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岷县当归产地鉴别研究进展

2014-06-24 21:04王文
南方农业·下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当归

摘 要 由于地理环境影响,甘肃岷县当归与其它产地当归在主要成分及其含量上存在差异,地道药材岷县当归的鉴别方法有性状鉴别、组织鉴别、显微结构鉴别、指纹图谱鉴别和rRNA鉴别等,通过研究为当归药材的开发和利于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甘肃岷县;当归;产地鉴别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

当归别名干归、马尾归、云归及金当归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主要分布于甘肃、云南、青海及湖南等地。当归的根可入药,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1]。甘肃岷县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具有高寒阴湿的气候特点,素有“陇原旱码头”和千年药乡的美誉。当归忌积水,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及腐殖质多的沙壤土为宜,故甘肃省岷县为当归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

岷县当归与欧当归的鉴别方法有多种,最常见的方法是从性状特征、外观特征出发进行辨认[2]。另外还有组织鉴别、粉末鉴定、指纹图谱鉴别等。

1 性状鉴别

就性状特征而言,岷县当归呈不规则圆柱形,表面黄褐色至棕褐色具有皱纹和皮孔,有油润感。根头略显膨大直径1~4cm且有环纹,上端圆钝,有紫色或黄绿色残留的叶鞘和茎基。主根粗短1~3cm,下部有支根2~10条。欧当归较之岷县当归略长,表面灰褐色及有皱纹和皮孔,干枯无油润感。根头较膨大,平截直径3~5cm,主根粗长一般长约10cm,下部有支根数条,多平直。

2 组织鉴别

岷当归与欧当归的组织鉴别:需取全材研成细末,过60目筛。并取当归和欧当归直径相当的支根做横向切片。再就二者的粉末和支根切片进行显微观测。两者切面大小相仿,但它们是同科不同属,故其组织结构有别。可作为组织鉴别的依据有二:1)木质部导管和射线:岷县当归木质部欠发达,导管疏松,木射线宽广数10列细胞。后者则木质部发达,导管紧密,木射线狭窄2~3列细胞。2)淀粉粒:取二者粉末装片镜检发现,当归淀粉粒较少分散成单粒或抱成团,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5~18μm。后者淀粉含量高,呈类球形,大粒少小粒多。

3 显微鉴别

岷当归与欧当归的薄片层析:将二者研细过20目,取少量当归与欧当归的粉末用甲醇浸泡3h以上,浓缩提取液备用。以2倍量的1%羟甲基纤维素钠混合硅胶粉研匀,铺板,风干,110℃烘干40miN做吸附剂。氯仿-乙酸乙酯-乙醇-甲酸(5∶4∶3∶1)做展开剂,1%香荚兰醛-浓硫酸做显色剂。在365mm荧光灯下观察结果显示,岷县当归:Rf0.83(亮蓝绿色)、Rf0.74(蓝紫色)。欧当归:Rf0.83(亮蓝绿色)、Rf0.74(蓝紫色)、Rf0.22(蓝灰色)。岷当归与欧当归在氯仿-乙酸乙酯-乙醇-甲酸(5∶4∶3∶1)系统中的层析行为差异,可作为二者鉴别的重要依据。

4 超显微鉴别

目前,超微结构及形态的观察比较在当归鉴定上的应用比较广泛,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品系的当归种子形态的鉴别尚不多见。后者的主要鉴别指标是种子形态和表面纹理。岷归的种子细胞为宽卵圆形,背部隆起较低且隆起间隔较大。它们的一级纹饰也近似,只在二级纹饰上存在较大差异。一级纹饰为不平行起伏排列,二级纹饰为不规则交叉排列。种子的形状和表面纹饰可作为品种鉴别的

依据。

5 指纹图谱鉴别

建立综合评价当归质量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法,对当归进行鉴定和评价能更全面的反应它的质量和道地性,可准确反应产地对当归的影响信息[3]。在当归质量控制中,判别分析又称“分辨法”,是在分类确定的条件下,根据某一研究对象的各种特征值判别其类型归属问题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按照一定的判别准则,建立一个或多个判别函数,用研究对象的大量资料确定判别系数,并计算判别指标。据此即可确定某一样本的种属。

6 rRNA基因间隔区测序法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中药材的鉴定方法从最初的形状鉴定,至后来形成的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光谱等方法的应用,已发展到了DNA指纹图谱鉴定等分子水平。从分子水平对当归道地性鉴定的研究,以当归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通过引物套叠式扩散当归种子DNA中rRNA基因的第1和第2间隔区对扩散产物进行DNA碱基排列顺序的测定,并以获得的当归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碱基序列作为分子水平的鉴定标记。

7 各鉴别方法的比较

性状鉴别是一种基于经验的快速鉴别方法,为药农或商贩亲睐。性状鉴别从当归的外形特征和组织的的结构特征出发对当归的产地信息作出快速判断。不同产地的当归在以上方面的差异不是很大,所以结果也不是很可靠。显微鉴别和超显微鉴别的重现性好,并且当归越新鲜结果越明显,是现行鉴别方法中尝用且较好的一种。岷县当归指纹图谱还没有建立起来,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碱基序列数据库也没有建立起来,指纹图谱和DNA扩散技术方法还有待完善。

参考文献

[1] 柳永青.当归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J].沈阳航空航天医药,2009,20(11):127-129.

[2] 齐耀东.当归药材资源调查与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437-441.

[3] 刘元生.当归造血作用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0,17(1):1089-1091.

(责任编辑:赵中正)

收稿日期:2014-01-14

基金项目:甘肃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1308RJZE305)。

作者简介:王文(1964-),男人,博士,畜牧师,从事草地生态资源与环境

猜你喜欢
当归
基于撤药分析法的当归系列药对在新生化颗粒中的作用贡献研究
基于撤药分析法的当归系列药对在新生化颗粒中的作用贡献研究
药用植物当归早期抽薹研究进展
不同来源当归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检测
骨刺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