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服加上历史感和年代感

2014-06-06 02:51韩旭
北京纪事 2014年6期
关键词:水袖戏服屈原

韩旭

记者:《屈原》在服装上作了哪些设计?

彭丁煌:屈原是深入人心的形象。之前大家见到的屈原来自绘画作品或者电影作品。可以说,那种形象人们已经非常熟悉了。大家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再用京剧来表现屈原的形象会变得很难。因为京剧有很多程式化的艺术形式,如果用传统的扮相来塑造屈原的形象,可能很多观众会觉得台上那个人物不是屈原。这样一来,屈原的形象设计就成了头等难题,但只要屈原的形象有了突破,其他人的形象设计就好说了。

我从传统国画中寻找屈原的形象特点——高冠、长髯、佩剑、长袖飘飘。为了和历史中人们印象里的屈原形象贴近,我在设计时保留了高冠,这样一来演员就由盔头改戴了头套。另一个设计在髯口上,考虑到老生没了髯口改粘胡子太像影视剧,我们创新地设计了一种软丝薄髯口。这样就保留京剧髯口的传统,让演员演起来很舒服,同时由于老髯口不同,更贴近屈原的长髯形象。

服装的颜色上屈原以白色调为主,然后我再根据每场剧情的不同,配上其他颜色,比如白色加绿、白色加黑等。之所以用白色作为屈原服装的主色,是因为屈原是一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人。其他角色的衣服颜色很亮丽的,但屈原恰恰用白色展现他独善其身的品格。

记者:在制作服装的过程中有什么困难吗?

彭丁煌:困难就是时间短,给我们制作服装的时间只有25天。一般情况制作100多套手绣的戏服得要3个月的时间,20多天的制作时间是前所未有的。我们演员彩排时一直穿的都是替代的服装,直到正式演出当天的上午,演出服装才被送过来,时间特别紧。好在衣服在看过之后,制作的质量并没有缩水,手绣的水准也很精良。

记者:《屈原》服装设计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彭丁煌:这次的服装设计有很大的突破。它既是京剧的服装,又具有历史剧服装的特色。像刚才说的髯口,或是我设计的水袖。这回演员服装的袖子很大,比传统演出服的水袖都要大。它主要表现出诗人大袖飘飘的一种潇洒气质。但过大的袖子会对习惯了传统水袖的演员带来不便。因此我就把大袖里的内袖设计得长一些,帮助演员找回穿传统水袖的感觉。所以我觉得《屈原》服装的特色就是在传统戏服的基础上加入了历史感和年代感。endprint

猜你喜欢
水袖戏服屈原
Singing the Changes
SINGING THE CHANGES
端午思屈原
曾经的米高梅有15个服装仓库,15万套戏服......
广州戏服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粤传统 粤传承 粤剧戏服手艺传承
曾凤飞:水袖轻拂的《远·近》恭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