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家风”

2014-06-13 11:10张永谊
杭州 2014年2期
关键词:晏子家庭成员家风

文 张永谊

也说“家风”

文 张永谊

生活中,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等,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

近日,中央电视台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人们对“家风”的热议与思考,也引起人们对美好家风内涵的进一步理解。

何谓家风?家风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是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氛围,是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孩子们则是一种无言的教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生活中,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等,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教育名言:“父亲和母亲们,你们在孩子身上延续自己!”也就是说,孩子在父亲和母亲的潜移默化中启蒙成长,父母是什么样,孩子就会跟着学什么样。这句话提醒着我们: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传身教,营造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

在美国,有这样两个家族:一个是爱德华家族,一个是珠克家族。到目前,两个家族都已经传到第八代。爱德华是个博学多才的哲学家,为人好学勤勉,严谨正派,他的子孙中,有13位当过大学校长、108位当过教授、86位是文学家、65位做过医生、21位当过议员、2位当过大使、1人做过副总统;而珠克是个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毕生无所事事,浑浑噩噩,他的后代中,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因酗酒致残或夭亡、60多人犯过诈骗罪或盗窃罪、7个是杀人犯,没有一个有出息、有建树。为什么两个家族的境遇会有如此大的区别?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两

个家庭的家风截然不同。两个家族的成员一代一代的在不同的家风中潜移默化地成长,最终是一个家族受人尊敬、仰慕;而另一个家族让人憎恶、厌弃。

良好家风的重要基础是团结、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一个家庭,长辈间互相指责、埋怨、争斗,孩子感受到的就会是冷淡、冷酷、敌对情绪,心灵深处就会留下痛苦的伤痕,感染到他的身心,也就可能传染给他接触的社会成员。因此,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家长要理智,要发扬民主,主动倾听家庭成员的意见,平等协商,让家庭充满欢乐情趣,让大家在相亲相爱的人际关系中生活。

为官者更应该注重“家风廉正”建设。《晏子春秋》里曾记载:有一个为晏子赶车的人,因自己是相国的车夫而“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正巧被其妻看到,妻子竟然要与他离婚,原因是丈夫太张扬!车夫听后,幡然醒悟,改变了过去仗势自恃的态度,后来被晏子推荐做了国家要员。清朝御史陈鸿,奉命到银库当差,其妻知后并未欣然,反而提醒他:“这虽是美差,但稍有不慎,将会招惹杀身之祸,需格外小心才是。”陈鸿铭记妻嘱,当差几十年,秋毫不取,博得世人称赞。以上两例都说明了一个贤妻对丈夫是多么重要!眼下一些不法分子为牟取利益,不择手段,如果“正面进攻”难以奏效,便挖空心思把“糖衣炮弹”瞄准领导干部的“后院”,在其家属子女身上打开缺口。如果家属利令智昏,就可能把领导干部送上邪路。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党风廉正建设,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家风”廉正建设,不仅自身身正,更要倡导家人廉洁自律,清白做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国家的基础,也是反映人情世故、社会风气的“窗口”。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学校,它是无形的、潜在的力量,它对家人既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又是陶冶家庭成员立身行事、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炉”。

猜你喜欢
晏子家庭成员家风
身体传送带
晏子的车夫
小燕子
家庭成员的排序 决定孩子的格局
家风伴我成长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晏子使楚
晏子辞退高缭
幸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