内旅游的有62%,到省内旅游过的占41%,去过省外的有32%,从未旅游过的占23%;中期阶段旅游过市内、省内、省外,以及没有旅游经历的比例依次是82%、70%、51%、9%;毕业阶段的情况是92%、78%、58%、2%。

图1 大学生旅游消费构成

图2 大学生出游情况分年级比较

从图2看出:①没有过旅游经历的人随年级升高而逐渐减少。②旅游过市区的百分比上升最快,到过外地的比例变化不大。③中期阶段的学生在旅游经历方面的增长明显,毕业阶段仍在增加,但幅度不大。究其原因,新生阶段还没有完全适应大学的生活方式;大学中期,大学生活的节奏熟悉了,除学习之外,旅游放松的要求较强烈,班级或小团体组织的活动多起来,又没有就业压力,有较多机会旅游;毕业阶段时,上半年忙于考研或实习,下半年奔波于找工作,所以外出旅游的经历无明显变化。④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的积累、眼界的开阔,大学生参与旅游活动就越来越频繁,旅游距离也越来越远。

(2)旅游组织方式的年级差异

大学生在旅游组织方式上具有明显的年级差异:旅游组织方式中独自出游、结伴出游、集体出游、家庭出游方式的比例分别是:新生阶段呢6%、19%、43%、32%,中期阶段的比例7%、43%、37%、13%,毕业阶段17%、47%、25%、11%。

从统计结果看,大学生独自出游的比例随年级的增高而逐渐提高,而家庭出游的比例明显下降。大学新生以集体和家庭出游为主,原因是新生对大学生活还不够熟悉,集体出游不仅安全,而且可以给他们提供彼此交流的机会;中期阶段学生以集体出游和结伴出游为主,表明这个年级段的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离开家庭独立活动,但仍有结伴交友的愿望;毕业阶段学生集体出游的比例明显下降,独自出游的方式增加,原因是毕业生要考虑毕业、就业问题,时间和精力有限,集体出游成员聚集比较难,独自出游自由度大,不受束缚。

三、结论和建议

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表现出强烈的旅游意愿,但是对价格敏感,他们喜欢自助游,多数在寒暑假时期出游,并通过网络和朋友介绍选择出游线路。这些特性启示我们,在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时,可以针对大学生的这些旅游行为特性,提供寒暑假学生优惠价格体系和低价自助游体系。同时,加强与校园的网络链接,作大校园网络宣传,从而扩大大学生旅游市场,换取更大的市场占有度。

另外,大学生在选择旅游项目时,又表现出一些差异性:在选择旅游类型和消费种类时体现出性别差异,在出游率、出游距离和出游方式上则表现出显著的年级差异。因此,在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时,要加大市场细分力度,推出面向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段的旅游产品组合,以提供更多、更合适的旅游项目供大学生选择,进而抓住大学生这个庞大的旅游市场。

[1]金平斌.郎富平.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J].旅游学刊,2004(4):19-22.

[2]蔡靖芳,范雪蓉.泉州市高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与市场开发[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9(3):20-24.

[3]陈胜科.学生旅游行为及市场开发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1(6):154-155.

F59

A

1673-0046(2014)2-0047-03

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2012328),项目名称:汾河流域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猜你喜欢
出游旅游大学生
未来出游大作战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假期带娃出游防走失
大学生之歌
旅游
出游季你都“妆”对了吗
大卫出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