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散打运动员的武德教育

2014-06-05 09:51上海体育学院陈养胜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4年1期
关键词:武德技战术教练员

●上海体育学院 陈养胜

论散打运动员的武德教育

●上海体育学院 陈养胜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武术散打是一项拳、腿、摔综合运用的徒手格斗体育竞赛项目,具有很强的攻击力和杀伤性。为了在比赛中获胜,训练中教练员积极培养运动员的霸气、杀气以及敢打敢拼的品质。从散打运动员的气质类型来看,胆汁质型居多。这类运动员的特点是情绪波动大,易暴躁,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出现问题,甚至扰乱社会,危及他人。因此,对运动员进行武德教育至关重要。

武德是武术人的道德行为规范,是中华武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武德教育,使运动员遵纪守法,弘扬民族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1 武德教育的内容

武德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培养运动员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精神上积极进取,百折不挠,意志顽强,精益求精;行动上抵制不良风气,塑造良好形象,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多做好事;训练中培养高尚的武德,精湛的技能;生活中做到尊敬师长,乐于助人。教练员帮助运动员建立正确的习武动机,突出其强身健体、服务社会、为国争光的目的。严格遵守习武纪律和各项法规,培养运动员的自我约束力,以及批评和自我批评能力,不逞凶、不斗狠,但要见义勇为,敢与坏人坏事做斗争。认真学习武术礼节,武术中的礼节以行抱拳礼为主,要求运动员动作规范,态度谦和,精神饱满,举止端庄、大气,表现出朝气蓬勃、气宇轩昂的精神风貌。

2 武德教育的过程

拳谚“习武先修德”,告诉我们在习武之前先要进行武德教育和培养,以端正练习者的习武动机和目的,弘扬武术精神。这种教育形式应早于武术散打实质内容训练。日常训练中,应把武德教育和散打训练贯穿在一起,两者相辅相成,德技并进,共同提高。“德高艺更高”,阐明了散打运动员只有具备高尚的武德修养,才能更好地促进武术散打技能的发展。

2.1 训练中的武德教育

训练是培养散打运动员技能、体能的过程,是提高其实战能力和比赛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对运动员进行武德教育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教练员要培养运动员形成良好的武德修养和行为规范。课前集合列队,以礼始,师生互相行抱拳礼问候,体现师生的武德修养和教学过程的规范组织,同时要求运动员精神饱满,气氛活跃,斗志昂扬,表现出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授课中,教练员示范、讲解、分析某一技战术后,运动员要向教练员行抱拳礼,表示对教练的感谢,教练员要回礼。在技战术、实战或打靶训练中,每局开始前和结束后,双方运动员都要行抱拳礼。开局前行礼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同时对练习过程中可能击中对方示意包涵。局后行礼表示对对方的良好配合和自我技战术能力的提高表示感谢。

在课后集合列队,教练员对课的完成情况、存在不足等进行评价,并提出要求和努力方向等,运动员要行抱拳礼,表示对教练的悉心教导予以感谢,教练员要回礼。武术抱拳礼的合理、规范使用,突出了训练中的武德教育和以礼始以礼终的授课理念。此外,训练过程中如有领导、老师、长辈等观摩,运动员同样要行抱拳礼,表示对观摩者莅临指导予以感谢,体现了散打运动员尊师重道及良好的武德修养。与此同时,要求运动员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和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训练态度;久而久之,使运动员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状态,体现出运动员高尚的武德修养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2.2 日常生活中的武德教育

日常生活是指运动员训练之外的活动。由于运动员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类人群,其武德修养直接呈现在大众面前。良好的武德修养能树立个人和项目的良好形象,提高其社会影响力。反之,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即便运动员退役了,其影响仍将持续。武德修养是一种行为习惯,是教练员对运动员长期教育和培养过程中逐渐养成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散打运动员必须要有良好的武德修养来约束自己,向社会展现一种饱含正能量、阳光、文明、具有高尚品质的精神风貌。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运动员的武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突出以下几点:第一,运动员要尊师重道,克己敬人,以礼相待,以德为先;第二,热爱生活,心态乐观,乐于助人,积极进取,有理想、有抱负、有活力,能理解、包容和关心他人;第三,讲究卫生,运动员是特殊群体,每天都要承受大运动量和大强度的训练,训练结束经常身心疲惫,容易忽略个人卫生问题。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能使运动员身心健康,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既能凸显其良好的生活品质,又能表现运动员的职业素质和武德修养,同时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2.3 比赛中的武德教育

散打比赛不仅是运动员体能、技能、智能的较量,也是其武德修养展现和传播的重要途径。比赛中,运动员表现出的文明礼貌、行为规范等,都是其武德修养的直观表现,对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和推广起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武术散打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今天,不能仅仅只是向世界推广武术散打技能,更要传播武德。因此,比赛中教育运动员做到以下几点:其一,遵守赛场纪律,服从组委会和管理人员的安排,一切以打好比赛和发扬、推广武术散打运动为目的。其二,认真比赛,积极进取,努力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不打假赛,不做违背体育道德的事情,理性看待比赛结果,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其三,尊重观众,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全力展现武术散打运动的独特魅力和个人技战术特点,突出顽强拼搏和勇攀高峰的体育精神。同时,教育运动员在比赛中沉着、冷静,即使出现错判、漏判等,也不能直接与裁判员发生冲突,可通过正规途径加以解决。其四,运动员赛场表现要大气、活跃、乐观、团结、友爱,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不管结果如何,都要有大将风范。其五,赛后要善于总结,使自己的体能、技能和武德修养更上一层楼。

2.4 赛区生活中的武德教育

赛区是运动员各项能力集中展现的重要场所,尤其是运动员的武德修养。这包括运动员的衣食住行和行为习惯,赛区日常生活中要教育、要求运动员在公众场合着装得体大方,争取统一服装;讲究卫生,房间保持整洁;用餐不浪费,养成节约的好习惯;语言文明礼貌,谦逊友善等。这些生活中的细节,都是运动员武德修养的基本表现。

3 小 结

散打运动员的武德教育非常重要。通过武德教育,可促使运动员的行为更加规范,更守纪律;同时积极改进自身不足,完善自我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为武德高尚、为人谦和、技术精湛、意志顽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散打人”。良好的武德修养不仅能提升个人和项目形象,而且能够向同行及社会传递一种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钱勇,王楚泽.从武德教育谈和谐社会主义建设[J].搏击武术科学,2005(6)

[2]陈养胜,朱东,陈浩,等.散打制胜技术之转身后蹬腿动作技术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2)

[3]罗小玲.中华传统武德的历史内涵及其现代认知[J].搏击武术科学,2010(7)

[4]侯盛明,赵光圣,刘小城.跆拳道比赛技战术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2)

猜你喜欢
武德技战术教练员
破解电动车火灾扑救关键技战术的几点思考
武德文化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研究
武术课堂核心素养之武德教学探讨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里约奥运会跆拳道女子67kg以上级冠军郑姝音技战术特征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基于大数据的足球技战术特征分析——以上海上港队为例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论散打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应然与实然:教练员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的作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