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哈尼族支系的生态特点

2014-06-27 03:03李玉芳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支系墨江哈尼族

李玉芳

(昆明艺术职业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试谈哈尼族支系的生态特点

李玉芳

(昆明艺术职业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哈尼族是我国56个少数民族中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在音乐、舞蹈、社会等方面都有比较突出的成就。在56个少数民族文化中也比较有特色,哈尼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地区,属于云南地区特有的少数民族,共有12个支系组成,其文化、生活习俗、音乐、舞蹈都有一定区别。

哈尼族;支系;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民族习性

哈尼族是跨境而居的国际性民族,根在中国,集中居住在湄公河、红河流域,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称为哈尼族)和泰国、缅甸、老挝、越南、诸国的北部山区(称为阿卡族)。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哈尼族约180万人,其中中国哈尼族143万人,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的滇南地区。而居住在墨江县境内的哈尼族,是从西北青藏高原历经长期迁徙的一个不屈不挠,不畏艰险,富于创造和追求向上的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山居农耕名族。

一、毫尼支系

居住在墨江境内的哈尼族毫尼人,自称为毫尼,他称为布都,人口有29915,主要集中于墨江联珠镇、龙坝、那哈等乡镇,其语言操用豪白发言。土木结构的土掌房是毫尼人典型的传统民居建筑,正房布置为楼上楼下,楼梯平台、阳台,楼上为粮仓,楼下主要设卧室、客厅、厨房、饭厅等。土木结构,土墙土顶,户与户之间鳞次栉比,紧密相连,土墙有的用土基砌垒;有的则用不含杂质的“羊肝土”、红浆土春墙,土掌房具有冬暖夏凉的作用。

二、碧约支系

墨江境内的哈尼族碧约人共有63359人,其语言操用碧卡方言,主要分布在县城驻地联珠、新安、通关、坝溜、泗南江等乡镇。解放初期,碧约支系房屋多为草房、扇片房,经济条件稍好的人家为瓦房或二层楼、穿心架、茅草顶,扇片房即将丝直的竹子或干劈成一块块竹瓦覆盖为房顶。碧约人中广泛流传的长篇叙事诗《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是一部云南省少数民族中不可多得的民族民间长篇叙事诗,它是赞颂哈尼族最出色的男女青年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坚强性格和不屈的灵魂的英雄赞歌。哈尼族碧约支系的大鼓舞粗犷豪放,既有敲鼓,也有跳舞,边歌边舞,一只鼓两面,一面各两人,没人挥着两个鼓棒,轮流敲打,按节令敲出十二个月的鼓声,气势宏大而壮观。碧约人的传统节日有:“祭竜”、“苦扎扎”等节日。

三、阿木支系

墨江境内的哈尼族阿木支系分布在坝溜、雅邑、泗南江、那哈、文武、龙潭等乡。据传说阿木人是在哈尼族人迁徙过程中,中途留下来的一部分,所以迁到南方(今江城、勐腊直至越南、老挝边境内)的哈尼人也称阿木人为“嘎都哈尼”,即落伍的哈尼人。具2006年墨江哈尼文化研究所对全县哈尼支系人口调查统计,居住在墨江县的哈尼族阿木族支系有7050人。哈尼阿木族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养殖业和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主要是畜牧业,种植业主要是橡胶、茶叶、玉米、水稻、黄豆等农副产品,没有更多的经济来源。

四、白宏支系

墨江境内的哈尼族白宏支系主要分布在坝溜、龙坝、雅邑、泗南江、那哈、文武、通关、龙潭等乡镇。据2006年墨江哈尼文化研究所对全县哈尼族支系人口调查统计,居住在墨江的哈尼族白宏支系有27052人。

五、卡多支系

墨江境内的哈尼族卡多人有62696人,分阿里卡多和阿古卡多,根据卡多人的迁徙传说,阿古卡多是从大理一带经过景东沿河向南迁徙,逐渐从景东县、镇沅县迁入墨江县团田、新抚、景星、新安、孟弄、通关、鱼塘、龙潭、文武等。由北向南奔流的阿墨江流域,联珠镇等乡镇也有少许分布。解放初期,卡多人房屋多为茅草房、扇片房,经济条件稍好的人家为瓦房或二层楼、穿心架、茅草顶,结构域汉族相似,现今已经看不到扇片房和草房。

六、腊米支系

墨江境内的哈尼族腊米支系主要分布在坝溜、那哈、通关、鱼塘、龙潭等乡镇,据2006年墨江哈尼文化研究所对全县哈尼族支系人口调查统计,居住在墨江的哈尼族腊米支系有3105人。腊米支系经济收入主要是养殖业和种植业。养殖业主要是畜牧业,种植业主要是茶叶、玉米、水稻、黄豆等农副产品,没有更多的经济来源,只能维持温饱问题的生活状况。

腊米人的生产生活习俗,与白宏人的生产生活习俗大同小异,语言也能互相沟通。所不同的是,腊米山寨有一种较为盛行的“爬封火楼”的习俗。所谓封火楼,就是茅草房平顶与盖房的茅草两个斜面形成的三角空间叫做封火楼。“封火楼”白宏人和腊米人都称“火颁”。房子不够宽敞,孩子多的人家,小时候可以和父母挤着睡,到了十一二岁的时候,就必须和父母分开了,父母就让他爬到“封火楼”在里面睡。封火楼上只堆放用来喂牛的稻草,这稻草可以当做孩子们的床铺,贫困的山里人没有那么多铺盖给孩子们,稻草堆就是他们最温暖的窝。

纵观哈尼山寨神奇、秀丽,美丽而富饶,哈尼族各支系亲如一家人,紧密团结,携手合作,用勤劳的双手在群山中耕耘出层层梯田,向世人展示了他们的智慧,谱写了灿烂辉煌的哈尼文化,他们是群山中的舞蹈者,是用生命雕塑大地的伟大民族。

[1]黄俊勇,赵德文,刘顺才编著.墨江哈尼文化概论.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9年10月版.

[2]史军超.哈尼族文化大观.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9月版.

[3]毛佑全.哈尼族文化初探.民族出版社,2003年9月版.

J05

A

1005-5312(2014)11-0168-01

猜你喜欢
支系墨江哈尼族
长街古宴 宴宴热闹 哈尼族长街宴
维生素D辅助治疗云南哈尼族儿童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论边疆哈尼族支系语言
——以云南墨江自治县为例
广西凌云地区背陇瑶的支系研究
苗族支系服饰色彩探析
哈尼族色彩审美文化刍议
彝族祭祖大典“耐姆”是彝族自称形成和分支的重要原因
墨江县总工会:举办职工乒乓球比赛
哈尼族“老关工”白文达二三事