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夏妮的诗

2014-06-14 18:33朱又可
师道 2014年5期
关键词:诗歌朗诵诗行写诗

我们没有想到夏妮会写诗,直到她参加《南方日报》天空城举办的“小学生诗歌节”获奖,才想起她四五岁时,我陪意大利的一个作家和导演到吐鲁番去,在车上,作家不时地做笔记,坐在后一排的夏妮也有样学样,要求给她笔和纸,在抖动的车里,她写下的,似乎就应算是诗行,当然没有保存下来。

她之所以从10岁开始写到现在,坚持了四年,与她从小学升入初中有关,升入初中,压力和痛苦陡然增加,她有一段时间,写诗似乎难乎为继。“现实”是要窒息人,而人如果直面现实,表达现实,发出声音,现实就不会只是暴君。夏妮有幸地把诗歌之笔转向了她的现实:她的教室和班级,她的同学和老师,以及家庭、教会、城市和遥远的地方。它们在她笔下有着沉甸甸的分量,不是无病呻吟,不是“文青”,不是“文艺范儿”。痛苦就是这种双刃剑。她走在窄缝中,似乎委屈,但这窄缝也“规定”她的诗行的走向与长势。

她不是概念。不是理念。不是讲道理。有的读者说读过夏妮的诗,很容易记住其中的句子。那可不容易。

你可以不把她写的东西叫诗,叫什么都行。正如作家张炜说,“她将喧嚣无比的现代生活化为了黑白无声影片——这声音一开始还有,但是她将音量调至最小以至于没有。她就在这沉默中拥有了奇怪的能力和魅力。”(《初二七班》序言)

通过写诗,夏妮接触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写诗使她和一些著名诗人和作家都成了朋友,她的诗歌入选鹿特丹国际诗歌节中国诗歌单元,被翻译成英语和日语,大陆和台湾、香港、澳门的中文刊物都发表她的诗歌。她的获奖诗歌《七月》被耶鲁大学东亚系的李思琳作曲后在中央电视台3套播出。她也应邀参加了中国诗歌新发现夏令营、上海黄浦江渡轮“朱夏妮诗歌朗诵专场”。诗人李笠、黄灿然、王小妮的诗歌朗诵会分别邀请了朱夏妮参加朗诵。她的诗歌不但宣泄了痛苦,也使她加深了对生活的理解。目前她除了《初二七班》外,还出版了诗集《忘带校卡的人》(2013年12月诗歌EMS周刊)。

她的诗歌给她带来了许多快乐,增加了生活的色彩。她的同班同学购买她的诗集,说是作为“初中生活的共同记忆”来珍藏。她刚刚通过了托福考试,被美国一所高中免试录取,她希望能继续用中文来写诗,将来也能用英语写作。

我希望更多同学能够追求自己的梦想,忠于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而不仅仅是考取一个高分,为父母学,为老师学,为学校学。

(朱又可,朱夏妮的爸爸,资深文学编辑。)

责任编辑 萧 田

猜你喜欢
诗歌朗诵诗行写诗
流年似水
爱的诗行
为你写诗
区别
平凡生活
读诗十二法
语文教学朗诵经验浅谈
诗歌朗诵在初中音乐课堂的融入分析
如何有效开展“翰墨诗轩”诗歌朗诵社团
无法提及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