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做到公正执法

2014-06-20 23:46邱水平
前线 2014年5期
关键词:政法公正办案

邱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上的讲话,系统回答了政法工作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做好当前政法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深刻领会和把握总书记关于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生命线的重要论述,努力做到公正执法。

更加注重夯实公正执法的思想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政法战线的同志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首先端正执法理念、打牢思想根基。

要从灵魂深处解决“权从何来、为谁执法”的问题。身为人民法官、人民检察官、人民警察,我们手中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只能为人民谋利益。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做到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对群众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必须切实克服特权思想、官僚习气、衙门作风,决不允许对群众的报警求助置之不理,决不允许让普通群众打不起官司,决不允许滥用权力侵犯群众合法权益,决不允许执法犯法造成冤假错案。

要始终坚定法治信仰。公正是法治精神的真谛,对法治的坚守就是对公平正义的最有力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把法治上升到信仰的高度,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观念、法律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政法干警执掌着国家法律公器,必须始终信仰法治、崇尚法治,发自内心地认同、敬畏、遵守和捍卫法律,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执法者。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权势、金钱、人情、关系等因素的干扰和诱惑面前,始终站稳脚跟、挺直脊梁,只服从事实、只服从法律,以实际行动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要时刻守住职业良知。一些案件仅凭良知就能明断是非,最后结果却偏偏办得显失公正,根子就在于执法干警在职业操守上出了问题。司法机关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公正廉洁是政法干警的最基本操守。如果连政法机关都不能对人民群众公平对待、平等保护,那就没有什么社会公正可言了。政法干警务必要树立高尚的职业追求,自觉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把不公不廉作为最大耻辱,始终保持惩恶扬善、执法如山、公平如度、清廉如水的浩然正气。

更加注重严格、规范公正执法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对政法机关而言,严格执法就是一种重要担当。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一定要严格尺度、依法处理,否则执法公信力、法律权威就难以形成。现在执法失之于宽、失之于松的问题在一定范围内比较突出,比如对于一些涉嫌经济犯罪、环境污染、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等案件,存在以罚代刑,使当事人逃避刑事追究的现象。比如,对一些涉及人数较多的群体性事件和案件,不敢执法与草率执法的问题同时存在,等等。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切实增强担当意识,严格按照法律精神去执行法律,对违法犯罪的不论涉及哪个群体、不论涉及哪些方面都要坚决依法处理,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决不能让法律成为“纸老虎”。

执法司法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的瑕疵和疏漏都会对最后结果产生直接影响。我们必须像企业抓产品一样,狠抓执法办案规范化,保证过硬的办案质量。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进一步强化了对诉讼全过程的规范和制约,对执法办案提出了比以往更高更严的标准。对政法机关来说,必须牢固树立实体与程序并重的思想,切实扭转重实体轻程序、重结果轻过程的惯性思维,把程序正义的要求落实到执法司法全过程。强化证据意识,坚持依照法定程序、通过合法手段收集、固定和审查证据,努力使每一个案件都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严格执法、规范执法,不是单纯的“法条主义”,不是机械执法、就案办案,政法干警需要设身处地从社会的视角、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更多地贴近生活、走近群众,让裁判结果既符合法理,又考虑事理、照顾情理,实现群众心目中的公正。

更加注重以公开化、信息化促进公正执法

近年来,北京市法院系统明确提出要让当事人打一个公正、明白、便捷、受尊重的官司,警务公开、检务公开、狱务公开等方面的措施也在不断完善。但这只是司法公开的第一步。现在,人民群众的权利意识、监督意识明显增强,我们不主动回应,就谈不上是合格的执法者。要让干部和干警从内心深处树立主动公开、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除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外,把各项工作制度、办事规则都置于“阳光”之下,把各项执法司法活动全部对社会公开。

公开化、信息化公正执法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总结推广社区网上警务、“数字法庭”等为民服务的机制和经验,积极搭建服务群众的有效平台,尤其是大力推行网上受理、网上查询、网上审批、网上办公、网上咨询、网上引导,使互联网真正成为了解群众诉求的窗口、方便群众办事的平台、接受群众监督的渠道。应该主动适应信息化时代人民群众对司法公开的要求,更加注重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畅通公开渠道、拓宽公开范围,积极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努力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司法腐败无法藏身。

更加注重以执法责任强化公正执法

权力对应责任。责任若缺失,权力就容易被滥用,公正也就难以保证。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可以追溯,执法办案出现问题应当也必须受到追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就是建立法官、检察官、警察办案责任制,需要从立法、制度、机制等各个层面进一步跟进。当前,尤其要重点探索解决好追责制度的统一性和系统性、办案人员的主体地位、追责程序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责任主体的认定以及监督机制的长效性等问题。同时,也要加快完善执法考评、案件复查等工作机制,与办案责任制一起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的严密管理体系。冤假错案的产生有其客观因素,但是有的却是由执法者主观恶意造成的,对此,必须严肃进行责任追究,一纠到底,坚决查处其中的司法腐败与违法犯罪行为,坚决清除害群之马。

在严格落实执法办案责任的同时,也要给执法司法者创造一个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的环境。要积极推动建立健全违反法定程序干预司法的登记备案通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严密防范、坚决处理违法违规干预司法的行为,为干警严格执法排除外部干扰。

(作者:北京市委副秘书长、政法委常务副书记)

责任编辑:杜梅萍

猜你喜欢
政法公正办案
Chapter 21 A dilemma 第21章 艰难的抉择
名家谈教育
新委员带来哪些新变化
选优配强用好乡镇(街道)政法委员 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基础
最高检出台司法办案组织办法
确实的拼图
抢钱的破绽
不公正
大公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