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因素理论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实习生管理中的应用1)

2014-06-22 05:27胡德英张连连
护理研究 2014年31期
关键词:护生科室病人

杨 霞,胡德英,胡 敏,张连连

双因素理论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实习生管理中的应用1)

杨 霞,胡德英,胡 敏,张连连

1)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编号:2014LC018。

随着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疾病谱的改变以及社会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和期望值的不断提高,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成为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护生作为护理团队强大的后备力量,因其临床经验不足、心理脆弱、病人对其不信任等特殊因素,使得其在临床工作中面对着更大的冲击,导致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大,护理队伍不够稳定[1,2]。鉴此,本研究组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3],提出了加强临床护生实习期间管理与建设的工作思路,以期对培养合格的护理人员有所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2013年4月在我院实习的护士246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228人,年龄20岁~26岁(23.0岁±1.9岁)。本科168人,专科78人。

1.2 方法

1.2.1 满足保健因素

1.2.1.1 完善护生管理制度 严格筛选临床带教老师,实施“一对一”带教,不断加强对带教老师的培训,提高其带教水平;实习科室建立完善的针对护生的护理查房、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常见疾病护理常规等教学培训制度,带教老师督促其执行。

1.2.1.2 提供安全有效的职业防护设施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护理是一门高奉献、高风险的职业,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4]。每月组织护生进行有关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护生的职业安全意识,并为护生提供在进行自我保护需要时使用的手套、防护衣、口罩,保证护生的职业安全。

1.2.1.3 畅通的沟通渠道 护理部和科室建立“护生沟通园地”本,护生们可以敞开心扉将自己对科室、管理、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意见及建议随时记录在本上,护士长随时查阅并回复。每季度召开1次护生座谈会,尽可能对护生提出的一些合理要求给予满足。

1.2.1.4 营造科室文化 根据护生的兴趣和要求,每季度组织全体护生和老师们一起进行打球、唱歌、聚餐等文体活动,使大家紧张而疲乏的心情在娱乐中得以发泄,增加管理者和护生、护生和护生间的沟通,提供一个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1.2.1.5 建立人性化的排班模式 根据护生的个人意愿,形成固定老师、固定床位的排班模式。建立护生排班需求本,护生提前一周将自己的排班需求及原因写在排班需求本上,护士长和带教组长在排班前,先查阅“排班需求”本,从科室教学工作出发全面考虑,在保证教学工作能顺利完成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护生的要求,并在备注栏签上护士长或带教组长的名字,充分体现了对护生的人文关怀。根据护生的实际工作量和上夜班的次数,给护生提供适量的生活补贴和夜班补贴,充分体现护生的护理价值,从而稳定护生的工作态度。

1.2.2 重视激励因素

1.2.2.1 应用授权激励 在带教老师的帮助和监督下,参与管理病人,参与科室文化的管理,增强工作的自主性;发扬民主,在制定一些规章制度时,让护生积极参与,激发主人翁精神。每3个月从操作技术、理论知识、带教老师评价、病人对护生满意度、护理差错发生情况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进行实习组长的竞聘,对每季度考核中表现优秀的组长和实习团队给予表彰。

1.2.2.2 重视病人的激励因素 带领护生切实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指导护生将人文关怀融入到为病人护理服务中,在满足病人生理需求的同时,尽力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护生在得到病人的肯定和信任后,会增加其职业成就感和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1.2.2.3 激励护生的成就感 提供适度的学习和培训机会;组织理论知识比赛和操作技能等比赛,并对优秀者给予奖励激励;发挥榜样激励的作用[5],护理管理工作中善于发现护生的优点,并对其优点予以肯定。每月根据病人的满意度、实习任务完成情况、带教老师评价等方面调查,评选出优秀的护生,将调查结果每月反馈给护生和护理部,对表现突出者给予分工推荐加分。同时在科室墙报、医院网站上给予宣传,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平台实现他们的自身价值,从而促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1.2.2.4 树立职业理想,激励职业荣誉感 每月对护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如组织专题讨论以及对优秀护士和护生进行表彰等,提高护生对自己职业价值的认识,培养她们的职业情感,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另外,护理管理者和临床带教老师加强自身非权力影响因素建设,通过管理者和老师自身的优良品质、渊博的知识、工作中以身作则所起到的表率作用,从而无声地感染护生、教育护生、鼓舞护生。

1.3 评价方法 在实习结束时向护生所在的病区选择其护理的住院病人以及其带教老师对其护理工作进行评价。分别向相关病人发放问卷200份,向相关带教老师发放问卷100份,共300份,回收300份,回收率100%。

1.4 评价标准 病人对护生及带教老师对护生的满意度的评价标准均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6]。两份自制问卷调查表均为10个项目,每个项目10分制,总分100分,统计总分≥80分为满意,<80分者为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见表1)

表1 实施前后病人对护生满意度和带教老师对护生满意度比较 人(%)

3 讨论

3.1 双因素理论的基本内容 行为学家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了著名的双因素理论。他认为激发人的工作动机的因素可分为2大类:一类是保健因素,包括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组织政策、管理制度、工资、奖金、福利待遇等;另一类是激励因素,包括工作本身给员工带来的乐趣、成就感、认同感、责任感和成长与发展机会等[6]。保健因素是外在的因素,对护士的情绪产生影响,但不会导致积极的后果;激励因素是内在的因素,对护士起着内在的动力作用[7]。保健因素能防止产生不满情绪,但并不能给职工带来满意感;激励因素能真正使职工满意,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心理学实验证明,在工作能力不变的条件下,一个人的工作绩效与个人激励水平呈正相关[8]。同样,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生工作能力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能否对其进行有效的激励。

3.2 双因素理论管理模式运用于护生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表1结果显示,实施前病人对护生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0%,实施后病人对护生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研究显示,护理人员对行业现状消极态度明显,改行愿望强烈[9,10]。多年来的传统观念认为护理人员只是打针、发药,而使一些刚入临床的护生感到选择护理职业毫无价值。通过双因素理论管理模式的实施,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护士传、帮、带的作用,使护生更快地成长起来。通过榜样激励、荣誉激励、主人翁精神激励,充分调动了护生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护生的辛勤付出得到了病人、管理者的认可,护生自我成就感增强,从而激励其更加努力工作。保健因素的满足和精神激励,保持了护生的一定士气,克服了负面情绪的滋生,可使护生的感情投入到科室、医院,达到爱院如家、爱科如家,珍惜医院、科室荣誉,真正做到视病人如亲人,从而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3.3 双因素理论管理模式运用于护生管理有利于提高带教老师对护生工作的满意度 表1结果显示,实施前带教老师对护生的满意率为88%,实施后带教老师对护生的满意率为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院带教老师身兼数职,在完成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上负责护生的实习任务,工作繁重,思想压力大,有些老师甚至放弃带教。通过双因素理论管理模式的实施,充分调动了护生的激励因素,有效满足了保健因素。在为每个护生创造机遇,充分挖掘每个人潜力的同时,为护生营造了积极向上、和谐信任的内部氛围,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促进情感交流,融洽内外环境,形成和谐的“护生之家”,给予护生被关爱、被尊重的感觉,满足护生对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关注护生的合理需求,建立排班需求本、积极争取护生福利待遇等,切实解决护生的实际问题。这些都更好地激发了护生的工作热情,使其处在“工作→得到表扬赏识,感到受重视和尊重→更加努力工作”这一良性循环的轨道,使师生真正地形成一股合力,护理业绩也必然得到各方面的肯定,达到老师和护生共欢喜的目的。

[1]陈慧,李映兰,蒋冬梅.Herzberg双因素理论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7(4):106-107.

[2]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35-50.

[3]王佳琳,李继平.运用双因素理论激发护士工作潜能[J].中国护理管理,2005,5(5):17-19.

[4]应文娟,许琼.激励-保健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3):191.

[5]崔美珍.领导授权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109-110.

[6]赵杏珍.Herzberg双因素理论在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6):181-182.

[7]田亚丽,李继平.“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在高学历护士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9,9(2):41.

[8]杨英华.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8-89.

[9]赵翠英,穆燕红.双因素理论在军队医院聘用护士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2A):354-355.

[10]钟永英,熊晓芳,钟锡新.双因素理论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2010,5(24):60-61.

Application of two-factor theory management model for clinical nursing interns

Yang Xia,Hu Deying,Hu Min,et al
(Xiehe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bei 430022China)

[目的]探讨双因素理论管理模式在护生中的具体实施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分别使用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的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建立一套针对护生的双因素理论激励管理模式,并将其应用于2012年7月—2013年4月在我院实习的246例护生的管理中。[结果]采用双因素理论管理模式后,病人对护生满意度及临床带教老师对护生的满意度均有显著提高。[结论]双因素理论管理模式对于护生管理是积极有效的,能很好地提高病人对其满意程度,提高了护生的实习质量。

双因素理论;护理实习生;管理

G642.44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4.31.042

1009-6493(2014)11A-3943-02

杨霞,主管护师,研究生在读,单位:4300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胡德英(通讯作者)、胡敏、张连连单位:4300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2014-06-26;

2014-09-21)

(本文编辑 孙玉梅)

猜你喜欢
护生科室病人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谁是病人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病人膏育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