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严三实”锤炼为官之德

2014-06-20 23:48左宪民
前线 2014年5期
关键词:理政三严三实严三实

左宪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是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和做人准则,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新形势下的各种任务、挑战、诱惑和考验,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积极主动地按照“三严三实”要求锤炼符合人民和时代要求的为官之德。

继承传统 严以修齐治平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3月9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与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传统理念和道德思想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是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治国方略的继承、改造和弘扬。

在中国长期的传统社会里,无论是治国方略,还是为官之道,历来都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礼记》中写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正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治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里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儒家所谓的“八条目”。

它们是一个渐次递进的过程,既是儒家治国培养人才的途径,也是其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由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属于修身的内容,所以后来进一步归结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简称修齐治平。

修齐治平要求提高自身修为,管理好家庭,治理好国家,安抚天下百姓苍生。它强调平天下必先治国,治国必先齐家,齐家必先修身。修齐治平把社会的改造、天下的治理,最后归结为诚意、正心的道德修养,把个人的道德完善,看成是万事之本。它认为,只有通过修心养性,培养出合乎道德要求的人,家庭才能长幼有序,国家政权才能巩固,进而达到平定天下的目的。所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头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乃至天下就不可能治理好。

修齐治平是一种宏大的政治抱负,更是一种伦理哲学和治国理念,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以来的基本治国主张。它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与政治思想的结合。这种主张带有浓厚的封建主义的色彩,今天当然不能简单照搬。但它强调个人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强调自身修养的重要性,却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对于任何时代治国理政都是极为重要的。通过外部管理教育和内部自省修养,锤炼新型的官德,是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是提升党和政府形象、引领社会风尚的需要,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增强自身免疫力的需要。

谋事、创业、做人,都离不开一个实字。实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做人做事的基本要求。实在做人,踏实干事,诚实创业。实是基础,实是信义,实是保障。只有立足于实,才能达到修身律己的功效,真正把人做好,把事干好,把业创好。习近平总书记的“三严三实”,站在当代中国发展的高度,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改造,继承和汲取传统文化、治国方略中的积极因素,向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修身、律己的要求,以新的形式弘扬了中华文明。社会再变迁,条件再变化,为官者都必须坚持修身律己,始终用法律和道德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各种行为,不可违背法律和道德的要求,更不可逾越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三严三实”贯穿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巨大魅力,丰富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作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的思想和伦理内涵。

立足现实 弘扬时代精神

“三严三实”既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明精神一脉相承,又站在时代高度,对领导干部的自身修养乃至治国方略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具有直接的针对性,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新的时代精神在党的作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体现。

“三严三实”的每一个要求,都具有明确和丰富的内涵,与时代的脉搏紧紧联系在一起,与党员干部面临的现实考验联系在一起,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联系在一起。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治国理政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怎样认识和对待权力、怎样真正为人民掌权用权的问题。在封建社会,权力掌握在帝王、朝廷手中。那时,他们也并非绝对不讲为民、爱民,但其“为”和“爱”的主体是帝王、朝廷。它们完全是以一种君临天下的姿态,在有限的范围内表达对于自己臣民的所谓“关爱”。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国家的一切权力都属于人民,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为人民掌权,就必须正确认识、对待和使用权力。而这正是新的时代条件下修身律己的关键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三严三实”,把严以用权放在关键位置,要求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求每个党员、干部都坚持用权为民,按法律、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抓住权力这个要害问题,也就抓住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修齐治平的关键,抓住了为官者修身律己的关键。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要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就要不断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习近平总书记紧紧抓住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在“三严三实”中要求领导干部从实际出发,科学地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所有的政策、方案、思路都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这种要求,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论述的进一步展开,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基本风格。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必须正视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不少问题,正视干部队伍中出现的很多消极腐败现象。强调“三严三实”,就是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无论是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还是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无论是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还是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无论是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还是襟怀坦白,公道正派,都是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的需要,更是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需要。只有如此为官,如此理政,如此修齐治平,才能使我们党与时俱进,经得起任何风险和困难的考验。

为人为官 牢记基本准则

“三严三实”,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牢记宗旨、永不忘本的明确要求,是新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的为官之道和行为准则,是加强党员领导干部人品和官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人为官,都要牢记“三严三实”,遵循基本准则。

领导干部肩负治国理政的重任,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而且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即要有良好的人品和官德。人品、官德,属于道德的范畴,是对为官者的一种价值评价。它是一种软约束,但如同法制一样,是须臾不可缺少的东西。要使领导干部保持健康、勤勉、敬业、奋发的状态,真正效忠国家、服务人民,除了党纪国法外,还必须用一整套官德体系来引导、规范、约束和监督各级官员的从政行为。这种人品和官德,体现在个人身上,但它的影响和意义,却绝非限于个人,而是影响到国家和社会的大局,影响到政权的形象和稳固。因此,领导干部的人品和官德修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领导干部的人品和官德,既要通过个人的自身修炼养成,又要靠制度、机制和环境的规范约束形成;既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官德元素,又要依据当今中国和世界的现实与时俱进。

习近平总书记对领导干部“三严三实”的要求,从党性修养、道德情操、为政之要、为人准则等方面,对加强领导干部的人品和官德修养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各级领导干部从政为官,就一定要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紧紧抓住“严”和“实”两个字,加强为人为官的修养,坚守为人为官的准则。

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三严三实”的精神实质,充分认识“三严三实”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和作风建设、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以更加严格的标准、更加扎实的作风,推动党的作风建设取得更大成绩,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和干部保证。

作为领导干部本人,要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重要思想,从思想深处、从为政之德、从履职行权、从日常生活等方面,对照检查,提升自己,涤荡歪风邪气,树立昂扬正气。特别是要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加强修身和律己。牢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民者,国之根也,诚以重其食,爱其命”,“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广进言之路,启进善之门”,“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公生明,廉生威”,“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等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格言。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磨砺、自我修养,将党和人民以及社会长期形成的政治原则、道德律令转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要以“慎独”的精神要求自己,尊重自己的人格;经常自觉地反省和检查自己的行为,一旦发现问题,就要立即“自讼”,加以纠正;不断警示和告诫自己,时时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要激励自己奋发向上,提升自己的政治和道德境界。以己正立信,以无私树威,以务实兴业。

能不能做到“三严三实”至关紧要。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强化责任担当,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建功立业。

(作者: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传播基地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杜梅萍

猜你喜欢
理政三严三实严三实
灯塔颂歌
韩新政府成立百日:文在寅谈治国理政重要目标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怎样开好“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
“三严三实”,好干部的人生指南
三严三实党员干部读本
基于大国视角的中国治理问题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论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