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代性实践性创新性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改革★

2014-06-06 13:35王桂芹
山西建筑 2014年15期
关键词:城乡规划实践性城市规划

王桂芹

(湖南科技大学,湖南湘潭 410111)

近几年,我国进入了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各项城市建设广泛开展。城乡规划学科是一个涉及社会经济发展和物质环境建设的综合交叉学科,并且是实践性、政策性、动态性很强的学科。其内容要求、方法手段、政策与技术规范都要求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城市规划原理》是城乡规划学科的一门基础课程,因此,提高此门课程的教学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一定要体现时代性,紧随不断更新的法规和政策,同时该课程理论性极强,内容较为抽象,所以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增强实践性至关重要。此外,与学生的互动明显不足,学生很难参与到老师的教学过程中来,都是被动式的、填鸭式的教学。因此,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要求,必须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做相应的创新性的改革,以适应发展的要求。因此,提高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时代性、实践性和创新性至关重要。

1 城市规划原理教学背景的动态性

现在,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快速的提高,城乡规划能够为城市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指导。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城乡规划也越来越走向宏观与战略的研究,成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在此情况下,传统的城市规划学科也面临发展的机遇和新挑战。《城乡规划法》的实施以及“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的设立,给城乡规划专业带来了重大的影响。由于城市规划原理是城乡规划专业理论层面的核心课程,教材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使用的是《城市规划原理》教材第四版,内容比以前大为增加,强调规划的法制性、树立正确的城市规划价值观,补充了生态、经济以及人口等方面的知识,注意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及与GIS及RS等技术信息的结合,也就是培养规划工作者的全面发展,同时特别强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以及地位,这些新的内容的变化导致以前的教学模式根本不适应现在的需求,这种教学背景的动态性,要求我们的城市规划原理教学模式也要随之变化。

2 城市规划原理的培养目标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课程体系中最为重要的课程之一,规划工作者除了必须掌握城市规划设计的方法,树立正确的城市规划的价值观,抱着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还必须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许多相关知识。所以,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为:培养学生运用城市规划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城市规划设计等有关的专业理论,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规划设计的经济学知识去进行控制性规划设计、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研究的能力,为城乡规划培养专业人才。

3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

笔者主要立足于如何体现时代性、增强实践性、富于创新性对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进行研究。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改流程图见图1。

图1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改流程图

3.1 体现时代性

《城市规划原理》知识更新频率比较快,其内容要求、方法手段、政策与技术规范都要求与时俱进。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主要体现如下:1)我们现在所选用的教材虽然是第四版《城市规划原理》,但是其中很多的知识内容较为陈旧,已经与现行实施的不相符合,比如城市用地的分类标准。所以,教师应博览学科专业前沿信息以及现在的实时动态,并能够在上课过程中及时将国内外一些新的规划思想、理念与方法传递给学生;同时,应引导学生培养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注意浏览国内外期刊、杂志上的一些新的专业知识与信息;2)《城市规划原理》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课程,也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具有法制性。所以,授课时一定要关注最新的政策和法规:比如2008年《城乡规划法》的实施以及2011年新的“城乡规划学科”的建立,使城市规划原理这门课程能够与时俱进。

3.2 增强实践性

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要经过付诸于实践这样的一个过程才能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城市规划原理》这门课程理论性极强,内容较为抽象。教师在给学生讲授规划理论的基础上,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实践指导。增加实践指导这个环节,湖南科技大学的《城市规划原理》这门课程开课学期是学生大三的上学期,在此之前,学生分别到北京、上海、广州开始城市认知实习。通过实习,增加了对城市的直观认识,对于城市的规划设计方法,城市功能分区,城市规划总体布局有了感性的认识,这对于掌握第十三章“总体规划”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融入实践性内容,如教师在讲授城市总体规划的设计方法时,可以把实际的总体规划方案给学生讲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为后期的课程设计奠定良好基础。

2)教学实习基地。学校特别重视实践教学,为学生的实习提供一切便利,与湘潭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湘潭市城市规划局、湘潭市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有长期的业务往来,保证学生能够轻松的联系自己想实习的基地,城乡规划的学生在实践基地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和设计院的人员学习专业的知识如何应用到实际的案例项目中。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设计能力,最关键的是学习了如何分工协作,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能够做到毕业后顺利与社会的无缝连接。

3)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在我们的城市规划原理教学中尤为重要,比如讲授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的时候,要提醒学生观察自己所居住的小区,观察他们的规划设计手法以及人的舒适度,这样学生才会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他们就能切实感受到理论知识是如何应用到实践上的。

3.3 富于创新性

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要求,必须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做相应的创新性的改革,以适应发展的要求,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体现。

1)改革教学方法。以前老师上课的时候常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但是《城市规划原理》这门课内容很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很难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上课的时候应该尽量活跃课堂气氛,我的课堂我做主,学生对于老师的理论阐述能有所回应,积极参与思考,同时应该尽量多引用一些实际的案例,对它们加以分析,增加理论知识的形象性,并且针对某个问题进行辩论,目的就是以练促学,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提炼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改革教学内容。《城市规划原理》内容特别多,涉及城市规划的方方面面,《城市规划原理》教材第四版总共有22章,但是湖南科技大学这门课程实际的授课课时只有48个,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对一些内容要进行适当的取舍。《城市规划原理》主要是阐述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掌握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的基本方法。因此,通过通读教材,反复研究,把第3篇的内容作为课程教学的重点。同时对教材的内容有所删减:如教材的第18章“城乡住区规划”,主要是从修建性详细规划角度进行介绍,后面要专门开设居住区规划设计这门课,我便将其删除,第19章“城市设计”也是如此。在讲授第2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时,城市规划许多新的思想已经产生,所以要把这部分内容补充进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第11章“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现行的用地分类标准与教材上的已经不符合,所以要进行更正。此外,为了避免课程教学内容的反复性,突显教学特色,在确定教学内容与重点时,必须统筹考虑这门课程与前后课程的关系,如第2篇“城市规划的影响要素及其分析方法”,包含了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生态学等课程的内容。这样,经过调整改变后的教学内容才有针对性,提高了每一个课时的效率性。

3)成果反馈机制。教学成果反馈机制,能在宏观上对教学质量进行管理,教师也能对教学过程进行自我检查。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只注重考试的结果,而忽视了学习过程,导致出现很大一部分学生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并没有很扎实的掌握课本的知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教学礼拜”听课、督导听课、教考分离和学生意见等方法形成反馈机制,随时检验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合适,从而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教学,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4 结语

城乡规划是多学科、复杂性的综合领域,认真分析《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学生对《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学习兴趣和提高城市规划设计水平,对建设美丽城乡,推动城乡规划专业永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张 峰,任云英,周庆华,等.城市规划基础理论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建筑与文化,2009(6):55-57.

[2]陈秉钊.谈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培养方案的修订[J].规划师,2004(4):10-11.

[3]邓云叶,童成丰,杨贤均.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创新的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765-17766.

猜你喜欢
城乡规划实践性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论当前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应用型城乡规划专业培养计划与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