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女子蛙泳成绩提高缓慢的原因

2014-06-05 09:51沈阳市水上运动学校马春光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4年1期
关键词:蛙泳锦标赛利用率

●沈阳市水上运动学校 马春光

辽宁省游泳运动中心 罗 男

我国女子蛙泳成绩提高缓慢的原因

●沈阳市水上运动学校 马春光

辽宁省游泳运动中心 罗 男

2003年,我国蛙泳名将罗雪娟在巴塞罗那第10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上一举夺得女子50 m和100 m蛙泳2枚金牌,齐晖也在女子200 m蛙泳比赛中获得铜牌,可以说,中国女子蛙泳水平位居当年世界前列。2013年第15届世界游泳锦标赛同样在巴塞罗那举行,中国女子蛙泳运动员竟无一人进入决赛。10年间,中国女子蛙泳成绩的巨大反差令人唏嘘。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03年举办的全国冠军赛和第10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以及在2013年举办的全国冠军赛、第15届世界游泳锦标赛和第12届全运会游泳比赛的女子50 m和100 m蛙泳前8名运动员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寻我国女子蛙泳成绩提高缓慢的原因,旨在为我国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下一步训练提供参考。

1 运动员平均成绩变化情况

统计显示,与2003年相比,2013年世界游泳锦标赛女子50 m蛙泳平均成绩从31.60 s提高到30.02 s,提高幅度为5%;100 m蛙泳平均成绩从1 min08.19 s提高到1 min06.02 s,提高幅度为3.18%。可见,女子50 m蛙泳成绩的提高幅度高于100 m。反观国内比赛,与2003年相比,2013年我国女子50 m蛙泳成绩仅提高2.35%(0.77 s),远落后于5%的世界平均水平;100 m蛙泳平均成绩提高了2.29%(1.6 s),也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3年我国100 m蛙泳成绩与当年世界游泳锦标赛成绩相差1.73 s,2013年则拉大到2.2 s;50 m蛙泳成绩,也从2003年相差1.22 s拉大到2013年的2.03 s。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13年我国女子蛙泳50 m和 100 m成绩与世界先进水平较10年前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差距加大。50 m成绩的差距加大了2.61%,100 m成绩的差距拉大了0.74%。可见,我国女子50 m、100 m蛙泳的发展水平均落后于世界水平,50 m蛙泳的发展速度又落后于100 m蛙泳的发展水平。

2 100 m蛙泳速度利用率及前、后程速度差

由表1可知,与2003年相比,2013年世界顶级女子100 m蛙泳运动员前50 m的速度利用率降低了2.51%,前50 m与后50 m的速度差却缩小了0.62 s。我国运动员2013年前50 m速度利用率较2003年降低0.57%,前50 m与后50 m的速度差增大0.06 s,变化均不大。这说明我国运动员在战术运用与后程速度能力的变化上,均小于世界顶级运动员。

分析2013年世界顶级女子100 m蛙泳运动员前50 m速度利用率和前、后50 m的速度发现,这种速度分配接近于我国运动员,说明一直以来我国蛙泳女运动员的体力分配是较为科学合理的。统计发现,世界顶级蛙泳女运动员前程速度利用率降低后,其后程速度有所提高;而我国运动员前程速度利用率降低后,非但没带来比赛后程速度的提高,且前后程速度差还加大了0.06 s。2013年世界优秀女子蛙泳运动员100 m蛙泳平均成绩为1 min05.73 s,50 m平均成绩为29.93 s,若用100 m蛙泳平均成绩-50 m蛙泳成绩×2,即可得出运动员有5.87 s的速度储备,而我国女子蛙泳运动员却只有4.12 s的速度储备。由此可知,我国女子蛙泳运动员的速度储备能力明显低于世界优秀选手。可见,速度储备较低,影响了我国女子蛙泳运动员后程速度的保持与整体水平的提高。

表1 不同年份女子100 m蛙泳速度利用率及前、后程速度差

3 运动员出发反应时比较

统计发现,我国女子蛙泳运动员的出发反应速度并不逊色于世界优秀运动员。2013年我国女运动员50 m蛙泳的出发反应时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同,100 m蛙泳的出发反应时甚至好于世界优秀运动员(0.04 s)。由此可以肯定,出发反应时不是制约我国女子蛙泳水平提高的原因。

4 运动员平均年龄比较

统计显示,与2003年相比,2013年我国女子蛙泳运动员的年龄呈上升趋势。50 m与100 m运动员的平均年龄分别提高了2.56岁和3.25岁;我国女子蛙泳运动员与世界优秀选手的平均年龄差,从2003年的4.8岁降至2013年的2.94岁。2013年我国进入100 m蛙泳决赛的运动员,平均年龄甚至高出世界游泳锦标赛该项目运动员0.62岁。统计发现,我国女子50 m蛙泳运动员平均年龄一直小于世界平均值。

5 运动员兼项参赛情况

统计显示,在2003年世界游泳锦标赛上,参加100 m蛙泳决赛同时又进入50 m蛙泳决赛的人数,与当年国内蛙泳比赛兼项人数相等;同时兼项参加200 m蛙泳决赛的运动员数低于我国25%。在2013年世界游泳锦标赛上,同时参加50 m 和100 m蛙泳决赛的女运动员占75%,而我国只有50%(较2003年下降了12.5%);此外,既参加100 m蛙泳决赛又参加200 m决赛的比例没有变化,而我国下降了25%。由此可知,与2003年相比,2013年进入国内女子100 m蛙泳决赛,同时又入选50 m或200 m蛙泳决赛的人数均呈下降趋势;而兼项参赛的世界优秀女子蛙泳运动员的人数却呈上升趋势。一升一降反映出我国女子蛙泳运动员的兼项能力不及世界优秀运动员。

6 小 结

我国女子100 m蛙泳运动员体力分配较为合理,出发反应时、年龄及前半程速度利用率都不是影响我国女子100 m蛙泳成绩提高的主要原因;运动员50 m蛙泳能力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可通过发展与100 m蛙泳专项素质相同的项目,间接提高运动员的100 m成绩。100 m蛙泳属速度耐力性项目,既要有较快的动作频率,又要有较强的耐乳酸能力,以保障运动员在比赛后半程保持较快的动作频率及划水幅度。可通过提高女子蛙泳运动员50 m和200 m蛙泳能力,进而提高其100 m成绩。

[1]刘明辉,黄海涛.张卫东.我国竞技游泳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4)

[2]张鹏.蛙泳膝的预防训练方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1(3)

[3]马吉光.对游泳训练体制及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1)

猜你喜欢
蛙泳锦标赛利用率
一季度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4.9%
东京奥运会闫子贝与国外优秀蛙泳运动员技术特征对比分析
“披萨锦标赛”
2022.02二月羽坛:洲际锦标赛纷纷上演
2020年煤炭采选业产能利用率为69.8% 同比下降0.8%
British Beard Championship英国胡须锦标赛
晶胞参数及空间利用率的相关计算突破
公共充电桩利用率不足15%
核心力量训练在少儿蛙泳训练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