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

2014-06-13 02:57王艳琴
文教资料 2014年7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

王艳琴

(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云南 昆明 650106)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

王艳琴

(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云南 昆明 650106)

高校教学管理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其地位不言而喻。信息化时代,各级各类教育都已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规划。本文主要探讨高校教学管理实施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旨在通过分析找出当前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高校教学管理 信息化建设 现状分析 对策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不再是一家独大,如何有效地获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高校教育教学的管理体系已经势在必行。有效地建立健全高等学校现代化教学管理体系,加大信息化投入,势必推动高校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进而提升高校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1.教学管理信息化内涵及必要性

1.1 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内涵。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运用信息管理理论与信息管理方法,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技术,充分考虑教育教学的内外因素,组织和配置教学信息资源,开发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化教学管理的过程[1]。教育信息化的内涵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变化时刻都在更新,信息化教育已逐渐深入到各级各类教育教学之中。

1.2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当前,高校扩招带来的学生数量激增,专业设置增多,使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很难适应高校教学管理的需求。因此,及时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建立适应新形势需要的现代化高等教学管理体系已是大势所趋。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可以满足现代化高校教学管理发展的需求,可以有效地改善现有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互通有无,提高效率,对提升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1.2.1 加强校际联系,互通信息,提高管理水平。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提升,加快了高校教学管理理念和模式的更新速度。当前,我国各大高校如何汲取最新的管理理念,用于教育教学的管理之中,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建立校际教学管理网络,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借鉴他校的成功经验,实现合理化制度的分享互用,避免资源重建,更好更快地促进自身健康发展。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引入信息化,将极大地增强校际沟通的能力,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为高校发展奠定坚实的信息基础。

1.2.2 加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有效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信息是现代管理和领导决策的重要基础,如何更快地传达信息,已成为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关键所在。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是人工的层层传递,信息的传递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对工作的处理具有较强的滞后性。信息化大大改善了这种状态,一个文件信息的传递,从主管部门到下设各个部门,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为执行提供了更为宽松的时间。目前,高校教学管理随着学生的增加,给相应的材料整理增加了难度,但信息化网络的运用,使这种现象变得从容,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因此,建立健全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地整合学校资源,实现各部门之间信息的有效、及时传递,为教学管理的主管部门更好地掌握各个学院甚至学生的情况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1.2.3 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

我国高等教育很早就提出了实现规范化教育的问题,合理的领导管理体系是实现这种规范化管理的有效途径。高校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主要通过有效的措施实现高校教务处与各个学院的协调沟通,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保证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科学、有序、高效发展。高校教学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可大大提升高校教育教学的规范化建设程度,教务管理系统的建立,为各个学院及时掌握学校教务信息,学生及时实现个人选课、成绩等相关信息查询,从而使教学管理达到有序、规范。

2.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随着我国高校的迅速发展,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不断加大,很多高校都建立了必要的高校信息化平台,有效地加强了高校教育教学的统一协同管理,提高了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但我们应该看到当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影响着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2.1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年龄层次不一,对信息化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将信息化管理等同于几台电脑的配置上。应该认识到,信息化建设不是几台电脑的问题,而是教学管理的深层次改革的需要。由于受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高校教学管理仍停留在传统模式上,体现为信息收集、管理、反馈的思维模式的固定和僵化,不能将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有效利用。加之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必须通过合理的培训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化要求,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因综合技能不强,导致他们不能适应当前的管理工作。正是由于人员结构的差异,使得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操作水平参差不齐,信息化的应用能力存在很大的差距,相关硬件、软件的操作人员更是匮乏,致使很多设备成为摆设,或者不合理的维护。

2.2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更新力度不够。

由于信息化的发展速度空前,导致软件、硬件的更新速度加快,使高校信息化的经费投入不断增加,以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化建设需求。但在信息化建设时,高校往往是一次性的集中投入,平时不能及时更新硬件、软件,导致系统落伍,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质量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同时,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系统一般都是由相应的软件公司来制作,使用过程中难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致使信息化水平受到制约,甚至出现软件设计后不能使用的现象。因此,高校作为主体性的学术研究机构,应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在为我所用的同时,吸收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研发,可谓一举两得。

3.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3.1 更新观念,加大高校信息化建设力度。

任何体制创新、制度创新都取决于观念的更新[2]。高等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更新观念,建立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彻底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将全新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应用到现代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之中,为高校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一切以优化高校发展,促进优势学科建设,规范管理为基础,切实将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

3.2 加大投入,建立自主研发体系。

信息化的发展速度空前,导致软件、硬件的更新速度加快,使高校信息化投入的经费不断增加。因此,高校必须改变以往单纯依靠专业公司开发软件的模式,充分发挥主体性的学术研究机构优势,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在为我所用的同时,吸收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研发,可谓一举两得,形成良好的循环机制。因此,建立健全自主研发体系可以有效促进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高校人才体系的合理化发展。

3.3 加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培训,适应信息化快速发展。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者是信息系统的管理者和具体的操作者,其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由此可见,我国高等院校应该提高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通过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适应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综合性人才团队的建设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事关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高校应不断加大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术培训,以适应社会需求,促进高校自身的建设与发展。

4.结语

高等学校实现信息化管理将极大地促进高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提高社会竞争力,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高校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大投入,建立健全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制度,培养一批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人才队伍。

[1]闵文飞,等.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文献综述[J].商情,2012(21).

[2]吴蓁蓁.论创新的理论依据[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4(2).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