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设疑激趣

2014-06-14 08:30张小娇
师道 2014年5期
关键词:高尔基李时珍悬念

张小娇

悬念设疑

在课堂教学中,“悬念设疑”又称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在学生无法预知结果但迫切希望知道结果的情形下,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教师作为一位站在讲台上的艺术家,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运用悬念设疑,就一定可以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时,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扎实的工作态度呢?我运用悬念设疑法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走上讲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如下一组数字:

11096 1160 30 200万 52 1892 10 百

然后让学生一起读这组数字。读完,学生你看我,我看你,个个露出惊讶的表情,发生什么事了?这节是语文课,又不是数学课,老师为什么让我们认读数字呢?这些数字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语文课有关系吗?如果有,是什么关系呢?学生由此产生了疑惑,在不经意间对这些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的这些反应不正是我想要的吗?于是,我趁机说:“有这样的一部书,用了30年的时间写成,全书近200万字,一共52卷,记载了1892味药,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先后被译成拉丁、法、日、朝、德、英、俄等10余种文字,流传全世界,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我让学生就这段话提问题,学生的问题来了:这是一部什么书?作者是谁?用30年的时间才写成功,作者一定吃了许多苦,一定有许多让人感动的故事吧?要完成一部这样的百科全书,那得有多大的恒心和毅力啊?……

我因势利导,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有了前面这段话的铺垫,有了学生悬而未解的吸引,有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与弟子庞宪住破庙、吃干粮,在月光下记录寻访所得药材,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药材的事情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对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扎实的工作态度产生深刻的敬佩之情,并从中得到教育。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恰如其分的疑问设计悬念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揭开悬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分层设疑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也能学会──只要向他们提供了适当的前提和适当的学习条件。”教师在预设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组织教学,分层设疑,因材施教,使接受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发展,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时,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学习,让他们的思维得到发展?我根据季羡林和小苗的谈话循序渐进的特点,分层设置了以下三个疑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所收获:

第一,为什么主张看闲书?

这一环节的设疑,问题较简单,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后都能得出答案。这种最基本的、单项的、带有模仿性的问题,学困生容易解答。这样可以让他们掌握课文中最基础的知识,具有最初步的技能,完成最基本的学习任务。

第二,他们对读书的观点都散落于各个段落中,也散落于我们的表达中。同学们能不能归纳各个观点,用上“一、二、三” 让我们的表达更有条理?

这一问题是根据中等生的认知水平而设置。中等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提出这个问题,把基本目标提高一个层次,可训练学生梳理知识、概括表达、综合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而这个问题也是培养“学困生”思维能力的“最近发展区”, “学困生”以新带旧,利用现学的知识,“跳一跳,也可以摘到果子”。

第三,关于读书的观点,你们自己的看法呢?回味题目,这“苗苗”和“大树”还是指某一个人吗?

这两个问题,灵活性、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突出对优秀生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人文素养等非智力因素的发掘,有利于优秀生个性能力的张扬和综合能力的发挥,进一步拓宽优等生的视野,发展思维。

宋代的朱熹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若要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就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综合基础的差异及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而分层设计疑问,使不同层次的的学生都能在自身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留白设疑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中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在课文言而未尽之处“留白设疑”,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文章的情节进行合理构想、发散思维;让学生在想象中创造,在想象中发展。

教学《小摄影师》时,如何才能实现情感目标,让学生语言能力切实得到发展,且又可以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达到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我根据结尾留下的艺术空白进行有效设疑:

1. 从高尔基跟秘书的对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2. 小男孩会回来吗?为什么?请展开合理的想象,补续课文结尾。

第一个问题,学生可感受到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切的关爱,文本价值得到实现,情感得到升华。

第二个问题,这个留白式的设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思维的最佳时机。这一设疑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设身处地,想象思维很快就活跃起来:有的学生说小男孩不会来了,因为高尔基很忙,时间很宝贵,小摄影师花费了高尔基很多时间,不便再去打忧他;有的学生说小男孩一定会来,因为他的任务没完成,没法向同学们交待;也有的说小男孩一定会来,因为高尔基如此热情地接待他,配合他;还有的说小男孩回来后,给高尔基照了一张最满意的相片,完成了摄影任务……学生结合课文合理的因素,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散思维,通过想象去填补留白处,使不完整的情节明朗化、具体化,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又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

(作者单位:广东湛江市第十六小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

猜你喜欢
高尔基李时珍悬念
巧设悬念增魅力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中国药神李时珍
秒变戏精
扑在书上的高尔基
嗜书如命的高尔基
智英赛:曹岩磊爆冷破断王林娜加冕无悬念
高尔基的苦难童年
李时珍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