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顶建筑式设计手法构建户外空间的若干思考

2014-06-07 13:07
山西建筑 2014年18期
关键词:界定场所墙体

周 军 王 巍

(1.DW设计集团,美国丹佛 80013;2.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设计学院,美国 丹佛 80013)

1 无顶建筑的含义

无顶建筑是一种具有建筑形态的空间场所,其使用特点具有构筑物的特征,但其使用性质则是公共开放景观空间。梁思成先生对其的定义为:“建筑就是人类盖的房子,为了解决他们生活上‘住’的问题。那就是:解决他们安全食宿的地方、生产工作的地方和娱乐休息的地方。[1]”我们可以将室外的空间场所都可以理解为“无顶建筑”(Unroofed Architecture,简称:URA),见图1,图2。本文将无顶建筑这一概念扩展至景观设计的范畴,利用建筑空间组合方式来探讨景观空间的可行性,利用建筑的空间围合性来塑造景观空间,倡导适合人们交流、具有良好户外人群使用特征的景观空间,并鼓励人群的到访,从而让空间形成交流的媒介,成为建筑的室外延续之目的。

图1 常规建筑

图2 无顶建筑

2 无顶建筑形成的围合

空间是由单元面及三维边界组成的[2]。空间的围合主要是底面和立面的围合,只要有了这两部分的要素,空间就形成了。然而空间的形成需要界定,没有界定的空间只是一堆形体组合。空间单元面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地面,而三维边界即我们最熟悉的围合物——墙面。由以上两者看来,空间和建筑只少了一个顶面,可称该类户外空间为“无顶建筑”。其概念在借用建筑常规空间构成的情况下,更多的是将周边的场景和综合元素进行借景,从而以建筑的空间组成方式来处理景观户外空间。这样的好处能解决户外空间的闲置,提高空间的综合使用率,并能更大的抵制废弃空间和空间的犯罪预防[3]。

2.1 设计底面

好的建筑和文化息息相关,而无顶建筑同样也与人群的使用紧密相连[4]。底面界定空间的大小和空间的性质[5]。底面是景观空间造型的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底面的不同会给空间不同的感受(见图3)。底面不同的材质区分也会给空间不同的界定,有时这种界定是完全心理上的暗示,告诉到访者该空间的存在。

2.2 围合立面

景观立面的虚实、疏密、高低的不同,同样可以塑造出不同感觉的空间(见图4,图5)。墙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最一般的立面限定要素。其中墙体的高低对所围合空间的性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墙体过高会造成空间的遮蔽,而过低则失去其遮挡的功能性。立面与建筑物的墙体功能性质是一致的,只是无顶建筑中的墙体立面有时不是实体,有时是植物的组合或是空间分隔造成的背景。图5中所展示就是常规建筑与无顶建筑的立面设计的差异。无顶建筑的立面与空间的形式更似于一种功能的景观特征,将人群的聚集与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也利用其各样空间的组合方式来提高空间的凝聚力[6,7]。

图3 底面对空间的影响

图4 梅萨艺术活动中心

图5 立面围合景观活动空间

3 无顶建筑空间边缘

边界是一种连锁形式,或者是一种过渡性空间,它围合或分隔不同的空间[8]。所谓边界指的是界定空间的边缘的线。John L.Motloch将边界理解成一条主要视觉界线,同时也作为一种媒介将各种物质与元素都串联起来[9]。高质量的无顶建筑空间尤其吸引人们前往。边界可以对领域进行分区,可以对场所范围进行限定,强化了领域属性。边界处理的好,可以产生丰富多样的空间。从一而终的实体边界给人呆板、无生气的感觉。我们可以利用围墙、道路、河流、花坛、篱笆、灌木、草坪等高低不同、形态各异的物体组织层次分明的边界(见图6)。无顶建筑边界的作用是区分空间并强化其差异。边界存在于生活中的种种场景中,有建筑物边界、场所边界、空间边界等。无顶建筑中的边界利用能有效的界定空间环境,使到访者能很快的识别该空间。也正是由于边界的作用,使得空间更加多样和人性化。无顶建筑是用于大众户外活动使用的开放空间。空间的开放表现为空间本身的开敞以及空间与其他空间之间的联系。无顶建筑不能过于开放,太大让人忽视空间存在,太小则会形成领域感。领域感产生后会阻碍后来人的使用,领域感让人不敢轻易的踏入,踏入后就像打扰别人的休息。同时由于过分的领域感,以后来的人会越来越少,最终空间的使用率严重降低。同样,空间过大让使用者会有不安全的感受,周边没有遮蔽和围合降低其空间使用率。

图6 建筑墙体边界与无顶建筑墙体边界对比

4 休息空间营造无顶建筑

考虑使用者的休息是营造无顶建筑的关键因素。现有的开放空间中经常会忽视休息的问题。缺乏休息的场所会直接降低空间的利用率。但开放空间中的休息设施永远也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无顶建筑的设计中就是尽可能的设计可以利用的区域或休息设施,它为疲惫后的人群提供休息的空间。休息的设置具体上分为正式休息与边界休息相结合。人们普遍喜欢坐在空间的边缘而不是中间[11]。因此空间的边缘或边界应该尽可能的设置休息设施。当人们发现空间中无休息设施可选,或者边缘过于窄小时,他们会创造性的选择一切可能的场所休息。

5 植物营造无顶建筑

植物是无顶建筑中最重要的美化环境事物,可以增添无顶建筑中的自然魅力,使其更具有吸引力(见图7)。微气候是指一种包含太阳、照度、风、温度、湿度组成室外小型空间的环境[12]。微气候空间能提高无顶建筑的使用舒适度(见图8)。高大的植物群植或林植可以起到减弱噪声、防风阻沙的作用。但过度植物种植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公共空间内却会产生安全隐患[10,12]。因为它们遮挡了人们的视线,无意中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空间。这样的空间,增大了犯罪分子的做案系数,也降低了人们的安全系数。所以,无顶建筑中的植物应该保证相对的高度和疏密程度,只有这样无顶建筑才能形成一处可以交流的场所,一处建筑的室外延续。

图7 植物不同高度形成遮挡

图8 植物高差不一形成微气候

6 结语

城市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的压力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会忽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然而,交流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社会的环境以及户外的设施对人的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人们会有意识的选择某些设计成功的场所进行交谈或集会,这些场所就是承担着交流媒介的作用。本文所倡导的无顶建筑式的户外设计手法就是探讨如何将空间设计的更加人性化、更有亲和力、让人身处其中更加的舒适和放松。这样的环境下的人们将更有机会认识新朋友,见老朋友,或是伴随家人休憩与交流。

[1]梁思成.古建序论[J].文物参考资料,1953(3):1-2.

[2]Hans-Wolfgang Loidl,Stefan Bernard.Opening Spaces:Design as Landscape Architecture[M].Birkh User,2003:54.

[3]周 军.商业户外景观亚空间与多样化休息研究之我见[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06.

[4]周 军,王 巍,沈林明.区域文化景观旅游带动地坑院建筑保护[J].山西建筑,2007,33(7):38-39.

[5]周 军,苟小燕.空间形成组织交流设计理论和方法——以上海晨光集团景观设计为例[J].华中建筑,2009(11):130-132.

[6]Zhou J.Desert Farming Moisturizer Transition from Dry lands to Domingo Eco-community[J].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gazine,2012(9):102-103.

[7]Zhou J.Growing Fun(ction)delaware river park islands of resilience[J].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gazine,2011(10):124-125.

[8]Catherine Dee.Form and fabric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a visual introduction[M].UK,Taylor& Francis,2001:116.

[9]John L,Motloch.Introduction to landscape design[M].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2000:206-207.

[10]周 军,沈林明.合理的景观设计抵制城市死角达到犯罪预防[J].华中建筑,2006(11):23-24.

[11]Clare Cooper Marcus,Carolyn Francis.People places:design guidelines for urban open space[M].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1997:33.

[12]Robert D,Brown,Terry J.Gillespie,Microclimatic landscape design:creating thermal comfort and energy efficiency[M].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1995:13.

猜你喜欢
界定场所墙体
浅谈UHPC在异形曲面墙体中的应用
新型建筑墙体材料及墙体保温技术分析
我国首次对“碰瓷”作出明确界定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远离不良场所
承重型3D板墙体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秸秆砖在墙体材料中的应用
高血压界定范围
恋爱场所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