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2014-06-24 20:43覃红英
南方农业·下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农村

摘 要 我国是农业大国,依赖农业生存的农村人口基数也非常庞大。近年来国民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打工潮的出现,这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一条不错的途径。以湖北恩施地区为例,对当地部分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实践进行分析,对其中凸显的问题和相应的改革策略进行讨论,为提高地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培训;劳动转移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

1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实践模式

湖北恩施地区在农民培训方面做出了很多尝试。为缓解当地县乡和农村地区的留守农民收入水平低下,科学技术能力欠缺的情况,恩施地区对农民给与选择性的技术培训和补助。在培训过程中,地方政府会给当地农民提供一些补助资金,农业部门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到场为大家培训各种技术。比如魔芋的栽种、茶叶的种植、葡萄及修建沼气池等。

通过这种方式,确实为一部分留守农民带来了技术提升的空间,还给与了部分生活补助,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为农民朋友学习技术的积极性不高,眼光不长远,把获得补助金作为主要目标,不注重学习效果。

2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的问题

2.1 部分劳动力参与实践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农村地区的劳动力接受培训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尤其是在一些文化水平相对落后,交通条件相对封闭,民众很少接触外部环境的地区,比如偏远的山村地区。这里的农民文化水平很低,对实践培训的理解有限,不愿意走出家门到外面参与工作和培训。这类情况的存在使得乡镇政府的规划成为一纸空文,无法发挥作用,对特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众收入水平的提高依然起不到良好帮助。

2.2 部分农民接受培训的时候表现出学习兴趣低下的情况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过程中,接触到的技术和知识稍微复杂和高深一些。因此有很多农民在接受培训的时候理解的难度较大,跟不上节奏,而且有部分农民存在不关注技术培训效果只想领取补助金的情况。根据很多参加技术培训的农业部门技术人员反映的信息来看,农民在接受培训的时候因为听不懂或者跟不上节奏而不配合或不听从教导的情况经常出现。而且由于农民本身的素质较低,在言行举止方面也表现的较为无礼和粗鲁,这也给实习教学造成了一定干扰。

2.3 农村转移劳动力资源尚未形成规模化

目前劳动力转移培训之后的安置工作还处于较为松散的水平。在转移劳动力接受培训完成之后,继续回到平常的农业劳动上而不发挥技术优势的情况比较常见。或有人想要发挥技术出外务工也仅仅是个人的举动,无法形成规模,不能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单独出外务工无法形成品牌效应,单凭个人实力也无法让用人单位信服,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整体输出。劳动力资源的整体输出和长期任用成为劳动力转移培训面临的主要问题。

3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改进方案

3.1 强化意识观念培训,加强乡土资源开发价值灌输

湖北恩施地区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山区资源丰富,开展各种动植物种植养殖是个不错的项目。不过本地农民在传统意识中不注重对地方资源的发掘和利用,在学习了相关的养殖、种植技术之后,也不进行这方面的创新。为此,有必要邀请农业部门为大家讲解地方的特产和资源价值,介绍当前国家政策和地方经济发展政策引导下的自然无公害农副产品的发展前景,让农民意识到自己学习的技术是有很高的财富发掘价值的,让农民朋友可以积极的掌握技术,把眼光放在利用技术为自己造福方面,而不仅仅是为了收取一部分补助金。要培养农民朋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让农民朋友努力寻求新技术支持下的突破和发展。

3.2 强化劳动力资源的输出和本土利用

对恩施地区县乡农村的劳动力进行培养,落实农民朋友的技术应用观念和意识,让农民形成以技术带动个人增收,以技术带动家庭创收的新理念。在此基础上,要强化农民劳动力资源的输出,也就是在地方创建好的技术开发项目,让技术突出的留守农民集合到这些项目中发挥作用,给予更高的补助和实行绩效奖励机制,推动留守农民向技术型农民转变。目前该地区开展的特色农产品种植项目已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参与农产品种植的留守农民带来了上万元的年收入,让他们的腰包鼓了起来,日子好了起来。

不过从整体来看这样的项目还是太少,仍然有大部分地区大部分留守农民没有得到好的开发项目,收入水平偏低。建议地方政府深入研究地方特色和资源,上马一批新项目,为更多的留守农民提供增产增收的渠道。在现有项目运作的成功经验指导下,地方政府继续加大政策扶持、经费投入和宣传力度,吸纳留守农民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以地方特色和资源为基础,多措并举,一定可以为更多的农民带来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上的提高。

此外还可以为农民朋友寻求走出本地,走向其他县区、乡镇的机会。比如一些农村地区的水土资源并不是很好、交通不便,搞开发的难度大,不如把这些地区的农民组集中起来。在地方农业作业完成之后的农闲时节让留守农民批量的到外地去打工,通过这种方式为留守农民提供一个发挥技术优势获得额外收入的机会。

4 总结

目前,湖北恩施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取得了一定效果,这证明了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实践培训是有切实优势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作为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其他出路和良好经济收入的主要途径。不过从现状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太差,对技术培训的理解与误区,不看重技术培训的效果,而且劳动力的培训和培训之后的人才输出之间尚未建立系统有效的分配方案,导致一部分劳动力自谋出路,不利于收入水平的提升。这需要当地政府部门多做研究、多做尝试,提高培训时长,促进农村劳动力水平的逐步提升,促进收入的增长。

参考文献

[1] 林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八种模式[J].成人教育,2006(10):64.

[2] 马键.职业教育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实践与探索[J].贵州教育,2009(07):57.

(责任编辑:赵中正)

收稿日期:2014-01-02

作者简介:覃红英(1975-),女,湖北来凤人,本科,中教一级。从事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农村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要有农村的“味道”
记忆里的“农村”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从“量”入手 提升农村小学生阅读质量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农村老人健康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