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古关隘旅游资源及开发利用研究

2014-06-14 06:32韩军青
老区建设 2014年12期
关键词:山西省山西资源

郑 雪 郑 玮 韩军青

一、绪论

山西省是一个高原省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古代关隘众多,古关隘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至今没有被大家所重视。古关隘集军事防御功能、交通要塞功能、古代建筑风格和自然山水魅力于一身,尽管山西古关隘原貌多残缺不全,有的建筑已经消失殆尽,但它们依然是历史战争和社会文化的见证者,我们应倍加珍惜和保护山西古关隘资源。研究古关隘并且开发利用它们,不仅可以加强古关隘的修复和保护,还对山西省旅游事业的发展有所益处。可以更好的向国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深刻认识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带动山西省经济的发展,同时对山西古关隘的保护也起到一定作用。

二、山西省古关隘资源的地理特征

山西古关隘有三大特点。1.关隘数量多,大大小小达到五百多个;2.地理位置重要,皆在山口、河口、交通要道;3.空间分布规律性强,东西南北中,都有关卡可设防[1]。据《中华名关》一书统计,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知名度较高的和发生过重要战争的关隘有93个,其中山西有11个,名列第四位。

山西省山多、关多,且大多处于山谷间或山河要冲之地。山西东面太行山是它的屏障,西面黄河是它的襟带,北面是大漠、阴山是它的外蔽,勾注山和雁门关是它的内险[2]。山西古关隘多分布于四个边境:东部及东南部依太行山脉分布,西部和西南部沿黄河分布,北部关隘沿内、外长城分布。

在历史上,山西战事频繁,为“兵家必争之地”,军事价值斐然[3]。除了自身险峻的自然地形以外,还是各区域间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文化流交流融汇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关口。山西古关隘自身除了保存有大量古代政治社会印记以外,还保存有大量经济、文化和商贸等人文社会的烙印。同时也是民族间交往——冲突——融合的见证者,也是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的桥梁与纽带。

整个山西省关隘的分布如同一个“因”字形。山西内外长城线上的关隘一内一外,两道防线保卫山西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安全。“天设重险,以藩卫国家”,其军事战略意义重大。外长城线位于山西与内蒙交界处,北部分布于外长城上的主要关塞有:老牛湾口、杀虎口、得胜口、守口等。内长城的划分是指恒山、管涔山一线,忻州与朔州交界处的长城,地形十分险要。内长城防线的古关隘分布主要有:史称”晋北三关”的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外加其十八隘口。山西境内腹地及四境的主要关隘有:忻口、赤塘关、石岭关、娘子关、故关、天井关、永和关等纵贯山西省南北河谷盆地,是通向中原腹地的天然走廊。

三、山西古关隘资源的价值分析

山西省大部分的古关隘所处地区环境优美,自然古朴的环境状况,令人身心舒展。险峻的自然地形和关楼的端庄凝重共同组成山西古关隘的观赏价值。如晋北地区内外长城线上的古关隘给人一种雄伟豪气,苍茫浩旷的感觉。

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山西古关隘,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据说娘子关处的绵山崖间的“洗脸盆”是当年平阳公主洗脸梳妆之处等等。大批文人骚客被其景色雄壮秀美和其战争壮举所吸引,来此吟诗作赋,更加增添它的诗情画意。其建筑学价值极高,关楼的建筑大多数设在山川扼要之处,巧妙利用地形,就地取材,建筑高峻坚固[4]。

现代军事地形学可以借鉴古关隘的选址。古关隘是古代战争的产物,所处地区的险峻是古今军事家选择战场非常重视的一个因素。虽然在现代战争中已经不像过去那样过于依赖地势,但在现代军事地形学方面,古关隘的选址依然对其具有科学借鉴意义。

四、山西古关隘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开发对策

如图所示,在山西省各市古关隘资源分布情况中,忻州以18%的古关隘分布率排名全省第一位,临汾以13%、大同以11%排名第二、第三位。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古关隘资源旅游,弘扬具有当地特点的民俗文化。

(一)古关隘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山西古关隘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数量多且易于开发。但由于对其不够重视,开发投资有限,资源利用率低等很大程度上都制约着古关隘资源旅游的发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山西省古关隘资源存量不清,各地开发程度参差不齐。相关部门统计方面古关隘信息不全面、数量不准确等问题,造成对全省古关隘数量收集上没有精准把握,特别是在偏僻地区的古关隘更容易被忽略。

其次,对山西古关隘的开发认识不到位,破坏严重。对古关隘遗迹资源问题不够重视,所在地破坏古关隘遗迹现象较为严重,环境污染问题也较为突出。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不高,未得到充分利用。

最后,山西古关隘旅游资源开发缺乏科学评价。在山西古关隘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中轻视市场效应,缺乏市场策划、宣传和营销策略,以至于已开发的古关隘旅游得不到游客的认可,在国内外知名度不高[5]。

(二)山西古关隘旅游资源开发思路

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炉的山西古关隘,其开发利用方向必然是旅游业。从目前的开发情况来看,除了几个非常著名的古关隘如娘子关、雁门关等得到合理开发外,大多数的古关隘资源都没有得到当地相关部门应有的重视以及合理、充分的利用,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重新评价和审视山西省的古关隘资源:首先,依托交通条件,实现沿路沿边开发。山西省古关隘旅游资源开发最有利的条件就是便利的交通;其次,根据资源分布,进行组合式开发。古关楼以及其附近附属于它的古建筑群 (包括烽火台、钟楼、祠堂、寺院等)——险要的自然地理地形及其周围附属于它的自然风光(青山绿水、瀑布温泉等)——关城墙壁有古人石刻、石碑题字、纪念碑亭、民间传说、寺庙等——古老民居、古镇风貌及民俗民情;最后,针对区位特点,形成点——轴式开发。古关隘旅游资源作为山西的特色旅游资源,从各方面分析,若不合理开发利用就是浪费。根据我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提出的经济空间分布的点——轴理论,笔者把山西古关隘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确定为点——轴(线)开发模式。

(三)古关隘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古关隘资源是山西省得天独厚、品位极高的旅游资源。但大多数极具开发潜力古关隘没有得到开发利用。要保护好山西省古关隘这一珍贵旅游资源,做好古关隘旅游,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提升山西省的形象,加大政府对古关隘旅游资源的关注和宣传力度,将古关隘旅游培育成为新的旅游产品。

第二,加大山西古关隘的保护力度,开发的同时应该注意减少和避免破坏,考虑古关隘景区的环境承载能力,加强景区环境保护,最大程度的保护好古关隘。

第三,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成体系的开发。有些古关隘已经从原来的交通要道演变为现代化的交通要道。例如三垂冈,今有太焦(太原至焦作)铁路穿越而过,为交通要冲。

第四,统计清楚山西省古关隘旅游资源的数量,摸清全省古关隘情况。搞清楚哪个最有名气,哪个出现时间最早,哪些古关隘保存比较完好的,哪些适合旅游开发。

[1]王怀忠,马书岐.山西关隘大观[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2.

[2]陆岩司.读史方舆纪要选译.[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78.

[3]饶胜文.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1.

[4]卢有泉.山西古关隘——雄关湟猩节瘢[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

[5]张慧霞,佘可文.山西旅游资源与开发研究[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山西省山西资源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农业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山西省大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