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优抚对象”如何体现

2014-06-23 13:53郑永寿
中国民政 2014年6期
关键词:优抚对象生活

郑永寿

“一切为了优抚对象”如何体现

郑永寿

优抚对象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有功之臣,他们比一般人更应该得到社会的帮助和照顾,更应该最先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作为一名从事优抚工作的民政人,应该一切为了优抚对象,为了优抚对象的一切,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服务,真正做到身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为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真心实意为优抚对象办实事,满腔热情为优抚对象办好事,尽心竭力为优抚对象解难事,做优抚对象的贴心人。

一、一切为了优抚对象,就必须提高优抚工作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

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特别是近年来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的普遍建立,优抚对象的住房质量明显改善,优抚对象的医疗减免政策和救助政策得到全面实施,优抚对象的基本生活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优抚对象脱贫的工作目标基本实现。为了让优抚对象更好地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我们必须及时调高工作目标,提高工作的针对性。一是在确保优抚政策全部落实到位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全面提升优抚对象的生活质量,确保他们的生活水平达到或超过当地群众的平均生活水平。二是加大精神抚慰的力度,提高优抚对象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优抚对象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提高优抚对象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四是加强优抚对象子女的教育,安排他们务工、经商、入学,提高优抚对象子女的素质和收入,从根本上提高优抚对象家庭的生活质量。

二、一切为了优抚对象,就必须提高优抚工作的时代性,做到与时俱进。

要用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全新的视角克服怀旧心理,与时俱进,在思想上确立“没有优抚对象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民的全面小康,没有优抚对象的现代化就没有全民的现代化”的思想观念,积极探索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优抚工作新模式。要研究把握新形势下优抚工作的新特点,认真研究经济发展过程中优抚对象生产、生活等方面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维观念,确立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把握四个原则:一是优先的原则。优抚对象优先纳入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优先享受普通公民在生活、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普惠待遇。二是优待的原则。优抚对象享受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标准应略高于一般群众的保障水平,让他们的奉献得到应有回报,体现社会的公平公正。三是城乡一体的原则。将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优待标准全部实行城乡一体化,彻底改变城乡“二元化”的保障模式。四是物质精神保障并重的原则。在提高优抚对象生活、医疗、住房等保障待遇的同时,要重视优抚对象的精神抚慰,引导他们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增强他们的光荣感和自豪感。

三、一切为了优抚对象,就必须提高优抚工作的社会性,做到全民参与。

社会化是市场经济社会里优抚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发展程度越高,越要加强全民爱国拥军传统教育。在全国轰轰烈烈开展的双拥热潮中,“爱心献功臣行动”和“一助一”扶优志愿服务活动等群众性拥军活动,已经帮助优抚对象解决了许多政府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蕴藏在群众之中的巨大的精神能量和物质资源,引导到优抚工作之中,实现优抚事业的新跨越,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优抚对象保障格局。优抚对象大都当过兵、打过仗,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为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康作出了巨大奉献和牺牲。这种身份的特殊性,容易引起社会的共鸣。优抚对象家庭的困难种类不同、程度不同、需要的解决方式也不同,政府不可能全部包下来。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成立爱国拥军促进会,吸纳企业家和热心人士参与拥军工作;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双拥工作站,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参与优抚保障,借助社会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社会财力、人力、物力以及管理服务的优势,为广大优抚对象提供最贴心、最直接、最及时的服务,以减轻政府的负担,分担国家的责任,形成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优抚工作服务管理和保障机制。

(作者系江苏省泰州市民政局副局长)

猜你喜欢
优抚对象生活
面向优抚对象的民政档案管理与利用分析
浅谈基于优抚对象的民政档案管理与利用
浙江省平湖市:创新举措 提升优抚对象幸福感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窍门
我省再次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
探索建立优抚对象联络员制度推进优抚服务工作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