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职学生厌学外因分析

2014-06-26 06:46英山理工中专课题组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4年5期
关键词:职业高中家庭环境

英山理工中专课题组

农村职业高中学生的厌学问题除学生自身的原因之外,还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归纳起来,不外乎现阶段农村职业高中教育教学的问题、家庭教育环境的问题、社会性的问题等原因。笔者认为,在外因中学校教育教学问题的影响是第一位的,家庭教育环境问题的影响次之,社会性因素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学校教育中存在许多的“不适”,是影响并导致学生厌学的直接原因

学校教育管理制度没有“人情味”。严格的、缺乏“人情味”的学校教育管理制度,致使学生每天满负荷运行,过着“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的封闭生活,没有了音乐课、美术课、体育课、信息课、科技活动课等,校园里几乎听不到学生的欢声笑语,看不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生都在教师“照管”下呆在教室里,成了“笼中的小鸟”和学习的“机器”。学校教育只注重应试的功利,不关心人的全面发展;不是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是塑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最终使很多学生由开始的“苦学”转变为后来的“厌学”。笔者对部分农村职业高中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人情关怀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认为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缺乏人情味(有点像监狱)的高达48.90%,认为需要改进的也高达36.7%。

学校教育评价体系缺乏“人本化”。由于推行素质教育、实施创新教育实践中的诸多困难,以及评价操作的复杂性,现实中的教育教学评价仍脱离不了应试教育理念下的评价体系、评价标准,教育评价带上了浓厚的“淘汰主义”“精英主义”色彩。这种“单一、终结、淘汰”性的评价观,没有形成“人本化”的“多元、全程、发展”性评价体系,弱化了评价对学生的导向、激励、改进的功能,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进步,显然不合乎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高效”课堂教学缺乏“情趣化”。对部分农村职业高中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课堂单调枯燥的占21.83%,认为教师素质不高误人子弟的占7.52%。没有“情趣化”的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讨厌上课或上学的重要原因。农村职业高中多地处交通不便的偏远县市、乡镇,不仅教育教学资源配置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求,而且因学校条件差、待遇差、子女读书环境差等原因造成优秀中青年教师流失严重,不少在岗教师业务水平较低,课堂上多为“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单调呆板,效果不理想。更有甚者,部分教师不研究教材、教法和学生心理,不想方设法在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艺术上下功夫,相反变本加厉地靠威严、惩罚、硬逼来提高学生的成绩。一些基础差、能力差的学生还受到教师和同学不同程度的冷落、疏远、讥讽、批评、指责、惩罚,师生之间情感交流不畅,关系不和谐,学生在学校里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厌学情绪愈来愈重。

部分教师欠缺无私奉献精神。

对部分农村职业高中学生厌学原因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学生不会学习需要指导却又缺乏指导的占10.68%,学业基础差且受到岐视的占11.45%;认为超过50%的学生因学业基础不好而被当作“差生”对待的占17.99%,40%左右的占19.98%,30%左右的占17.09%;认为教师不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占11.16%,对学生不负责任的占7.17%;认为教师几乎不深入了解并关怀学生的占21.31%,认为只有少数教师深入了解并关怀学生的占53.54%。不难看出,教师缺少“服务、奉献、敬业”精神、师德师风差也是导致学生厌学的重要因素。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产生学习障碍等,得不到正确指引,得不到关怀鼓励,于是就慢慢地怀疑自己,否定自己,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家教环境与学情的诸多“不和谐”,是影响并导致学生厌学的间接原因

不当家庭教育观念的偏激指引。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笔者认为,不当家庭教育观念的偏激指引有二。

一是期望值过高,不切合孩子的实际,无形之中给孩子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农村职业高中学生家长大多数都是农民,综合素质偏低,谋生的艰难让他们深知读书的重要性,他们深切地体会到缺乏知识与技能的苦处和艰难,因而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急于想让孩子通过读书“跳出农门,光宗耀祖”。在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缺乏与学校的沟通,对自己的孩子缺乏深入的了解,其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进行的是不打不成器的“棍棒教育”;家庭教育观念陈旧、残缺、保守,尽管对孩子的成长牵肠挂肚,操碎了心,但又不能放下家长的“架子”,“蹲”下身子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与孩子多一些推心置腹的交流与沟通,不能及时地、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鼓励、帮助和正确的指引,结果是“南辕北辙”“一厢情愿”“事与愿违”。很多学生觉得与父母的“期望”存在有较大差距时,就从学习上无法努力达到目标逐渐转变为因逆反心理而厌学并与之对抗。

二是期望值过低,不关注孩子的学情及心理。这一部分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其父母本身多为厌学或其他原因中途退学而过早进入社会打拼的,或是有一技之长的匠人、包工头,或是个体业主,或是操作技能精湛的蓝领工人,他们认为“读书无大用”,加上社会上“脑体倒挂”现象严重,近些年来大学生就业困难等,使他们不太关心、很少关注自己孩子读书学习的情况,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和顺其发展的思想,很少与孩子沟通、交流、探讨。部分家庭在物质上是有求必应,“营养过剩”,但在学习帮助及心理指导上漫不经心,精神上“营养不良”。学生没有足够的学习压力和动力,缺乏学习责任心和上进心,天长日久,怕苦怕累,遇到困难绕道走,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不良家庭教育环境的潜移默化。教育其实是一种影响、一种熏陶、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染,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早的、第一位的、随时的、永久性的。父母(或爷爷奶奶)在家庭教育中应建立起既是长辈也是导师和朋友,相互尊重、和谐共处的关系。家长必须牢记“正人先正己”,只有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自己才有可能为孩子所信赖,所说所做才有可能使孩子心悦诚服。笔者对农村职业高中学生家庭环境对学业状况影响最大因素的调查情况表明,选择“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员是否好学上进具有榜样作用”的占17.49%,说明家庭教育环境的好坏对孩子学习的重要影响。然而,农村职业高中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多属于低素质甚至是不良家庭环境,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不高,很难构建有益于孩子成长的“学习型”家庭,家长言行中的“随性”“惯性”“惰性”“劣根性”无处不在,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里,孩子的厌学几乎成为必然。

不良家庭生活状况的无力支撑。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经济收入仍然很低,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农村面貌比较落后、经济不发达,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大部分农民虽解决了温饱问题,但生活质量依然很差,他们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家庭经营性收入,如粮食、蔬菜、药材及其它经济作物以及部分劳务收入等,家庭经济总收入水平不高。现阶段农村家庭在孩子学习上的经济支持力度明显不足,对孩子将来进入大学深造的巨大开销缺乏信心,甚至不愿意继续支持,有的还在言行上拉孩子的后腿。笔者在对农村职业高中学生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业状况的影响因素的调查中发现,其中家庭的贫富状况和教育投资能力因素占17.25%,也说明家庭生活环境状况的支持乏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除此之外,诸如“隔代抚养,缺少父爱母爱”“留守子女,缺少亲情”“残缺及病变家庭”等不良家庭生活环境状况,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学习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猜你喜欢
职业高中家庭环境
CLASS STRUGGLES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家庭“煮”夫
环境
职业高中会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法国庆祝职业高中文凭创设30周年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