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应有的精神特质

2014-06-06 21:07陈立武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4年5期
关键词:名校管理机制校园文化

陈立武

一、有共同的精神追求

名校从校长到广大师生都有着为之共同奋斗的目标、理想与价值追求,长期积淀就形成了学校的精神之魂。无论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都是有思想、有情感、有诉求的人,精神上的独立和不断丰富、发展是教育追求的至高境界。校长摈弃了机械管理,与教师平等交流对话;教师抛掉了匠者心态,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便给学校注入了精神和灵魂的力量,校园就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以人为本”就真正得以体现(核心是以人的精神为本)。学校精神之魂的形成离不开具有强烈人格魅力的校长,校长应成为学校的精神领袖。

二、有浓厚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组织文化的综合体,蕴涵着学校的历史和传统,体现着学校的个性和品位,是良好教育生态的积极表现。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起着潜移默化的浸润作用,它的导向传承和浸染熏陶,极大地影响着办学效果和质量,教育陶冶一代又一代人。综观各地知名学校,具有浓厚的学习氛围是校园文化共有的特质。学习化的校园需要“首席学习官”,校长要既重视自身的学习又要重视集体的学习。

三、有高效的管理机制

所有名校都在长期的管理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这套机制无论对校长还是普通教职工都是广泛适用的,管理与被管理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它保证了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最大限度地防止了人为因素干扰。好比计算机良性运作的程序,只要规范操作,就能正常独立运转。当然,好的管理机制是动态的,其操作流程不断接受实践检验,逐步改善,与时俱进。一套成熟而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不仅能够成就名校,还可以实现名校的扩张和连锁,其管理品牌、管理理念、管理标准等可以整体输出。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应该说,一套好的管理机制比一个好校长更重要。

四、有鲜明的办学特色

有特色未必能成为名校,但是名校则一定有其特色。鲜明的个性特色是一所名校的重要特征。办出特色才能独树一帜,赢得竞争席位,取得办学效益。办学特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总结积累逐步形成的。学校特色既包含在教学实践中,又游离于单纯的课堂之外,管理者对特色的独到视野常常渗透在教育活动中,闪现于教育艺术里。美国《新闻周刊》曾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评出全世界最好的十所学校,这些学校并不是各方面最优秀的,却都是各具鲜明特色的。如,日本东京的四谷学校搞创造力开发教育,许多孩子获得了自己的发明专利;荷兰一所学校搞语言教育,每个孩子都懂得两门以上外语,并阅读了大量的世界名著。

五、有过硬的教师队伍

人能改造环境,其中,创造条件是最关键的要素。名牌学校的立足根基在于优秀的师资队伍。随着学校发展,壮大的教师群体被学校的精神特质所感召同化,能形成“雁阵效应”,造就团队优势。名校要为教师提供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改善成长环境,创设成功机遇,让教师不断成就卓越。这是名校最大的职责,是学校赖以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

六、有科学的培养模式

学校工作的“产品”是人才,致力于培养优秀人才是名校的使命和追求。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方法、机制、措施等,名校有清醒的思考认识,明确的规范要求,形成科学高效的培养模式。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先进教育理念的客观化、具体化,是教育思想在教育实践中的清晰反映,是优秀人才成长的助推器。学校的灵魂体现在它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于学生的品格和精神。学校培养模式的独特、稳定、高效,标志着学校教育质量的可信可靠,是学校品牌的基石。学生的素质反映了学校的教育思想,是学校品牌的展现。

(作者单位:安徽凤阳县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名校管理机制校园文化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名校介绍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名校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