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鉴定:从标形学到痕迹学

2014-06-27 04:22毛晓沪
文物天地 2014年3期
关键词:窑场釉瓷窑变

毛晓沪

土釉

土釉,就是用可熔性粘土直接入釉。从灰釉到土釉经过了2000多年的漫长发展阶段。土釉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制瓷工艺从胎釉同源的历史阶段过渡到了胎釉分制的发展新阶段。最典型的土釉器就是唐代以后各地烧制的黑釉和酱釉瓷器。虽然土釉只是采用简单的一元配方,但它的出现结束了两千多年来胎、釉同源的制瓷方法,为瓷器的釉装饰工艺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就黑釉而言,到目前为止,发现最早的黑釉器是1959年从安徽省屯溪市西郊的西周古墓中出土的一批原始瓷器,其中有颜色较深者基本呈黑褐色。汉代,今浙江上虞、宁波、慈溪和永嘉等地在烧制青瓷的同时也烧制黑釉瓷。此外,在湖北、江苏、安徽等地的古墓中也出土过黑釉瓷。但是它们都不是上釉产品,而是胎釉同源的灰釉器。换句话说,它们都只是使用了比一般青瓷含铁量要高的瓷土制胎,又在胎料的基础上加入草木灰制成釉,釉中的铁含量比一般青瓷要高,达到4%-7%左右,因此颜色较深而已。本文所示两把东晋时期的鸡首壶,其釉色一青一一黑。青釉鸡首壶胎色较浅,黑釉鸡首壶胎色较深,前者含铁量低,后者含铁量高,都属胎釉同源的灰釉器。

1975年在河北赞皇县东魏李希宗墓里发现了一块黑釉瓷片,釉色漆黑光亮,胎质坚硬细薄。笔者未能见到这块瓷片,不能断定它就是考古发现最早的土釉产品。但比它晚22年的河北平山县北齐崔昂墓中出土了一件所谓黑釉四系罐,经笔者研究,不是黑釉器,而是一件低温琉璃釉窑变黑陶罐。该罐采用含铁量较高的粘土制坯,在烧制过程中,上半部受还原气氛影响呈黑色,下半部受氧化气氛影响呈砖红色,黑红之间有明显过度带,经XRF光谱鉴定,全器内外满施透明无色的含铅琉璃釉。由于到目前为止只在我国北齐墓中发现过此类陶器,数量极少,品种罕见,所以考古工作者把它误认成是黑釉器就不足为奇了。它实际上与北齐黄釉器属同类产品。

唐代黑釉瓷窑得到了空前发展。如果说南北朝以前的黑釉瓷器属于被动装饰,由于胎土含铁量高,不得已而为之,那么,唐代以后的黑釉器就属于主动装饰了,是在含铁量较低的瓷胎上装饰含铁量较高的土釉。它与北方民族的审美情趣息息相关。唐代最负盛名的土釉瓷器当属河南鲁山、郏县、禹州等地生产的各类黑釉花斑器。它们是用土釉做深色底釉,再施松木灰做窑变白斑,装饰典雅,古朴自然。

宋代是我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除了烧制官、哥、汝、定、钧等名瓷外,由于斗茶之风盛行,许多窑场都积极生产以当地土釉为原料的黑色、紫色(酱色)、木叶、兔毫、变毫、鹧鸪斑、玳瑁斑、剪纸花等茶盏。由于宋代是以自然为美,讲究炉火创造的窑变艺术,反对过度的人工装饰,所以建窑生产的茶盏特别受到皇室和文人的青睐,而磁州窑的剔刻花器只能是普通民众之所爱。但二者之间有一点是共同的,它们都是土釉瓷器。

土釉是一种含腐殖质较多的粘土。多年前,笔者在河南禹州神币镇学习古陶瓷制作技艺时,同师傅一起到野外采集“黑药”(当地人称呼烧制黑釉用的粘土为“黑药”)。从数里外采集回来的“黑药”与窑场附近的黄土色泽看上去没有什么不同,但仔细辨认,就会发现“黑药”上布满了许多细小的孔洞,而窑场附近的黄土就没有这一现象。这种“黑药”小需添加任何辅料,就可以烧出又黑又亮的釉面,如果窑位合适,还可以烧出油滴和兔毫,与宋代河南地区的产品如出一辙。后经学习得知,黄土上的孔洞都是古代植物根系腐烂后留下的痕迹。这类黄土中钾、钠、磷、钙等元素含量较高,是烧制黑釉的优质材料。(连载十八)

(责任编辑:李珍萍)

猜你喜欢
窑场釉瓷窑变
陶瓷玩具
斑斓釉画的美丽窑变
窑变刻瓷,工巧合一
耀州窑类单色釉瓷艺术的表现瓶颈与突破思考
特色窑变组壶
西门亚军作品精选
河北泊头十里高遗址发掘简报
Assembly集结号
安徽繁昌窑青白釉瓷炉研究
热河窑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