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基施工技术分析

2014-06-06 13:35弓晓彬
山西建筑 2014年15期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建筑

弓晓彬

(山西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山西长治 046011)

1 概述

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居住环境改善的迫切需求。而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建设对于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地基施工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最后工程建设的安全系数。如果没有达到科学有效的安全标准,其酿造的结果将是毁灭性的。本文先从建筑工地施工所具有的特点出发,进而探讨建筑基地施工的技术方法,最后指出建筑施工技术当中应当注意的事项。

2 建筑工程地基施工具有的特点

2.1 建筑工程地基施工具有复杂性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质地结构的构造各有不同,常见淤泥土质、冻土以及季节性冻土的土质。这些不同的质地构造,加之一些地区容易发生地震等,造成了地基常常会发生变动。这就使得地基施工具有复杂性。受地质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建筑工程地基的施工勘探以及施工难度加大,造成在具体施工过程会面临复杂的技术难题。

2.2 建筑工程地基施工具有严重性

正是由于建筑基地是一个基础类工程,在进行完工程建设之后,对其进行检查,即使发现了地基施工部位的缺陷,也难以对其进行修整。这势必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当然,如果地基施工产生了风险,却没有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整改,则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造成人身伤亡等严重性后果。

2.3 建筑工程地基施工具有困难性

所谓困难性是指,与建筑工程其他部位的事故处理相比,建筑工程的地基施工具有更大的困难性。其原因具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由于整个地基施工都是在地下进行,相比其他在路上进行施工的工程而言具有更高的难度系数。另一方面,由于地基是承载整个建筑工程的基础部位,若其出现了故障问题,则会严重的导致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为了更加形象的表述建筑地基的结构形式,可以参见图1所示的基础结构形式。此例子为具有7层的某一建筑工程,地上为6层,地下为1层。从中可以看出建筑工程地基的特点。最上端为浮板—基连梁体系结构。下端依次为:桩承台、保护层、防水卷材以及垫层和灌注桩。

3 建筑地基施工技术分析及注意事项

3.1 建筑地基施工的技术要点

这里按照施工的不同阶段加以划分,分为施工前期阶段、施工中期阶段以及施工后期阶段。首先,施工前期阶段是指在施工前期的准备阶段。在正式开工之前,一定要做好现场地质的调研工作。科学的调研和总结当地的地质条件,以便之后的工程施工方案制定。同时组织安排好施工的工艺流程以及安全技术指标。对当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一一排查,并设置出预警的方案。一旦出现了安全问题,可以按照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有条不紊的应对。同时,还要根据施工现场的环境,例如地下管道的铺设以及周边建筑物的特征,来设置便于当地工程作业的方案,例如施工机械的设备和型号以及施工材料的选择和施工路线的确定等。其次,施工中期阶段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国已经在具体的建筑地基施工处理技术领域摸索了一套新理论和新方法,但是,在实际的工程中仍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为此,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已经成熟的技术指标来进行,切记不可盲目的“凭经验”施工。在进行土地挖方时,施工测量人员要严格控制“标高”,不得超挖。在浇捣C10混凝土垫层时,需要预留标养及同条件下的试块各一组,做试块时需要请监理公司人员旁边监督,送试验室养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施工图来准确计算下料单,例如通过根据钢材的定尺长度来统筹下料。同时,在绑扎前,需要清扫模板内的杂物和砌墙时候落地的砂浆灰,并在模板上弹好水平标高线。当然,还要做好钢筋的清洁工作以及确保模板接缝不能漏浆等工作。最后,就是施工的后期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需要做的任务就是地基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在检查和验收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所有材料必须具有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出厂合格证。桩位必须正确,并且桩身必须垂直,而接桩的偏差必须控制在有效的误差范围内。第二,在进行单桩静载试验时,要严格控制预制桩桩头进入基坑内必须预留有一定的锚固长度。第三,要检查焊接的情况,不能存在缺、漏焊等现象。同时,需要注意压入土中的铁体必须进行涂刷防腐漆的处理工作。第四,要严格控制封桩混凝土的浇筑质量,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性能满足设计的要求。

图1 地基的结构特点示意图

3.2 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首先,设计的图纸是园林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进行交流的语言。故而,图纸的设计是地基处理技术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是通过计算机及图像处理设备来设计图纸。通过AutoCAD绘制的平面图和立体图,可以客观形象的描述出设计者的意图,从而能够更好的知道地基施工过程。除此之外,业界还有使用Photoshop来绘制平面效果图的。其次,在对地基处理前,使用“预压法”来压出基坑中的空隙水,使得土体更加密实,空隙的体积变小,从而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按照预压类型的不同可以将预压法分为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两种方法。真空预压的方法一般适用于深度可达15 m左右的环境。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真空预压方法时,需要在地基内设置排水竖井。而对于4 m左右的环境可以使用堆载预压的方法。总而言之,预压的方法对于解决地基的沉降和稳定问题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具体施工时应当考虑采用。再次,随着科技的进步,施工人员可以采用智能化手段了解设计图纸以及施工环境,建立起有效的施工模型,从而保障施工设备的正常运行。最后,在地基处理技术中一定不能忘记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房屋建设和城市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行房屋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能够有效的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对于工程地基施工的每一个环节的处理都要依据环境、狠抓质量,从而建立百年不倒的工程。

3.3 建筑地基施工技术的注意事项

首先,为了能够确保地基没有渗水和漏水的现象,就需要使得地基施工过程中护壁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与撞击混凝土强度等级相一致。同时,还应该做好对护壁密实性的完善检查工作。其次,要做好对地基施工的混凝土配比工作。也就是说,在混凝土配比环节,要确保原材料通过取料场的严格检查,并科学的进行人工挖孔桩以及机械钻孔桩的科学配比设计。最后,无论哪种混凝土类型都必须要满足相关的施工标准和规范。例如混凝土的初凝和终凝时间以及坍落度等问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定确保好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这样才能为建筑地基施工的质量保驾护航。

4 结语

为切实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就必须在建筑地基的施工技术方面狠下功夫。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建筑地基所具有的复杂性、严重性和困难性三个特征,并且把握好建筑地基施工的工艺和技术关键点。本文到最后,还根据建筑地基处理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总结出应当注意的事项。只要建筑工程的相关人员高度重视建筑地基这一隐蔽的工程,抓住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矛盾,避免敷衍了事和不规范的操作,就一定会给整体工程建造起可靠的地基,从而真正为社会和人民筑造起更加人性化、高水平和安全可靠的高质量建筑。

[1]王凤亮.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1(2):39-40.

[2]刘建设,张卫国.探讨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6):55-56.

[3]李建峰,罗建国,张 英,等.高层建筑基础设计方案的综合评价与比选[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5(9):11-13.

[4]张 德.谈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3,39(35):81-82.

猜你喜欢
建筑工程混凝土建筑
混凝土试验之家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关于不同聚合物对混凝土修复的研究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