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陷阱并非必然

2014-06-19 02:23邵宇
中国经济信息 2014年9期
关键词:陷阱升级贸易

邵宇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提高在全球产业链条上的定位,对内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对外优化贸易结构。

近年来中国经济崩溃论的信众不断壮大,反映了大家对“中等收入陷阱”这个蒙着面纱的恶魔的担忧。中国在2010年前后已进入中高收入群体,国际经验显示,这一阶段往往对应了“追赶效应”的尾端,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优势枯竭、转型升级的方向还不明确,同时经济社会问题积聚。经济崩溃的担忧,即对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转型升级的担忧。

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陷阱”,“中等收入陷阱”与“低收入陷阱”都反映了在全球价值分工链条上升级不成功的结果。从主要经济体的发展经验来看,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区间向中低速增长区间的下台阶是必然,没有哪个国家可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区别在于,经济增速的回落是由于转型失败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导致的下台阶,还是在成功步入高收入群体之后、随经济驱动因素转向技术创新而出现的“自然”回落。

因此,“中等收入陷阱”更多提示的是一个或然的风险,而非必然的结果。 “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更多也是近些年才逐渐突出出来的问题,先发国家的发展历程中比较少类似问题。早一批受益于全球“三元格局”(消费国-资源国-生产国)中生产国地位带来发展机遇的经济体,也没有遇到“中等收入陷阱”,而是在继续强化的全球“三元格局”中实现了产业升级或找对了自身定位,培养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陷阱”问题主要集中在过度依赖传统增长模式、国内经济结构相对脆弱、产业结构升级无望或升级失败、战略政策失误、社会问题频发的拉美国家及部分东南亚国家。

所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的背后是传统增长模式的枯竭与转型升级的失败。传统增长模式的枯竭主要源自“追赶效应”的消失、不断上涨的要素价格、内外失衡等等,而转型升级的失败则可能源自制度缺陷或战略失误、国内经济的脆弱性、社会秩序的不稳定等等。

因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是:提高在全球产业链条上的定位,对内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对外优化贸易结构。全球价值链分工上的提升,反映在贸易结构上主要通过两个方向实现:一是在商品贸易中,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逐步升级,提高单位要素投入的附加值,并继续提高中高端产品出口占比;二是提高服务贸易的占比,提高贸易活动的附加值。

目前,商品贸易仍然是我国出口贸易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近年来出口商品结构在逐步优化,初级品与低端品出口占比已由早年的70%以上回落到当前的不足50%。中国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都远低于其他主要国家,尤其服务贸易出口占总出口金额的比重远低于其他国家,未来重视度会不断提高。提高服务贸易占比,可以通过健全服务贸易体系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买”的方式引入国外服务贸易的先进经验。

而对内改革与产业转型方面,亦可参考韩国的经验,至少包括:重视从生产型创新向技术性创新的转变;加大教育投资;确立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削减财阀权利;重视产业升级的顶层设计;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结构转型;有效抑制腐败。

猜你喜欢
陷阱升级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回暖与升级
贸易统计
陷阱
贸易统计
陷阱2
陷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