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构知识库研究现状、主要问题及建议

2014-06-06 02:07徐菁桦
关键词:知识库发文图书

徐菁桦

(北京世纪书之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48)

一、引言

机构知识库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简称IR)是近年来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发展起来的新构架,于2002年在学术出版与学术资源联盟SPARC成立的专门研究小组所发表的最终研究报告《The Case for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A SPARC Position Paper》中被首次提出,是一种通过网络来收集、保存由某个或多个学术机构(如大学、研究所、图书馆等)的专家、教授、学生等创造出的研究成果的机构库,并向机构内外用户开放,它为用户提供各种数字化产品,是用户进行学术交流以及资源共享的一个平台。

随着机构知识库在我国的建设,研究论文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为了系统全面地了解近年来我国机构知识库研究的现状,笔者采用文献计量法对在我国发表的关于机构知识库的论文进行研究。本研究利用CNKI知识网络服务平台,检索条件以题名和摘要再分别输入关键词“机构知识库”、“知识库”、“机构存储”、“机构仓储”、“机构典藏”,检索出了与机构知识库相关的文献(检索截止时间为2013年12月),通过精确查找和筛选去重后,最后获得500篇学术论文作为统计样本,分别从发文数量与年份分布、发文单位分布、期刊发文数量分布、研究层次分布、研究内容分布五个方面对这些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展现了我国机构知识库研究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出了存在的三方面主要问题及建议。

二、我国机构知识库研究现状

1.发文数量与年份分布

按照“发表年度”进行文献分组,就得到了我国机构知识库论文发表的数量与年份分布情况(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第一篇有关机构知识库的论文出现在2005年,较之于国外同一领域的研究起步稍晚,2005~2008年,每年的论文发表数量不断攀升,呈渐次增长状,2009年,我国在机构知识库方面的论文数量达到高峰,仅一年就有高达100篇的发文量,2010~2013年相关研究的论文发表数量呈起伏波动状,发文数量虽较2009年有所下降,但每年都保持在50篇以上。2009年我国机构知识库的论文发表数量达到高峰,说明国内对机构知识库的研究日益活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机构知识库中的数字资源较之传统的纸质图书、期刊占有优势,用户可以随时在网络中查阅所需的信息,而不用去翻阅厚重的纸质资料,从而吸引了大批科研人员对它进行研究。

图1 发文数量与年份分布图

2.发文单位分布

按照“作者单位”进行文献分组,就得到了我国机构知识库论文的作者单位分布情况,共有275个发文单位发表了我国机构知识库的论文,鉴于很多单位仅有1~2篇论文的发表量,因此表1仅统计发表论文在5篇及以上的单位分布。(见表1)

表1 发文量五篇及以上的论文单位分布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近年来发表的机构知识库的论文在5篇及以上的24个单位中有15个位于包括京津冀、山东省在内的东南部及中南部地区,发表论文138篇,所占比重达61.6%。而在所有发表这一领域论文的275个单位中,也有200个位于京津冀、山东省和东南部及中南部地区,共发表论文416篇,占总发文量的83.2%。这足证我国的京津冀、山东省以及东南、中南部地区是机构知识库研究的重要地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这些地区经济较发达,吸引了大量人才的涌入,资金雄厚,从而为机构知识库的开发、创建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另外,从表1也可看出,发文量在5篇及以上的24个单位中有5个是高校图书馆,16个是各个大学及大学中的各个院系,3个是中科院系统,没有一个公共图书馆发表机构知识库的论文达到5篇。在所有发表这一领域论文的275个单位中,有139个高校图书馆发表论文237篇,占总发文量的47.4%,有58个高校院系及研究中心、研究所发表论文94篇,占总发文量的18.8%,有10个中科院系统发表论文66篇,占总发文量的13.2%,11个公共图书馆发表论文15篇,占总发文量的3.0%。由此可见,我国对于机构知识库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在各大高校图书馆和大学院系、研究中心、研究所以及中科院系统中,公共图书馆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

3.期刊发文数量分布

按照“期刊名称”进行文献分组,就得到了我国机构知识库论文的期刊分布情况,共有123个发文期刊发表了这个领域的论文,其中43种为图书情报类期刊,共刊发论文389篇,占总发文量的77.8%。表2仅统计了发表论文在5篇及以上的期刊分布情况。(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刊发机构知识库论文最多的期刊是图书情报工作,共有42篇的发文量。在发表机构知识库论文在5篇及以上的29种期刊中,有26种为图书情报类期刊,共刊发论文358篇,在发文量在5篇及以上期刊的总发表篇数中占96.0%。可见,机构知识库主要是我国图书情报学的研究领域,它在其它学科领域还没有得到普遍重视,这也说明了我国图书情报界对机构知识库的重视程度之高。

笔者又将这些论文以“核心期刊”为限制条件,对检索结果进行了二次检索,共检索到238篇论文,这表明机构知识库作为一个新出现的概念和阅览方式,得到核心期刊的格外青睐。笔者对发文量5篇及以上的论文进行了统计,见表3.

表2 发文量五篇及以上期刊分布情况

表3 发文量五篇及以上的核心期刊分布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图书情报工作发表有关机构知识库的论文42篇,数量最多,有关机构知识库的论文在5篇及以上的所有图书情报的核心期刊共发表论文238篇,占发文量在5篇及以上的所有图书情报类期刊的66.5%,超过了一半。所有图书情报类期刊共发表机构知识库的论文389篇,由于核心期刊发文量都在5篇以上,它在整个图书情报类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中比重达61.2%,由此可反映出核心期刊对机构知识库研究的高度重视。

4.论文研究层次分布

按照“研究层次”进行文献分组,就得到了机构知识库的不同研究层次的论文分布情况(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在基础研究(社科)这一研究层次所发表的有关机构知识库的论文篇数最多,共发文368篇,占总发文量的73.6%,这表明,目前基础研究仍是我国机构知识库研究的重点。

5.论文研究内容分布

根据研究者在论文中所论述的具体内容,笔者将近年来机构知识库的研究内容划分为六大类,并对各大类研究内容的论文发表数量进行了统计(见表 4)。

图2 论文的研究层次分布图

笔者将机构知识库所论述的内容分为了六大类,其中机构知识库理论研究,机构知识库建设研究,机构知识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这三大类又包括了若干部分。以下是笔者根据研究者所论述的内容对机构知识库的研究内容做出的分类:(1)机构知识库理论研究。包括机构知识库的产生与发展,机构知识库的概念、特点、功能、意义,构建机构知识库的必要性,机构知识库资源收集范围,机构知识库的发展现状或研究综述5个部分。(2)机构知识库建设研究,这一大类根据机构知识库整个建设过程的不同阶段包括机构知识库的规划,机构知识库的构建,机构知识库的管理与维护3个部分。这三个部分主要包括机构知识库的构建思想,机构知识库前期的规划与设计,机构知识库软件的选择,机构知识库体系的架构,机构知识库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机构知识库运行过程中的管理与维护等方面。(3)机构知识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包括版权问题及对策,机构知识库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及对策,运行管理问题及对策3个部分。(4)对国外和我国港澳台地区机构知识库的研究以及对我们的启示。(5)机构知识库评价与相关政策。(6)机构知识库给图书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表4可以看出,机构知识库理论研究这一大类发文量最多,共发表论文177篇,占发文总量的35.4%。

表4 论文的研究内容数量分布情况

三、我国机构知识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通过以上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对机构知识库的研究存在西部地区高校馆和全国公共馆研究欠缺、缺乏多学科协同研究及基础研究比重偏大三方面的问题,笔者针对这三方面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西部地区高校图书馆以及全国公共图书馆的宣传和研究建设力度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对机构知识库这一领域做了研究的高校图书馆共发表论文237篇,占总发文量的47.4%,占了近半壁江山,这些论文的发表单位多集中在东南、中南部地区,西部和北部地区(不含京津冀、山东省)的高校图书馆发表机构知识库的论文77篇,占整个高校图书馆发文量的32.5%;我国公共图书馆有15篇论文的发表量,占总发文量的3.0%。这说明我国西部地区高校图书馆和全国的公共图书馆对机构知识库这一领域的研究是匮乏的,因此,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我国西部地区高校图书馆和全国公共图书馆的扶持力度,给予这些地方以人力和物力的支持,使机构知识库在这些地区能得到更广泛的研究与建设;同时,西部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和全国的各大公共图书馆也应向人们更多普及机构知识库的相关知识,让人们更多的认识、了解机构知识库的益处。东部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应向西部地区输入人才,与西部地区联合,共同促进机构知识库在全国的普及与进一步的发展。公共图书馆在机构知识库的研究、建设方面应更具发展空间,因为公共图书馆面对的是广大的社会民众,他们分散于各行各业,具有不同的教育背景,与高校读者相比较,他们更渴望涉猎到不同专业的专家、学者所发表的最前沿的学术成果,因此,公共图书馆应与各大高校图书馆联合,加强机构知识库在全国公共图书馆的广泛建设,力求让更多的民众从中获取到他们所需的知识,这有利于使国民的综合素质得到整体的提升。

2.重视多学科协同研究

统计数据显示,各大高校图书馆和大学中图书馆专业所在的院系、中科院系统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大公共图书馆共发表有关机构知识库的论文371篇,占总发文量的74.2%;所有图书情报类期刊共发表论文389篇,占总发文量的77.8%,从这些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研究机构知识库的主要是图书情报类学科的专业人员,而其他学科的专业人员发表此领域的论文却很少,因此,笔者认为,作为机构知识库领军者的图书馆和各大高校中图书馆专业所在的院系应更多地向其他学科的人们宣传普及机构知识库,以吸引更多与建设机构知识库关系密切学科的人才投身其中,从而加快机构知识库在全国的建设速度并更好地提高机构知识库的建设质量,因为机构知识库表面上虽是一个供读者获取知识的平台,但其后台庞大的运作程序却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需要计算机、网络通讯、软件等多学科共同完成,才能使机构知识库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3.加强应用研究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在机构知识库的研究方面基础研究比重偏大,应用研究少。在我国要全面建设机构知识库,就必须重视应用研究。只有加强应用研究,才能促进机构知识库建设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因此,应加强对机构知识库体系架构、规划设计、软件选择、管理维护等的研究,为机构知识库在全国的普及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1]柯平,王颖结.机构知识库——大学图书馆的新平台[J].新世纪图书馆,2007,(1).

[2]徐以鸿,朱涛.信息开放获取新平台——机构知识库[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5).

[3]张丽娟,陈越,黄闽.高校机构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2).

[4]贺兰芳.高校图书馆创建机构知识库的意义及其发展趋势[J].农业网络信息,2010,(2).

[5]王慧.机构存储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J].河西学院学报,2010,(4).

[6]肖可以.高校图书馆机构知识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情报资料工作,2010,(6).

[7]徐瑞清,王宝济,杨文丽,陈国民.高校机构知识库的构建与我馆的建设实践[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10).

[8]李乃冰.机构库发展与图书馆应用策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1).

[9]黄凯文.高校图书馆构建机构仓储初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2).

[10]苏建华.机构库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的发展机遇[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4).

[11]付昕.机构知识库在高校图书馆的分析与展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4).

[12]万文娟,吴高.我国机构知识库内容建设问题与策略分析[J].图书馆,2013,(1).

[13]郝晶晶.美欧国家机构仓储政策最新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东方企业文化,2012(4).

[14]董文鸳.机构库影响下的图书馆[J].情报资料工作,2006,(5).

[15]喻文,何琳.机构知识库的发展及图书馆的应对策略[J].图书馆学刊,2009,(7).

[16]王嵩.基于DSpace系统的学位论文机构存储构建[J].情报探索,2013,(7).

[17]王亚凤,颜惠.开放存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IR版权涉及问题研究[J].情报杂志,2011,(5).

[18]舒蓉,韦衣昶,王玲玲.基于开放存取的大陆高校机构库研究[J].图书馆界,2012,(1).

[19]万蓉,傅红彬.机构典藏库内容建设的时效性优势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3,(9).

[20]李明鑫,田丹.我国机构知识库建设中的政策因素分析[J].图书馆,2013,(1).

[21]邓奇强,张淑芳.中国高校机构知识库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2).

[22]张明珠.我国机构知识库建设若干问题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2,(10).

猜你喜欢
知识库发文图书
图书推荐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基于TRIZ与知识库的创新模型构建及在注塑机设计中的应用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高速公路信息系统维护知识库的建立和应用
基于Drupal发布学者知识库关联数据的研究
位置与方向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