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剑项目规律再认识

2014-06-05 09:51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秦学林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4年1期
关键词:花剑佩剑交锋

●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秦学林

击剑项目规律再认识

●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秦学林

击剑运动属于技能类格斗对抗项目,其动作结构为多元变异组合,运动中既包含快速移动,又有短促而复杂的攻防动作,其特点是强调动作的速度和爆发力。由于击剑运动员举止文雅、思维敏捷、行动快速,故该运动被认为是“绅士运动”或“速度与智慧”的较量,深受人们的喜爱。现代击剑运动是奥运会传统项目。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第1届现代奥运会,男子花剑、佩剑就是正式比赛项目。长期以来,世界击剑运动的中心在欧洲,总体优势集中在意大利、德国、俄罗斯、法国、匈牙利等少数传统强国。

中国击剑运动从无到有,在积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创立了自己的风格,先后产生了栾菊杰、仲满、雷声3位奥运会个人冠军和女子重剑团体冠军。本文以第12届全运会决赛阶段的运动员、2013年全国击剑锦标赛运动员和江苏省女子花剑队5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芬兰产的POLAR RSC800 S3心率测试仪和Mega ME6000 型16导表面肌电测试仪,以及美国产的RSI 1500型乳酸测试仪对运动员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旨在深入研究击剑运动的项目规律,促进我国击剑运动的长期发展。

1 击剑比赛的时间特征

击剑比赛分小组赛和淘汰赛2个阶段,小组赛每局3 min,比分最高5分,先得5分或比赛时间结束比分领先者获胜;淘汰赛每局9 min,每3 min休息一次,间歇1 min,比分最高15分,先得15分或比赛时间结束比分领先者获胜。通常,小组赛需打5~6场,淘汰赛需打4~6场。小组赛每场比赛时间短,交手回合少,运动员体能消耗也少。对大多数运动员来说,真正的考验是淘汰赛。

由表1可知,淘汰赛阶段实际交锋时间重剑用时最长,花剑其次,佩剑最短,这完全符合我们对击剑项目的直观认识。同剑种男、女运动员之间没有明显区别。总耗时长短,依次为男子重剑、男子佩剑、女子重剑、男子花剑、女子花剑、女子佩剑;男子佩剑总耗时延长是因为比赛中运动员较多地申请录像裁判,消耗了较多的时间。

表1 第12届全运会击剑决赛阶段每场淘汰赛耗时/min

击剑比赛的交锋时间是裁判宣布开始到叫停比赛之间的时间。击剑交锋时间与项目特点直接相关。佩剑速度快,比赛中双方主动权的转换较少,先获得主动权的一方得分的概率大,无论男女运动员,交手双方均会积极发动进攻,故交锋时间短;重剑的有效得分部位是全身,运动员在比赛中较为谨慎,故交锋时间相对较长;花剑介于佩剑和重剑之间。从表1中可以发现,实际测试与理论分析完全符合,无论男女运动员,佩剑交锋时间最短,花剑次之,重剑最长。同一剑种女运动员交锋时间长于男运动员。

对击剑项目而言,只要有51%的胜率就能赢得比赛,各剑种单个交锋的平均值更能反映项目特征。统计发现,我国佩剑和重剑男女运动员单个交锋时间差异不大,但花剑项目男女运动员的单个交锋时间差异明显,女子花剑耗时明显长于(接近1倍)男子花剑。单个交锋时间越长,运动员在比赛中观察、等待的时间就越长,反攻、对攻等消极被动的战术被大量采用,导致我国女子花剑比赛常出现个位数的比分,这在国际比赛中很少见到。这种情形与“以我为主,积极主动”的项目发展趋势相去甚远。目前,中国男子花剑整体实力位居世界前列,而女子花剑的整体实力则明显落后,这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击剑规则规定淘汰赛交手时间上限9 min,但实际比赛耗时10~13 min,各剑种之间差别不大,实际交锋耗时3~8 min,单个交锋时间4~13 s,各剑种之间差异较大,有明显的项目特征。无论是单个交锋时间,还是总交锋时间,佩剑都耗时最短,重剑耗时最长,花剑介于两者之间。女子花剑单个交锋时间较长,运动员运用战术相对消极被动。

2 击剑比赛的距离特征

击剑比赛运动员在长14 m、宽1.5~1.8 m的剑道上前后移动。实验中,将传感器固定在运动员前脚上,测试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前脚的移动距离。统计发现,花剑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移动距离最多,其次是重剑运动员,佩剑运动员最少,且花剑和重剑运动员的移动距离接近。同一剑种男运动员明显多于女运动员。男子花剑和男子重剑运动员的单场淘汰赛移动距离均在900 m以上,如果加上准备活动、小组赛、淘汰赛,以及赛间的移动,以5场淘汰赛计算,男子花剑和男子重剑运动员全天比赛的移动距离将在8 km以上,个别运动员甚至达到10 km,其他剑种运动员的移动距离也在4 km以上。这一结果远远超出大多数人对击剑的认识,有些从事击剑运动几十年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也想象不到。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击剑项目的规律及运动员的需求,进而寻求训练方法和内容的革新。

3 击剑比赛的节奏特征

击剑比赛由多个交锋构成,每个交锋结束会有短暂的停顿,因此,比赛中运动员的移动不是连贯的,随着录像裁判的应用,有时暂停时间较长。在研究击剑比赛的距离特征时,不仅要研究整场比赛,还应研究每个交锋的距离、速度。本文研究了2013年全国击剑锦标赛男子花剑运动员孙×淘汰赛的技术细节。观看比赛录像发现,该运动员比赛中下肢移动有明显的节奏,通常显示为在极短的时间内从低速甚至静止状态启动,达到最大移动速度,并以最大速度持续运动一定时间,然后恢复到低速状态;经过较短时间的调整,再次启动,并以同样的节奏不断重复。

统计发现,比赛中孙×单个交锋持续时间为7.55 s,单个交锋移动的距离为10.9 m,平均移动速度为1.22 m/s,低于普通人的步行速度(普通人平均步速为5 km/h,即1.3 m/s),4场淘汰赛该运动员共做270 次快速启动,平均8 次/min。不难看出,多次的快速启动,极短的间歇时间是击剑项目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的一个重要特征。

4 击剑比赛的代谢特征

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决定运动中运动员机体的能量代谢特征。强度很大、时间很短的运动,主要靠CP再合成ATP;时间短、强度大的运动,主要由无氧糖酵解产生ATP;运动强度低、时间长的运动,主要由脂肪有氧氧化产生ATP。测试运动后运动员的血乳酸水平可以区分不同的能量代谢特征。

在江苏省女子花剑队周教学比赛后,分别测定运动员安静时、第1场小组赛后、全部小组赛后和每场淘汰赛后的血乳酸值。第1场小组赛后分别于赛后即刻、赛后3 min、赛后6 min分别测血乳酸,测得血乳酸的峰值为赛后即刻,此后全部血乳酸均为赛后即刻血乳酸值(表2)。

由表2可知,绝大多数女子花剑运动员赛后血乳酸值在4 mmol/L以下,仅有2人次赛后血乳酸在5 mmol/L以上。结合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时间特征和距离特征不难看出,女子花剑比赛的供能方式以无氧非乳酸(ATP—CP)供能为主,但运动员的有氧供能是基础,它决定了机体恢复速度的快慢。

表2 江苏省女子花剑运动员教学比赛后血乳酸值/(mmol/L)

5 结 论

击剑比赛耗时10~13 min,各剑种之间差别不大;运动员实际交锋3~8 min,单个交锋时间为4~13 s,各剑种之间差异较大,佩剑耗时最短,重剑耗时最长,花剑介于两者之间。从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移动距离来看,花剑运动员移动距离最多,重剑其次,佩剑最短。男子花剑和男子重剑运动员单场淘汰赛的移动距离均在900 m以上,全天比赛的移动距离可达8 km,有的甚至达到10 km。就单个交锋而言,运动员的移动速度并不快,但比赛中平均每分钟要做8次快速启动,4场淘汰赛共做270次快速启动。击剑比赛的能量代谢以无氧非乳酸供能(ATP-CP)为主,有氧供能是基础,乳酸供能所占比重较小。

猜你喜欢
花剑佩剑交锋
十分钟读懂坦克史之交锋
对女子花剑近距离交锋技战术运用特征的探究
我国女子佩剑技战术打法特征及发展趋势探究
激烈交锋中彰显崇高革命精神——《李子洲在1929》最为打动人心的情境
海宝小队护城记之交锋失败
从戎赞
击剑体验课
我有“佩剑”天下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